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位震荡已久的郑州小麦一改往日沉寂,在外盘金属暴跌,国内多个品种大幅下挫的情况下上演独立走势,获得了投机资金的青睐。那么这一波涨势能否就此延续,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探讨一下后市支撑小麦价格继续走高的因素。
一、天气因素为夏粮产量蒙上阴影
目前华北中北部冬小麦时值返青期,华北南部、黄淮和西北地区东南部冬小麦处于拔节期。北方冬麦区出现低温霜冻天气,不利于冬小麦苗情转化,将导致冬小麦生长缓慢、发育期进一步偏晚,特别是对已拔节的冬小麦将造成冻害。多变的天气将对国内小麦夏粮的产量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从小麦主产区河北省的情况来看,由于前期持续低温,使河北省冬小麦于3月中旬才普遍进入返青期,较常年偏晚7~21天,三类麦面积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全省冬小麦苗情整体弱于常年,绿度值偏低,小麦有效分蘖较正常年份偏少。据农业部农情调查显示,受去年11月以来多次寒潮天气影响,小麦冬前生长量不足,个体偏弱,群体偏小,越冬苗情是2004年以来最差的一年,这将对未来的小麦市场形成持续的利好支撑。近期来看,偏于常规的低温天气已逐渐引发市场关注,近几日郑州强麦期货表现抢眼连续两日大幅拉升,一方面有资金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安全性考虑,一方面也体现了市场对小麦后期减产的担忧。
二、种粮成本抬升不可避免
近日发改委再次上调国内汽柴油价格,汽柴油涨幅均为320元/吨。油价的上涨造成了农资价格,包括化肥、农膜、农药等农资产品价格的上涨,从而进一步推升小麦的生产成本,对小麦价格起到长期的支撑作用。当前小麦主产区苗情情况较弱,各受灾地区纷纷加强后期田间管理,进行增水追肥、护墒保温等田管措施,这均将提高农户的种粮成本;而未来天气的不确定性势必将进一步提高农户的种粮成本。国务院常务会议4月19日决定,中央财政将按每亩10元的标准,对全国11个主产区5300万亩弱苗麦田给予补助。但中央财政的补贴相对于小麦种植成本的提高还远远不够。
三、未来国储收购存变数
2009年是20多年“暖冬”以来的首个“冷冬”,入冬时间早,气温持续偏低。受其影响,华北部分地区冬小麦返青期较常年偏晚 7~20天,这将直接导致小麦成熟期推迟。往年“先快后慢”的托市收购进度或将被“前后慢、中间快”的收购进度所替代,由此,市场供应量和市场价格也将随之受到影响。后期的托市收购,由于“种植成本增加、农民惜售”,可能导致抬价抢收的局面再度发生,小麦市场价格将稳步迈上一个新台阶,而国有收储企业收购数量将同比减少。长期来看,小麦价格自06年中跌入底部之后就步入了长达三年多的上涨之路,国家托市收购的政策效果作用明显,最低收购价已经为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底部。
四、玉米价格上涨有助提升麦价
玉米作为一季度唯一创出新高的品种,无疑给同为谷物品种的小麦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从玉米主产区吉林省的情况来看,由于今年春季播种期天气异常,低温多降水天气,导致本以该陆续展开的玉米春播迟迟不能进行,就目前情况来看,延误至“五一”后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当前的阴雨低温天气仍持续,播种推迟到5月中旬也不是不可能,届时受玉米生长成熟期的时间限制,只能选种早熟品种,这对2010/2011年度当地玉米产量有较大影响。而小麦与玉米之间长期维持1.1:1的平均比价关系,所以未来玉米价格的走高也将成为推动小麦后市上涨的动力。
五、升息忧虑缓解 通胀支持犹存
我们看到09年货币政策形势与粮食价格结和较为紧密,新年第一周银行信贷投放量激增,直接推动小麦、玉米等谷物品种价格快速上涨,随后货币微调政策出台,粮食价格迅速回落。由于各国救市政策退出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仅从货币流动性下降的角度看,通货膨胀因素对于市场的提振作用有所削弱,但目前还不必过分悲观,近日3月CPI数据公布后,市场对于升息的忧虑有所缓解。毕竟央行信贷以“3:3:2:2”比例投放,今年信贷总额依然宽松,总体仍有利于粮食价格上涨。
总的来看,虽然目前的低温霜冻灾害尚不会影响到我国小麦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但多变的天气所产生的产量不确定性以及国家加大惠农,连续三年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让农户对后市小麦价格上涨的预期增强。由于国家掌握了大量的粮源,小麦短期再次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笔者认为后市小麦价格将呈现重心稳步上扬的温和上涨态势。后市需密切关注国内天气以及国内小麦主产区小麦生长情况。
责任编辑:翁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