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证券要闻

短期冲击不改长期向上,该考虑何时低位布局…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0-02-03 15:56:06 来源:券商中国 作者:詹晨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牵动全体国民的心。2月3日,鼠年股市开市,非常时期下的A股走势也令每一位投资者寝食难安。


开市的前两天,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进一步强化金融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无疑给市场注入了“强心剂”。


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告,A股市场将于2月3日开市,各项保证交易通畅和防疫安全的举措也已推出,彰显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在有力有效进行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买方力量,多家公募基金普遍认为,A股正处在内外环境向好、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且估值低位的良好阶段,中长期仍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不必过度担忧疫情给市场带来的短期影响。


易方达基金:A股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易方达基金表示,此次疫情可能对经济和市场带来一定的短期影响,但影响的时间和幅度有限,不必过度担忧。


首先,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其次,国际环境也在持续向好发展,随着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达成,企业外部压力得以阶段性缓解;最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企业融资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这将给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后续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亦有望进一步增加。


自疫情发生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快速响应,在春节期间密集出台了多项防控和支援措施,最大程度的避免疫情的大规模扩散,可以有效减小对后期经济的影响。


长期来看,国内外经济和市场环境持续向好,A股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事件性因素对市场情绪的影响往往偏短期,市场的中长期的表现更多的决定于经济、政策、流动性等多重因素。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A股的市场机制有了明显的改善,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类长期资金对A股投资相对更加着眼于企业的长期价值,并不会过多的受到短期事件的影响。目前沪深300、创业板指和中证500均处于历史35%、67%和24%的估值分位,与国际主要指数的估值相比也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并不存在太大的下行风险。短期看交运、餐饮、旅游等板块可能受到疫情冲击较大,而医药等领域相对受益。


易方达基金认为,A股正处在内外环境向好、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且估值低位的良好阶段,中长期仍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不必过度担忧疫情给市场带来的短期影响。


博时基金:看好中国经济发展潜力


博时基金认为,中短期市场会受到负面情绪相对集中的影响,预期开市第一周市场或有明显下跌,考虑海外市场及港股市场上周的表现,目前市场相对一致的预期是下跌幅度在5-8%;博时基金的观点则相对更加乐观一些,预期阶段下跌幅度在5%左右,而且会在开始前2-3个交易日集中完成。如果以5%的跌幅来计算,A股主要巿场指数大约回到此前区间的相对低点,如果不过度预期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则市场对应的估值水平在历史上仍处于相对偏低水平。


从行业投资角度来看,博时基金认为不同行业在此次疫情中所受到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同时也要从中短期和长期不同的角度来看具体影响。具体来看,中短期科技,新能源,医药及偏稳定类行业由于直接受疫情的负面影响较小,未来将会更受到市场的集中关注;同时逆周期及促增长方向如基建、环保、5G、军工等行业未来仍然值得增加配置。


博时基金认为,消费方向内部也会有一定分化,如必需与可选的差异,同一细分行业中短期和长期角度也会有较大差异。当然受此次疫情直接影响较大的服务类行业如餐饮,交运等虽然短期会面临盈利上的一定压力,但在未来国内经济活动快速恢复下则中长期来看仍有较好的收益空间。总体来看,虽然短期疫情对国内经济及部分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博时基金中长期仍然看好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潜力,尤其在科技、消费、医药等领域将会有长期持续的投资机会。


建信基金:四大结构性机会依然明显


建信基金认为,短期情绪带来的阶段性冲击不可避免,但中长期走势仍取决于流动性环境和全年的政治经济政策方向。


近期外围市场的表现显示,尽管市场受到负面情绪压制,但并未出现趋势性下跌。节后,A股市场的短期波动预计会放大,初期压力或来自于外资执行交易纪律及国内投资者的跟风抛盘,但这种变化不会构成市场趋势性、系统性下跌的风险。


具体分析其中原因:一是市场系统性变量并未改变,二是市场层面仍有结构性机会。在流动性方面,货币政策趋势仍然友好,维持中性偏宽松的判断;在经济增长层面,宏观政策仍将着眼于结构性调整和深化改革开放,同时也会保留一定程度的对冲手段防止经济过快下滑风险。


在市场层面,结构性机会依然明显:


一是景气度较高的方向将持续获得资金认可,但板块及个股间会出现分化。对于半导体电子、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等科技和先进制造类标的,建议投资者在调整中加大对优质真成长资产的配置,并及时兑现或尽量回避高估值的主题性板块。


