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

聊聊新冠疫情未来发展和市场机会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0-02-12 18:09:18 来源:七禾网 作者:郭旷

开市一周了,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这样的突发事件也许一辈子只遇到一次,记录下一些东西。


(一)疫情结束的时间


政策重点是外省,外省疫情解除后,才可以援助武汉。海南卫建委公开了134个具体案例,算了下潜伏期平均7天,就诊平均5天,也就是现在的确诊数据是12天前的接触史,有滞后。


1月23日武汉封城,往后推12天是2月3日,输入型的确诊数在这天达到最大,这与外省新增数据拐点日期符合,所以看到从2月3日到现在,外省新增一直下降。


2月3日距离专家组封城建议过去11天(估计当初是许诺了),数据还没有下降,于是外省管控措施升级,实际从2月1日就开始,往后推12天,大概2月13日后,外省新增确诊会下降更快,后面观察。


2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是“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从2月3日的同舟共济变为了坚决打赢。


2月10日,最高领导视察北京疫情防控,确定各省对口扶持湖北方案。


2月11日,各部位发文要求恢复经济秩序。


总之,从中央的部署看,全国大的战役方向从2月9日开始转变了,政府做了大量努力,尽管有很多疏漏和忽略,看下面的时间轴:


12月8日:第一例病人。


1月1日:8位“散布谣言”的英雄被依法处理。


1月7日:基因序列测序成功


1月16日:试剂研发成功


1月18-19日:高级别专家组6人赴武汉调研


1月20日:专家组回京,领导听取汇报,全国疫情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做批示。


1月21日:结束缅甸云南访问回京


1月22日晚-1月23日凌晨:武汉封城。


2月3日:封城后10天左右,第一个潜伏期接近结束,数据没有明显下降,外省管控全面升级。


2月3日-2月5日:外省和湖北新增确诊数先后出现拐点。


2月9日:战略转向


从这个时间表看,真正耽误的时间是1月7日基因组序列测出到1月16日试剂开发成功这期间,正好是湖北省1.11到1.15的两会,加上F4举办大量节日活动给病毒兄弟神助攻,使得上报卫健委时间推迟了10天,直到1月18日专家组赴武汉第二次调研……,后面就是中央全面接管了。


(二)疫情的性质


这个病重症比例很高,外省湖北都是20-30%,死亡率外省千分之四,湖北2%,感染率r0为2.1。做个对比,普通流感的重症比例是0.15%,死亡率千分之二,r01.3-1.8。


可见这个病绝不是普通流感可比,普通流感r0只有新冠的一半,感染率达10%-20%,如果放开不管,新冠可能导致全国1/3感染,1/10重症,几十万人死亡。


它也不是sars,也不知道气温升高是否会自动消失,泰国就是反例,埃博拉病毒也不会,我们对它的演变还有很多未知。所以,中央做最坏的打算,封城背后一定是原因的,2003年sars10%的致死率,也没有封城。


好的消息是,2月3日管控升级后,外省的观察人数连续10天稳定在11-12万人,疑似人数连续多天稳定在5000,每天疑似转确诊比例很稳定,在8%-10%,传染率控制住了。


如果要稳定这个数据,复工就是矛盾,现在人流量与私家车出行比以前大很多,所以分批复工的执行很关键,数据会有反弹,但力度比之前源源不断的输入型要好很多。为了防患于未然,外省建了很多方舱医院,武汉要把疑似尽快收治,避免传播。


中央的目标应该就是9号确认第一次拐点,中旬确认二次拐点,月底前外省基本恢复常态,再通过1-2个月的持久战,在3、4月份基本结束战斗。所以,3月可能是一个反复,管控措施和经济秩序恢复的此消彼长,属于有限控制,不会全面复工。


2003年,广东从4月17到5月13花了约26天,把sars的新增变为0,北京花了44天。当时累计确诊总数5327,死亡347,目前是4.2万,死亡1000多人。这么看,本次疫情真正结束时间一定比上次长。


对武汉来说更不容易,在严格控制下,温州400多个感染,武汉回来大概3万人,感染率1%。日本公主号3700多人有135人感染,感染率4%,其他一些撤侨人员感染率1%-10%不等。


按照武汉1000万人口,可能有10万以上人感染,这样算得死亡率就与外省死亡率基本接近,目前湖北确诊不到2万,距离10万,哪怕5万也还任重道远,医疗资源严重仍然不足。


当然,可能还有很多假阴性、超长潜伏期等意外情况,如果出现因为这些的二次爆发,未来要留心,形势又会再次反弹,所以,外省和全国形势开始转好,但总体形势,特别是湖北仍然极为严峻。


(三)疫情对股市的影响


咱们的系统有个特点,顶部一个控制阀,下面全是放大器,一层层加码下来,所以政策现在开始调整,其实,股市也需要。


对经济的影响,与2003年相比,一次冲击大,后续延续长。上次是40多天的经济干扰,这次是1个月基本停摆,外加1-3个月放缓。


所以,股市短期不能太乐观,即使是坑,也会反复,疫情拐点和估值低点会带来反弹,后面各类数据出来,情绪又会起变化。疫情底、市场底、经济底是个反复交易的过程。


事后诸葛亮一下,如果真的如前面一样准确算出2月3日新增疫情的拐点,那市场一定会先走这个逻辑。无论长假期间A50是砸出一个还是两个跌停后,一旦碰到疫情拐点,都不会再去寻找低点。


