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证券要闻

市场底部已现!将有大量资金从债券转向股市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0-02-10 08:36:49 来源:券商中国 作者:王璐璐


中信证券:2月“黄金坑”就是今年底部


全年的“黄金坑”明确之后,市场关注点从疫情脉冲转向疫情演化和节后复工。一方面,决定市场短期风险偏好的核心依然是疫情,而返程高峰压力下,非湖北地区的疫情演化成为焦点;另一方面,节后复工进度可能导致基本面预期再修正。由于复工进程和疫情压力正相关,具体发展还需要密切观察。


2月的“黄金坑”就是2020年的市场底部。首先,疫情对市场和基本面的一次性脉冲影响逐步成为共识;其次,短期波动的背后是政策及时而全面的预期管理;再次,偏松的宏观流动性支撑估值,短期难有反复;最后,“两融”和股权质押风险可控,受迫性卖出风险低。


结合疫情演化把握配置节奏,先关注受益于复工的标的。考虑疫情影响,我们梳理了2020年A股配置的机会和节奏,具体包括3类:贯穿全年的主线;疫情缓解前的交易型机会;疫情缓解后可逐步建仓品种;并整理了相关投资组合。建议继续把握疫情带来的交易型机会的同时,也可以关注复工进度较快的子行业。


海通证券:坚定信心,牛市3浪上涨推后


①受新冠肺炎影响,企业盈利原本有望在19Q3见底后回升,现变为20Q1二次探底再回升,牛市3浪上涨因此推后。②市场短期急跌空间已经比较充分,还需要时间盘整消化,等待疫情控制住及后续基本面数据支撑再上行。③坚定信心、保持耐心,盘整期结构性行情仍活跃,如科技,最终进入牛市3浪时券商优势将再现。


华泰证券:沪指已修复,但持续有待复工潮考验过关


从盈利预测来看,疫情防控的基准情形假设下,全年A股盈利增速或仍能维持10%左右,略低于年初市场一致预期的10%~15%,悲观情形假设下,A股盈利增速或下修至5%以下,但前期沪指跌幅或已反映悲观情形下的盈利预期;从外围市场来看,春节假期AH溢价升幅和A50期货跌幅分别隐含沪指补跌空间约6.9%、4.3%,而节后首日沪指超跌,随后修复回相对合理的2800一线;从历史经验来看,非典期间AH股回撤幅度均约9%左右,若按照沪指从1月中旬高点下跌9%,大致对应2800一线。


综上,节后A股已触底,但后续继续回暖或有待复工潮考验过关。


广发证券:A股底部已现,谨防受益板块波动


广发策略团队认为,行业配置更注重中期产业逻辑。(1)短期事件受益、中期产业逻辑支撑的板块:a. 传媒(视频、游戏);b. 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c. IT基础设施(IDC、服务器、存储)。(2)事件影响有限,中期向上逻辑稳固:a. 电子(消费电子、半导体、面板);b. 新能源车产业链(中游锂电池与零部件-上游锂电材料-中游电机电控-电动整车);c. 5G软件。


A股底部已现,复工后需要密切跟踪疫情拐点谨防受益板块波动。贴现率下行驱动“金融供给侧慢牛”并不会因疫情而受到破坏。A股在经历大跌之后的赔率已较为吸引,冲击底部已现。若复工后疫情拐点改善进一步清晰,A股行业轮动将沿受疫情影响由小到大的顺序向中期主线回归。当前涨幅较高的受益板块中,纯事件驱动类强势股补跌,具有中期产业逻辑的板块即便面临一定调整也仍具备重新上行动力,而事件影响有限、中期产业逻辑稳固的板块亦将逐步回归。配置把握两条主线:(1)短期事件受益、中期逻辑支撑;(2)事件影响有限,中期向上逻辑稳固。建议配置:互联网医疗、游戏、新能源车、消费电子。


招商证券:市场正处于上行周期


招商策略团队认为,疫情冲击下,节后首个交易日A股大跌,但随着恐慌情绪释放及市场流动性问题缓解,市场反弹,行业表现分化。近期疫情控制数据有明显好转,不过2月10号开始的返工潮增大疫情的不确定性,预计短期市场博弈加剧。


如果病例数据反弹,受疫情影响不大或正面影响的医药、计算机、传媒将继续占优。如果疫情缓和,稳增长预期下,受政策影响较大的金融、地产、建筑、汽车等板块关注度提升,这也是两会召开前后关注的重点方向;且电子和5G建设相关通信领域将会占优,进一步的,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航空、酒店等板块也有望迎来资金布局。从中长期来看,我们坚信A股正处于2019年开启的两年半上行周期,5G技术加持和信息化需求的增加将带领科技板块成为未来几个季度持续景气向上的方向。


从估值上看,本周整体A股估值出现明显回落;除医药生物、计算机、电气设备、电子、综合板块估值水平上行,其余板块估值水平均下行;休闲服务、有色金属、食品饮料、轻工制造、农林牧渔板块估值跌幅较大。


