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研究机构专家

新湖期货吴秋娟:玉米价格有望走出“N”字型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4-22 17:03:35 来源:新湖期货 作者:吴秋娟

面对产区玉米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国家提前启动东北地区玉米拍卖,并增加拍卖数量,而原定的补贴收购政策也将于4月底结束,政策调控由“托市”转为“控市”,随着政策调控方向的改变,玉米市场走势也将转变。

自去年冬季新玉米上市之后,国内玉米价格不断走高。春节之后,加工企业不断提价抢收,享受国家补贴的销区饲料企业以及收储企业加入抢收行列,收购主体增加,而农民惜售心理受到鼓舞而增强,卖方市场格局推动价格不断上涨。另外,东北产区天气异常,多次出现降雪天气,影响玉米上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玉米市场的涨势。面对产区玉米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国家提前启动东北地区玉米拍卖,并增加拍卖数量,而原定的补贴收购政策也将于4月底结束,政策调控由“托市”转为“控市”,随着政策调控方向的改变,玉米市场走势也将转变。

一、国家对玉米市场调控措施不断

自2008年以来,国家加强对玉米市场的调控力度,政策成为影响玉米市场运行的主线。国内玉米市场自给自足的供给格局令国内政策对市场影响显著,在分析市场运行趋势时政策被我们放在尤为重要的位置。政策对玉米市场的调控可以分为收储及拍卖两大方面,其中包括玉米移库及定向划转。去年秋粮上市初期,国家公布收储政策,2009年秋粮收购主体除中储粮公司外,对南方16省地方储备粮公司和饲料加工企业给予70元/吨补贴,鼓励企业参与收购东北2009年产玉米,截止时间为2010年4月30日。4月份是国家补贴收购的最后一个月,由于收购进度一直不理想,企业会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购更多玉米,提价收购则是最为直接的方式,这对4月份的玉米市场仍然具有支撑作用。国家收购是支撑玉米价格的手段,而拍卖则是国家调控玉米市场的手段。4月份以来,国家加大玉米拍卖力度,提前启动东北地区玉米拍卖,这也显现出国家平抑价格涨势的意图。综合政策因素来看,原定的托市政策将在4月底结束,而拍卖力度加强,意味着国家对玉米市场的调控重点由托市转为平抑价格走势。如果补贴收储政策在4月底如期结束,5月份之后,政策面的调控方向将转为增加市场供给,由收购主体转变为供给主体,政策面对价格的支撑作用将消失。

二、东北产区玉米存量相对较高

自去年国家公布收储政策之后,产区玉米价格在加工企业不断提价推动下一路走高。去年东北玉米的减产以及国家托市政策的出台,令农民对玉米价格产生更高期待。现货价格的不断上升更加激发了农民卖跌不卖涨的惜售心理。加工企业由于库存不足,不断提价,而农民盼望更高的价格不愿销售,产区形成卖方市场格局。东北地区也成为国内玉米价格的风向标,随着东北玉米价格的上涨全国玉米价格底部抬高。农民惜售导致目前产区玉米存量同比偏高,据了解,目前吉林地区农民手中玉米存量在3成左右。从玉米存量来看,导致去年秋粮上市以来,玉米价格一路上涨的原因并不是供给的实质性短缺,而是由于农民惜售影响了玉米上市节奏,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状态。目前距离春耕不足半个月的时间,农民的销售积极性提高。4月份吉林省加工企业普遍上调收购价格,价格上调之后,玉米收购数量上升,这已经表明农民对于价格认可度提高。不过,降雪天气影响玉米上市。由于春播临近,一旦天气好转,预计玉米上市数量将明显提高。

三、不利天气为市场增加升水

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收获、销售等环节均会产生影响,进而形成了农产品市场特有的“天气市”。对于2009年以来的玉米市场而言,天气影响尤为明显,去年8月份东北产区的干旱导致玉米减产,11月份华北地区的大雪影响运输推动玉米价格暴涨,3月—4月,东北地区气温偏低,局部地区出现大雪,影响玉米上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玉米供不应求的局面。另外,春播在即,然而目前温度较低延误春播的可能性很大,一旦错过农时后期玉米产量可能下降,这也为近期市场走势提供了炒作题材。不过,天气是一个变量,对市场的影响也会不断的转变。

自去年秋粮上市以来,玉米市场价格一路走高,仅在春节前出现小幅下调,一轮牛市行情悄然上演。回顾这轮走势,我们发现,推动价格上涨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政策扶持,二是东北玉米减产,三是农民惜售,四是天气影响。价格的持续上涨已经消化东北玉米减产的影响,而政策扶持及农民惜售将在5月份改变,天气则是变数。综合来看,如果天气状况好转,玉米供应数量将上升,春播也将展开,玉米市场上涨动力逐渐减退,5月份之后市场可能出现一轮回调走势,但7月份之后,随着国家拍卖粮源的减少,市场可能恢复上涨走势,全年玉米市场走势有望呈现“N”字型。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