至于反弹到哪,看政策加码和情绪力度,市场没有能力一步到位就定价准确,会不断跟着新增信息和变量,加加减减,走一步跟一步,所以,我们看到了最近各种共振下的连续反弹。


但目前来说,市场一些交易逻辑很多是来自于纯预期,比如复工和宽松,问题还很多,重点是长期需求。好比经济走下坡过程中,背后推了一把,有点刹不住,对冲的力量也还要后面验证,当然也有好的一些东西,比如以前经济中的坏的东西,不敢做不能做的事现在可以顺势做。


总之,市场是个称重器,效率时高时低,这么大的事情面前,很多人没有面对过,市场定价效率要当心,现在疫情拐点和宽松估值的逻辑是否走完,未来应重点看3个东西,疫情反复程度、政策对冲力度和时间、GDP影响和股市反应之间的预期差。


1、下方空间有限。


截止2月7日,沪深滚动PE15.9倍(合理14-18倍),股息率1.75%。美国23.7倍,股息率1.83%,印度23.1倍,股息率1.23%,日本14.75倍,股息率2.31%,中国估值不高,考虑发展潜力,还有吸引力。


按照2月3日最低点算,上证50基本跌回到了2018年底的最低估值水平9.5倍。


另外,对疫情预判和当初的贸易战有类似之处,大家都没底,不知道后续如何发展,什么时候结束,懵逼和打脸并存,最后贸易战给18年带来的跌幅是15%,这次市场学乖了,刚好2月3日的最低跌幅差不多就是15%。


所以我个人觉得,市场对下方的定价是基本有效的,上证50大概2600左右就是极限,可以放心买。


2、上方困难重重。


2003年,二季度gdp增速环比跌2%,其中第二、三产业增速跌2%,第二产业三季度迅速恢复,第三产业四季度才明显回升,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现在我们服务业占比50%,影响会更大。网上有个对1000家企业的调查,平均下来,预估营收下滑超过20%占比近60%,餐饮电影商场旅游等消费类会更大,复工时间至少3月后。


2003年非典单次A股冲击是7.8%,贸易战的单次谈崩冲击是8%,贸易战总冲击是15%,本次疫情比非典大,比贸易战总体冲击小,毕竟疫情持续时间,强度都比金毛狮王要可测。


换句话说,短时间内,在实际的经济数据出来前,市场应该围绕跌8%,即上证50大概2830左右的中枢,在下限2600和上限3100之间震荡,这样的定价效率比较客观。


3、创业板上涨逻辑


有篇文章很好的解释了《创业板上涨的逻辑》。结论是:


① 1月初的时候,十年国债的收益率在3.15%,现在杀到了2.78%,按照贴现率是无风险利率的双倍,现金流久期是20估算,估值大概得提升14.8%,年初以来创业板指数大概涨了13.23%。有凑数的嫌疑,但是,数量级大差不差。


② 成长股的估值和疫情的严重程度是正相关的,疫情越严重,央行宽松的意愿越强,无风险利率越底,成长股的估值就越高。相反,疫情得到控制,大范围复工的开始,成长股的估值才会重新受到压制,毕竟经济反弹,收益率会重新起来。


所以,预测创业板还能涨多少,核心在于预测什么时候央行退出宽松,无风险利率回到正常水平。


货币放水,当然会引起资产价格上涨,水涨船高嘛,但是最后需要保汇率,又会收放出来的水,后面资产价格就会回落,关注汇率价格,只有汇率真的贬值了,放水才是真的,否则是暂时的。同时,贬值期间,外资为了规避贬值,会短暂卖出。


4、当下反复博弈。


开市第一周,因为限卖政策和估值极限,碰到疫情拐点展开强力反弹。本周初,由于确认了疫情的拐点和决策层的论调适时转变,继续正反馈。


能否继续博弈下去。第一看仓位,基金大概90%,融资余额超过上个高点,他们力度有限了,外资可能还是愿意买的,毕竟他们身处环境和感受不太一样。


第二,疫情拐点这个逻辑交易完,需要等待进一步的基本面消息,就是实际经济数据和股市反应出来的预期差之间的互相验证。仓位是指数点位的直接原因,经济基本面情况是指数点位的最终原因。


目前,投资者经历了一开始的侥幸,后来的极度悲观,再后来的大逆转,市场背后反映的大概意思就是,一季度和二季度的GDP增速变小,通过复工和宽松,三和四季度很容易回来,然后回到原先的轨道里,市场展现了一种很强的自信,从2003年学到了,这是很确定的事情。


市场似乎把疫情的后续发展路径,全体一级响应对经济的影响如何,潜在产出的伤害,未来出台的经济数据都确定下来了,目标是:新高。


我的观点是震荡,不要追涨杀跌,而是保持谨慎。没有必要提前一两个月预测出未来经济的实际数,何况,还有疫情本身存在的反复。


(四)其他品种的机会


1、苹果:库存不变,年后本来就准备降价,现在实打实不吃了1个月,少吃1-3个月,价格至少还得在原来要跌的基础上再跌5毛。


2、鸡蛋:本来年后掉1块,现在因为运输和供需错配等出现反弹,只跌了5毛,近月库存还在不断增加,老鸡产能一时半会去不掉,至少还得跌5毛。远月受换羽、补苗、淘汰、猪肉、开工、种商互转、冷库蛋等等影响很大,不确定。


3、豆粕玉米:2月3日的豆粕和玉米真是个坑,金融属性弱惨被错杀,时间合适价格合适,而现在的价格位置很多反映了运输因素,绝对值不高不低,涨跌都有道理,但长期价格都不高,还得涨,玉米可能更确定。


从更长期来说,瘟疫是一次性事件,本身影响不是很大,同时是社会治理能力的考验,如果经受考验,长期会更好,外部对中国的信心大增。


最后,希望一切都尽快好起来!


作者:郭旷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七禾网观点,目前市场行情波动较大,请广大投资者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