天风证券:疫情出现实质拐点后,逆周期调节政策才可逐步发力


待疫情“实质形势”出现拐点之后,逆周期调节政策(包括对投资和消费的刺激)才可能逐步发力。不同于03年,这一次传统经济的内生动能不足,未来虽有刺激政策,但传统经济部门修复空间有限,相关板块超跌反弹的幅度和持续性可能受限。其中景气度趋势最好的是处于复苏初期的地产竣工链条,虽然也会受到1-2个季度干扰,但从内生动力来说,可能是未来延续度最好的。


因此,在全球5g周期、全球半导体周期、全球云计算周期带来的科技产业景气度扩散化的背景下,大概率使得中长期风格难以逆转。类似于03年的传统经济,虽然短期受到疫情的干扰,但在科技产业周期的内生推动力之下,新科技领域依旧是全年业绩趋势较为确定的。


在投资上,疫情在“形势”上出现拐点之前,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医疗信息化、游戏等板块可能会持续占优。而疫情真正平息后,科技板块的主线会回到5G产业链、软件安全可控、云服务、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主线上来。


新时代证券:深V的出现,疫情对情绪短期的影响已结束


节后第一周,股市出现了大幅波动,指数走出了深V,这种走势在A股历史上比较罕见。深V是成熟市场中比较常见的波动模式,特别是面对短期极端事件冲击的时候,这种波动在美股非常常见。深V本身不代表市场的牛熊,但代表着长期配置型资金话语权的提升。随着深V的出现,疫情对情绪和仓位短期的影响已经结束,后续需要探讨的中长期影响。指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往上的动力来自节后复工的进度,如果复工进度较快,则上涨速度依然会比较快,如果复工速度慢,则会震荡式上行。我们倾向于认为是震荡式上行。


如果单纯基于疫情的影响,医药、游戏、计算机板块是少数受益于疫情的板块,但是预计普涨的概率已经不大了,后续会基于长期逻辑,去伪存真。之前推荐的可选消费机会将会大幅延后,预计要等到下半年。其中可能不会受到太多影响可选消费是新能源车板块,建议继续关注。金融板块(银行、地产)可以适当加仓,一方面估值有优势,另一方面反向稳定经济的政策有利于这些板块。


粤开证券:科技股引领反弹,将会有大量资金从债券转向股市


受到事件性因素的影响,市场出现了调整,但沪指一举击破2700点,短期看显然是非理性的。从估值、流动性和情绪面看,2月4日以后的反弹实属应当。


从市场估值的角度看,2月3日沪深300的估值只有约11倍,处于2011年以来35%分位水平,市场估值处于偏低水平。从股债性价比来看,更能凸显股市估值的优越性。在股市调整之际,债券利率却在不断下行,10年期国债利率12月下旬以来已经下降了40bp。2月3日,股债收益比达到了2.3,回到了2018年底的水平。历史的经验表示,一旦股债收益比达到2.3-2.5,都意味着股市相对于债券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从资金配置的角度,将会有大量的资金从债券转向股市。


面对短期的超跌反弹,不可掉以轻心,仓位上不宜过重。在配置上有两条主线。主线之一,右侧布局科技与医药。对此次事件性因素的相对免疫,而且有着姣好的业绩与正向逻辑,仍然是市场资金的主线。特斯拉产业链、面板、苹果产业链及游戏等板块尤其值得关注。主线之二,左侧布局消费与周期。耐用品消费和制造业受到复工的影响,短期业绩受到一定的冲击。但随着事件性因素得到控制,复工会逐步弥补短暂缺失的需求。如果再加上未来可能存在的逆周期政策加力,这些板块存在需求补偿性恢复的驱动。


国金证券:A股弹药充足,“宅”经济主题继续


近期诸多风险事件逐一落地,如“英国顺利软脱欧,美国特朗普被弹劾事件被否决,且“新冠肺炎疫情”后续极大可能往着市场预期好的方向演进。另外叠加了国内宏观决策部门多次强调“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货币宽松环境依旧。A股弹药充足,国内公募机构、部分券商资管、私募机构及员工以自有资金认/申购旗下基金/资管产品,提振投资者信心。


由此,A股市场震荡向上的趋势仍将延续。再则,从历史A股表现情况来看,一季度为机构全年排名的关键期,A股易躁动,即所谓的“春季躁动”行情。


行业配置上重点把握两条投资主线。1)“宅”经济打开发展空间,新兴消费模式“线上+”成为需求端的引爆点”;2)深挖新兴产业下的美股映射配置主线,如“苹果产业链、电动车产业链、云游戏、安全可控”等。


国盛证券:中长期大逻辑并未改变,慢牛继续


中长期大逻辑并未改变,慢牛继续,周期核心资产重估继续。中长期,疫情是阶段性冲击,待疫情平抑,市场仍将回归自身逻辑。政策持续宽松+逆周期调节强化+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下,市场长期稳步向上,周期核心资产重估也将继续。


投资策略上,科技成长是阶段性主线,关注科创板。科技成长:重点关注电新、电子、计算机等行业;科创板:随着科创板持续扩容、重仓科创板基金越来越多,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看好科创板成为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周期核心资产:政策逆周期力度持续加码,后续随疫情缓和复工复产加速,经济回归正轨。周期核心资产价值重估仍将继续。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