二是部分消费类核心资产节后或面临外资的阶段性抛压,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正是在下跌中捡“黄金”的时机,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业绩稳定、估值经过一定程度调整后的医药板块标的,以及必需消费品中的优质标的;


三是对于疫情直接影响的院线、航空、旅游、酒店、机场、餐饮等板块,建议保持低配,适度增持游戏等传媒板块;


四是重点关注科创板首批解禁叠加市场情绪冲击带来的下跌中的机会。


景顺长城:疫情冲击不改市场趋势


景顺长城基金认为,从风险偏好来看,预计投资者对疫情的恐慌情绪将会给股票市场带来一轮较为迅速、幅度较大的冲击(截至1月30日,港股市场节后已回调5%以上,海外A50期货节后调整8%以上,SARS时期股市从高点下挫8-10%),但之后的市场走势将取决于疫情的持续时间以及影响的范围广度。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目前沪深300指数TTM估值为12倍、全部A股TTM估值为15倍(2003年非典时期全部A股TTM估值为34倍),目前市场估值处在较低位置,具有一定安全边际,如后续出现大幅调整,估值将会提供较强支撑。


从中长期维度进行判断,短期疫情的冲击不改变资本市场原有的运行趋势,在疫情受控、缓和的拐点出现时,市场将有望出现反弹,按照其本身的长期逻辑规律运行。


市场结构方面,预期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服务业将受损较大,尤其是交通运输、旅游、餐饮等,而估值较低的银行板块、疫情带来需求剧增的医药生物、行业景气度高的新能源汽车及5G等板块或将跌幅较小。


个股方面,具备核心竞争力、经营稳定、现金流充沛、有估值优势的行业龙头是市场避险资金的主要方向之一;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抗风险能力更强,经营更稳健,经历疫情后的竞争力将持续提升。市场的短期调整给该类优质投资标的提供了较好的投资机会。


景顺长城基金表示,总体来说,预计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将对短期经济带来较大负面影响,考虑到目前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也将对节后市场带来一定冲击。但相信疫情不会改变中长期趋势和增长,且目前市场估值具有一定安全边际,投资者无需过度悲观,疫情结束后市场有望回归中长期运行趋势。如果短期调整过大,可关注被错杀的优质个股带来的投资机会。由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持续时间及后续影响目前仍然较难做出判断,建议仍需对疫情发展保持动态密切关注。


光大保德信:该考虑的是何时低位布局


“作为基金经理,我无法精确地判断短期市场将以何种形式演绎,但是我依然坚定地看好这个久经磨难而又浴火重生的国家与民族,这些深层次的文化精髓是市场回归欣欣向荣的根本推动力。”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何奇表示。


何奇判断,此次疫情大概率是⼀次性冲击,力度可以参考非典,市场或许会在短时间内调整充分,并有望在后期迎来反弹。所幸从四季报来看,其配置的结构以游戏、新能源汽车、面板等成长方向为主,从年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表现来看,基本面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有望在上半年继续成为市场的结构性行情方向。


何奇表示,愿投资者在悲观时理性决策,切莫让恐慌左右了⾃己。尽管周⼀市场的大跌可能已经在劫难逃,但是预期充分下的调整将快速完成,投资者真正需要考虑的应该是何时低位布局。


银河基金:疫情不改优势行业和优秀公司向好趋势


银河基金认为,虽然节前市场对疫情已有反应,但春节期间对节后市场会有一定的负面冲击,短期不急于加仓。但在市场调整之后,银河基金认为疫情不会改变优势行业和优秀公司的向好趋势,相应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后续也会跟进,无风险利率有望进一步走低,因此对市场中长期趋势仍然乐观。


节奏上,银河基金关心疫情后续演绎得情况,特别是新增病例减少和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拐点出现,相信市场风险偏好也会在拐点附近出现反转。此外,还将进一步跟踪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特别是节后复工情况。


银河基金认为,结构上,受到疫情影响,医药板块将成为较好的防御品种,疫情防控有望成为短期的主线之一。而前期比较强势的科技板块,特别是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疫情对这些板块影响不大,即使短期需求受到一定冲击,相信后期还能弥补上来,而且产业趋势继续向好,是增配的主力方向。消费板块受到疫情冲击的影响更为复杂一些,一方面零售、旅游和酒店等相关公司受到冲击比较显著,且短期看不到反转,负面影响较大。但另一方面,对于消费龙头公司而言,疫情冲击的短期业绩回落并不改变公司的长期发展,在适度回调后仍然值得增持拥有。


