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国外疫情将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全球疫情及影响推演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0-02-24 10:44:43 来源:七禾网 作者:刘正林

游戏中的天机


先安利一款几年前玩过的游戏《瘟疫公司》,实际上就是一款传染病模型,模拟了不同的病原体、症状、传播方式、环境、生活方式、防控措施下,各种传染病的危害性,包括传播性和致死性。玩过之后很容易发现,有些传染病很烈,很快就致死,爆发快但是很快就会被控制住,有些传染病传染性强但症状很轻微,可以传遍全球但是致死很少,而能够造成最大危害的是那些传染性很强,隐蔽性比较强,致死率居中的。



阴险的病毒


回到现实世界,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埃博拉、mers、sars致死率比较高,有的传染性也挺强但是隐蔽性差,所以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2009猪流感致死率不高但传播范围广,最后死亡人数也不少;而这次的新冠病毒,正是致死率居中,传染性强且隐蔽性超强的品种。当新闻上出现新冠病毒能够无症状传染、最长潜伏期24天这类信息时,我就觉得这病毒太阴险了,很难防控,所幸中国的防控措施很坚决彻底。记得各地封路后,很多人质疑反应过度,认为伤害经济太大,认为湖北外数据显示就是个大流感,我当时就说这些人明显是不懂这病毒的厉害,统计学也不及格,因为湖北外的基本都是输入病例,是迁移人群,老年人少,加上医疗资源充足,死亡率才低,数据没有参考性,而如果不严格防控,每个城市都会变成武汉,不需要恐慌情绪,仅靠重症病人数量就会挤爆所有医院,最后大量人群在家里无治疗死去,全国可能要死掉1%的人口。



全球阴影


再来说到国外疫情。很早就看到法国、新加坡、泰国有疫情,也有传言印尼完全不进行检测,说实话我当时就比较担心,像法国那样有点散漫的国家,面对这么阴险的病毒,应该是很难防控的,新加坡和泰国天气热,或许容易一些。之后好多天,国外疫情并不激烈,国内也逐步显示控制住的迹象,但我还是对国外疫情有些担心,中间几艘邮轮的故事更是让人放心不下,想想国内这么严格防控才将将控制住,国外都明显有些掉以轻心。终于,严重的后果在近期逐渐爆发出来,先是钻石公主号持续发酵,完全失控,然后是韩国爆发,日韩都进入社区传播阶段,日本的数字因为检测能力不足可能被大幅低估了;伊朗莫名死亡两人,出现死亡代表病毒已经默默传播了大概一个月了;意大利也突然大增。唯一看起来还好的消息就是英法德美加澳这些发达国家的病例增长是比较慢的,不过很多穷国没有报数据,也不知道是真没有,还是根本无力防控。


日韩的情况也表明,发达国家也不见得能很好地控制住这个阴险的病毒,目前欧美检测出来的大部分是输入型病例,是否有漏网之鱼不好说,一只漏网之鱼就足以颠覆所有的前期努力,如果进入社区传播阶段,以这些国家的体制来说,基本是不可能做到中国这样的防控措施的,而很多小国穷国在防控物力上也是严重不足。就在今天,世卫组织也警告称,现在仍有机会控制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但若不尽快采取严厉措施,这个时间窗口将很快失去,将来全球都会后悔。可惜,我估计这个警告很少有国家能够真正重视,重视的也不可能像中国这样严控,所以我认为,全球流行基本已不可避免了。



关键之处


如果发生全球流行,有何遏制病毒的希望?遏制病毒,关键在于隔离、检测、治疗、疫苗。


隔离方面,各国基本无法做到中国这样的严格全民隔离,大多数只能做到关闭公共场所、全民口罩和消毒这种地步,这些措施可以大幅降低病毒的传播效率,但要完全切断传播是不够的。另外,新冠病毒最长潜伏期可达24天,大部分国家可能不会选择全社会停摆一个月,各国也没有这种程度的应急预案,那各国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吗?但是佛系的后果很严重,重症病人的数量任何一个国家的医疗系统都承受不住。


有人以为病毒会越变越弱,这纯粹是误解,病毒的变异并没有规律,而是变异后的自然选择会让强的病毒更容易被防控从而弱的病毒容易剩下,也就是说,病毒可能不变,也可能另外出现变强和变弱的品种。变强的病毒,反而可能容易控制住,变弱的病毒,可能大家就没那么重视,但是现有的病毒并不会自己消失,未变异的病毒如果防控不住就会传遍全世界。国内湖北省外的死亡率低,并不是病毒变弱了,而是前面说的人群情况等不同,病毒目前并未有明显的变异迹象。


检测方面,以现有的检测手段来看,需要多种检测手段并用,并且抱着尽量谨慎的原则,才能尽可能减少遗漏。即使如此,因为病毒太过阴险,并非所有带毒病人都有症状,潜伏期又比较长,因此很难做到所有带毒者都被检测。国内因为严格防控,无症状带毒者最终也能够被发现,除了家庭内部,基本没有传播机会,而国外做不到严格防控的话,无症状带毒者就有社区传播机会。我们看到国内有多次核酸检测出现反复的情况,还有治愈后复发的情况等,所以对于检测为阴性的仍然要隔离,再看看国外很多检测一次就放回家,这里面风险非常大。如果要有助于全球高效防控,检测手段需要做到极高的可靠性和效率,并且对于无症状者要有有效的检测方法,目前看还达不到。


