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全球股市满盘尽“墨”。为何集体暴跌?是疫情蔓延传导的恐慌情绪,还是涨幅过高后的获利回吐?全球股市将走向何方?海外市场与A股关联度如何?当前A股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本报今日推出“疫情下的全球股市”专题版,期盼能帮助读者廓清迷雾,辨明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冲击在上周充分体现,原本相对强势的A股市场也受到拖累,开始出现下跌。 目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一方面,国内防控形势有好转趋势,另一方面,疫情在全球多国仍呈爆发态势,韩国、意大利、伊朗等国防控形势严峻。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A股市场在受到国际市场影响的同时,自身也保持着独立性,受到估值、资金面、经济基本面、政策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未来,A股本身具备的四大优势,有望成为行情“稳定器”。 中泰证券认为,为了努力完成今年的增长目标,货币政策宽松加速,财政会更加积极,房地产政策渐进放松。往前看,10年期国债利率有望突破2.6%的低点,流动性宽松、政策积极也会推动权益市场的结构机会,尤其是成长方向的新经济资产,仍将是“资产荒”背景下的长期配置方向,没有必要过度悲观。 主板估值低于历史均值 尽管A股市场近期受到外围冲击,且自身自2019年以来整体有较大涨幅,但从估值上看,A股较历史水平具有显著优势。特别是在主板估值上,目前估值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以主板股票最为集中的上证指数为例,据Wind统计口径,目前上证指数滚动市盈率为12.44倍(最近12个月滚动市盈率,下同),最近10年平均值为13.83倍。 最近10年间,上证指数滚动市盈率波动较大,2015年牛市期间一度突破20倍,而在2014年5月低至9倍左右。总体来看,目前上证指数市盈率处于最近10年中位数以下。 若将目前上证指数市盈率与更久前的估值对比,可发现更具优势。数据显示,本世纪以来近20年的时间里,上证指数平均滚动市盈率超过25倍。 另外,目前上证指数市净率为1.32倍,也明显低于最近10年的平均水平(1.73倍)。 当然,A股市场结构性特征较为明显,创业板的估值明显高于主板。 Wind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创业板指数滚动市盈率为50.85倍,略低于历史平均水平(51.71倍),但略高于历史中位数水平(50.19倍)。 内外资不断注入资金 近年来A股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 随着A股相继纳入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大型指数体系,外资对A股的配置规模总体持续提升,为市场提供良好前景。 截至目前,作为外资买入主力,陆股通累计净买入A股达1.04万亿元。尽管近几个交易日陆股通净卖出,但年内累计净买入金额仍近500亿元。 今年基金发行和认购均火热,也给市场短中期提供充足的“弹药”。 Wind数据显示,按基金成立日期计,今年前两月公募基金共发行149只,发行规模超过3000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此外,A股自然人投资者数量也仍在持续增长,目前已突破1.6亿人,市场容量进一步提升。 经济有韧性 长期仍看好 受疫情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短期受到一定冲击,也一度对A股市场构成冲击。值得注意的是,这也将会对不少上市公司一季报业绩构成压力,一定程度上会影响A股短期走势。 今年2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受疫情影响较大,制造业PMI为35.7%,比上月下降达14.3个百分点。 不过,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认为,目前疫情得到初步遏制,给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减弱,企业复工率回升较快,市场信心稳步恢复。 银河证券研究认为,疫情短期内使得需求“冰封”,对非制造业的冲击尤其明显。随着多地下调疫情防控等级,低风险地区不断增加,预计非制造业经营活动状况将逐步恢复。 总体上看,中国经济体量庞大,工业门类齐全,抵御风险能力较强,经济具有较强韧性。随着我国新冠防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企业复产复工覆盖面进一步提升,经济恢复速度也会较快。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成长前景依然看好。 政策面宽松 工具箱丰富 政策层面,中国国内宏观政策总体宽松,政策工具丰富多样,为资本市场的稳定提供了强劲保障。 比如今年2月,央行就以多种形式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2月3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1.2万亿元逆回购操作。2月17日,央行再次公告,当日开展2000亿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3.15%,较此前下降10bp。2月20日,央行再次火线“降息”,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当日1年期LPR调整为4.05%,较上月下调10bp;5年期以上LPR调整为4.75%,较上月下调5bp。 申万宏源认为,预计年内将以财政扩张,刺激居民消费、稳定基建投资为主要应对政策,货币政策料以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定向降准等结构性工具操作为主,维持配合性的信用扩张环境,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央行强调“房住不炒”,存款利率传导机制模糊,全面大幅降息空间较小。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