此外对于周期和金融地产,银河基金认为,短期疫情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会影响上述板块的表现,但如果后续逆周期调节政策超市场预期,将会重点关注。


诺安基金:市场仍处于长期慢牛的守望期


诺安基金认为,短期来看,疫情对于宏观经济及A股市场,可能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从中长期角度来说,A股市场持续向上的逻辑并未发生改变,相信当前市场正处于长期慢牛中的守望期。


诺安基金表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风险溢价水平对权益类资产长期有利,放眼全球中国权益资产更是具有较大吸引力,长期来看对市场的方向预判是向上的。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新经济增长动能的培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整体中美关系的进展等都需要时间来实现,风险偏好的反复、利率水平和流动性对估值影响的弹性收敛程度都还需要观察。诺安基金相信当前市场处于长期慢牛中的守望期。


从行业配置的角度来说,诺安基金将会持续关注科技和医药行业。科技发展是国家的重中之重,也是技术的创新前沿。科技领域的细分投资赛道众多,其中5G建设是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以及受益于5G带动的爆款应用和内容,这些领域即使受到疫情的短期扰动,诺安始终相信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真成长公司的价值必将显现。医药板块中药店的客流量和客单价在疫情期间会显著提升,同时低值耗材、家用医疗器械以及与抗病毒相关的药品都将是资金会关注的要点。换言之,疫情悲观情绪反映充分的时刻,恰是投资人向优质资产抛出橄榄枝的良机。


诺德基金:市场延续结构性行情


诺德基金高级研究员闫永正认为,结合内外盘情况,不排除市场会有短期的恐慌性行为,主要基于:


1、近几日海外市场由于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不确定性及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中国市场有补跌的需求;


2、经过2019年的大幅上涨,部分核心资产处于估值高位,获利盘较大,所以也具备调整内在动能。               


“但是也要看到,疫情终究会过去,节后核心资产如果有调整,值得重点关注。对于未来的走势,我们认为短期的宣泄之后,市场仍然会延续结构性行情,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医药板块及部分基本面强劲且估值调整到位的各行业核心资产值得关注。”闫永正表示。


同泰基金:疫情不改资本市场中长期向好趋势


同泰基金总经理马俊生认为,疫情对资本市场短期走势也许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并不影响资本市场中长期持续向好的大趋势。愿意如下:


第一,中国宏观基本面逐步向好趋势不变。中美贸易摩擦暂告一段落,第一阶段协议于1月15日正式签署。该协议的签署,使得此前市场担心的中美脱钩被证伪,全球贸易体系仍将继续正常运转。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参照此前国际类似案例,其对贸易的影响有限且短暂,对总趋势不构成实质性影响。因此,此前资本市场因担心贸易摩擦而降低的市场估值有望实质性修复。


另外,通过过去三年的去产能,产能过剩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产能不断向优秀企业集中,优质上市公司实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环境的优化,经济韧性增强,一旦疫情缓解,资本市场微观面的改善更值得期待。


第二,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为市场自身注入新的动力。2019年7月顺利开板并实行注册制改革试点的科创板,主板以及创业板相关公司也正被市场唤醒,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进口替代产品等核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不断受到资本青睐。预计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科技以及核心竞争力都将成为市场最重要的驱动力量。


另一方面,新《证券法》以及证监会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地实施,不但为资本市场进行了实质性松绑,而且明确了在全面实施注册制的前提下,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多制度保障,这也将进一步改善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促进市场各方归位尽责,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促进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第三,社会财富正在不断向资本市场转移。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积累了巨额社会财富。随着房住不炒定位的不断加深,房地产将从金融品回归到住房商品的本源,金融与投资功能被弱化,此前囤积在房地产里的部分资金可能会逐步回流到资本市场。


第四,海外资本市场的案例反复证明,突发事件不改变市场既有趋势。美国作者安德鲁的《大灾难后的金融变局》一书,研究了过去100多年重大突发事件如战争、瘟疫、恐怖活动等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结论是此类事件不会影响市场中长期趋势,也就是说,负面事件可能导致市场短期下跌,但如果市场在上涨趋势中,短期下跌后还会回到上涨趋势中来。


“新冠疫情前,2015年以来的下跌趋势已终结,市场处于新一轮上涨初期。开市后市场也许短期会有波动,该波动更多是恐惧情绪的释放,疫情数据出现拐点之日,就是该情绪反向波动之时。”马俊生认为,大家可以自信地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也许就是倒春寒,中国资本市场的春天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