治疗方面,第一是靠病人自身免疫力,第二是医疗资源和生命维持科技给病人争取时间,第三是药物,其中又分为西药和中药。西药目前已经出来一部分实验结果,几款常规抗病毒药被证实没有效果,而且有些副作用很大,至于尚未出结果的神药瑞德西维,可能也只是有一定效果,但基本不可能是特效药,特效药是针对性研发出来的,碰运气的特效药概率很小。中药方面,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制定药方,本次防疫全面覆盖,效果显著,相关报道很多,在此就不详述了。中西药的表现差异是意料之中的,前次非典已有记录,原因在于二者原理不同,西药属于针对性研发,研发过程较长,普遍需要数年,对于新型未知传染性病毒,完全来不及,只能是拿已有西药进行碰运气;而中医中药并不需要应急研发,而是根据病症表现即可制定施药方向,中药的原理也主要是辅助增强病人自身的抗病能力。


中西医各有所长,在新病毒刚出来时,中药应急效果好,也可以持续使用,副作用也少;而如果病毒防控不住,成为类似流感的常驻病毒,则到时西药就有研发特效药的时间和利益驱动力。治疗方案经过中国疫情的检验,应能形成比较完善的方案供全球使用,但说到底治疗终归是属于补救措施,上医治未病,防控病毒传播、提高民众免疫力更为重要,真到了大流行的时候,医疗资源是不够的。


疫苗方面,研发也需要时间,如果有效疫苗出来,对防控会有很大助力。据了解,一般疫苗研发要3-5年,sars比较快也用了22个月,世卫组织称新冠疫苗最快可能18个月,疫苗研发需要时间是因为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才能保证疫苗安全同时有效,包括体外试验-动物试验-临床试验一二三期,大规模生产也需要一定的程序、时间和资源投入。如果采用非常规的传统的野生病毒株减毒、灭活的办法,最乐观情况下第一步也要三个月,此外还有前沿的mRNA技术开发疫苗速度也很快,据说已经完成第一步了,过两个月可能就可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总的来说,今年基本上是指望不上疫苗的,当然疫苗晚出来也不是没用,毕竟病毒可能长期存在下去,明年可能就用得上了,能用疫苗的话,终归是比得病后去治疗要好很多。



病毒的命运


综合前面的分析,我们来推演一下全球疫情演变的可能性。


理想的乐观情况是各国高度重视危险性,采取果断措施严格防控,大幅降低病毒传播速度;中国快速结束疫情,大力输出医疗物资、治疗方案、防控经验,助力全球抗疫,病毒在半年内得到控制。不过基本上,我认为这种乐观情况的概率很小,因为病毒阴险+各国难以像中国一样进行全民隔离+检测手段不够强大。


中性情况是欧美吸取中国经验,控制了疫情发展速度;日韩采取严格措施防控,付出较大代价实现控制;小国穷国缺乏资源只能采取较为严格的防控措施,降低疫情传播速度,但病毒仍然大规模传播;中国控制住疫情后输出物资和经验;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直到高效检测手段和疫苗问世后才得以遏制,考虑到病毒的阴险性,疫情持续时间应会超过h1n1全球大流行的时间,h1n1是比较快就有疫苗和特效药可以用但防控上相对比较佛系。因为疫苗耗时较久,尽早控制全球疫情的希望可能更多要寄托在高效检测手段上。


悲观情况是发达国家也失去控制,疫情迅速进入社区传播,穷国小国完全无力对抗,最后在一两年内全球感染数亿人口,死亡上千万,才等来疫苗,三五年后才有特效药,相当于百年前的西班牙流感重现。不过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也比较小,在死亡的威胁下,估计各国人民还是愿意各自居家隔离起来的。



经济危机?


根据疫情演变的可能性,进一步推演对全球经济及股市的影响。乐观情况下,全球疫情影响有限,日韩可能数月内经济活动大幅受限;如果是中性情况,全球蔓延的情况下,多个国家处于重灾状态,必然导致全球人员流动严格控制,经贸活动大受影响,同时各国国内经济活动会严重下降,全球经济将遭受重创,引发一轮衰退和危机。


在资本市场上,目前全球疫情风险已经开始得到重视,避险情绪已经升温。暂时可能还是以乐观情况来反映,不过未来一周到一个月之内,形势就会逐渐明朗,资本市场的反应也会根据疫情进展逐步反应,我认为投资者们有必要对中性情况作出预案。


如果逐步发展为中性情况,全球经济可能重创,供应链也可能出现一定的混乱。对国内来说,首先是涉外经济影响较大,其次供应链与国外相关的会出现混乱,有些可能出现替代机会,有些可能失去市场和需求。受益的板块可能有口罩、消毒物资、医疗物资类的疫情概念股,黄金之类的避险股;不受国外疫情影响的有基础食品类的必须消费品等;对于日韩供应链替代概念,如果是乐观情况可能短期是受益的,如果发展为中性情况,在全球衰退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受到不利影响。此外,投资者也可以考虑保留现金或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


或许,这次是全球化后最深刻的一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经历,天佑地球村!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