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事件”虽然是市场关注和暂时主导铜价趋势的热点,但随着市场对“高盛事件”的担忧被其高额盈利所分散,该事件对期铜的影响将趋于平缓。而国内房贷的收紧,或许将从房地产开发角度减少房地产行业的用铜量,但就第二季度而言,该领域受影响程度有限。虽然今年铜市消费旺季没有想象中的旺盛,但整体预期的看好、中线需求的增加,加上供应比较稳定,基本面整体利多,估计二季度仍是中国消费主导并推高期铜价格。 LME3月铜自试探性冲击8000美元/吨后,回撤至7800美元/吨一线。“高盛事件”、中国收紧房贷的接连冲击,使得铜价上涨动能骤然减弱。后市来看,“高盛事件”的影响时效期较短,而国内房贷政策或将影响房价,但在第二季度,国内铜市消费主力行业受到的影响较少。笔者认为,受到短期影响因素冲击后,期铜将徘徊整理积聚动能,后市有可能再度走高。 4月16日晚,“高盛事件”强势打压金属。通过综合分析,笔者认为“高盛事件”虽是短期主导铜价趋势的热点,但不会成为再一次发生金融危机的导火线。随着高盛第一季度财务报告的公布,相信该事件的影响力度会逐步减弱。自去年全球经济从谷底缓慢复苏以来,金融行业利润增加值明显高于其他实体经济。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同时,金融机构却通过对冲基金获得巨额利润,这引发了民众愤怒。早在今年1月份,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已提出“沃尔克”法规,其内容禁止银行自营、参与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并限制银行的融资和并购规模。随着国会中期选举逐渐到来,奥巴马为了换回民心,以高盛为例严查过度投机等事件。此外,以本次金融危机为教训,美国政府也将会时时监管金融机构。短期来看,“高盛事件”后投机资金将减少,市场流通资金缩窄,将抑制投机行为,前期推高期铜的力量短期内会放缓。而中长期来看,一方面“沃尔克”法规确实将抑制金融机构的过度投机行为,利于稳定,减少次贷危机重演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高盛集团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公司第一季度盈利35亿美元,超过市场预期。因此,即便是“高盛案”成功,预估判罚高盛赔款1亿美元,也仅占其盈利额的3%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包括高盛集团在内,可口可乐、强生等蓝筹股业绩强劲,投资者信心增强,买入预期升温。因此,随着市场对“高盛事件”的担忧被其高额盈利所分散,该事件对期铜的影响将趋于平缓,二季度铜市仍是中国消费主导型走势。 上周,中国缩紧发贷,第二套房首付比例大于50%,第三套房全额首付,即刻国内房价普跌。从期铜角度分析,房贷收窄,房价下跌,开发商开发速度放缓。但是考虑到国家经济适用房的如期进行,则房地产行业用铜量减少幅度有限。从房贷角度展开思考,房贷收紧后,原计划投入房地产的资金或许将转而流入其他市场,期铜可能将是其中之一。所以,笔者认为房贷收紧或许将从房地产开发角度减少房地产用铜量,但就第二季度而言,该领域受到的影响程度有限,并且如果资金转而流入房地产行业,则期铜新高指日可待。 今年国内精铜产量基本稳定,前期预计保持去年同比9%的增速。近期,产量数据公布,符合预期评估。3月精铜产量为35.8万吨,与2月份持平,同比增加11.2%。国资委为防止冶炼厂囤铜,要求产销平衡,此举抑制了冶炼厂过度生产。另一方面,当前冶炼厂开工率维持在90%,产量上升空间有限。后期来看,国内精铜产量稳定,对铜价影响作用力恒定。我国铜矿始终缺乏,3月铜精矿产量为9.3万吨,同比增加6.9%,其对铜价的作用程度很小。消费方面,铜材3月产量为88.8万吨,同比增加8%,环比大幅增加49.7%。电线电缆3月产量为189万千米,同比增加14.5%。考虑到2月春节因素,4月环比增量将回落。但整体增长方向不变。3月电解铜现货市场一直贴水200—400元/吨,即便如此,铜材、电线电缆产量已经同比增加。从4月的情况来看,月初现货贴水保持在150元/吨左右,月中现货终得复苏,贴水转为升水。预计4月铜材、电线电缆将保持高产量,对铜需求较多。去年国内消费呈现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特征,今年这一格局可能将延续。 现货方面,市场表现整体稳定,需求缓慢回升,前期已由贴水转为升水,但受“高盛事件”短期冲击后,又重回小幅贴水状态,市场成交量未有明显增加。北方地区,成交量下滑,人气低于前期。华南、华东市场现货情况未有大的改变,资金压力使得企业运作单次量减少,采购预支量低于去年。与电解铜相比,废铜价格涨幅较小,两者价差拉大,利于废铜消费。当前废铜市场出货量增加,持货商纷纷出货,成交量增加。进口方面,到岸升贴水稳定在80美元/吨附近,比价低于进口盈亏点。此外,保税库囤货较多,虽然进口货源稳定,但进口量有限。整体来看,虽然3月现货市场表现低于预期,但进入4月后已逐渐复苏,后市需求将持续增加。预计今年国内铜市消费旺季没有想象中的旺盛,但整体预期的看好、中线需求增加、供应稳定等或将推高价格。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