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货币政策无力回天之后,美国政府终于转向了财政政策。 自2月下旬以来,美国股市遭遇史上最快断崖式下跌,美联储连续紧急降息两次,直至利率水平几乎为0,并宣布启动至少7千亿美元新一轮量化宽松(QE)计划,寄希望于挽救美国股市的跌势,并改善市场的流动性。 这一做法与2008年经济危机时美国采取的货币政策手段基本一致。然而,07-08年美联储的接连降息至接近0都未能避免美国走向经济危机,此后的QE也没有起到显著的提振经济的效果。而今年的利率水平远低于2007年的5.25%。 在半个月内美联储两次降息之后,都造成了市场恐慌加剧,股市跌势更为惨烈,3月16日甚至创下了1987年以来美股的最大跌幅,道指跌去近3000点。 投资者普遍认为,如此激进的降息手段一方面映证了美联储对于经济前景的深度悲观情绪,另一方面也将货币政策用到了极限,未来再没有任何刺激经济的“弹药”;更何况,降息和QE无论如何也无法遏制新冠病毒疫情在美国的全面爆发。 在尝试货币政策遭遇惨败之后,总统特朗普与美国财政部部长姆努钦终于在3月17日宣布,将启动最高1.2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其中超过5000亿美元将用于直接向群众放款。特朗普宣布将在接下来两周内寻求为每个美国人发放至少1000美元的现金。 在此消息的提振下,17日美国三大股指均涨5%-6%,稍微收复了一部分前日暴跌的“失地”。 为何在投资者看来,每人发1000美元的手段比此前使用的货币手段都要更加有效?这主要是因为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政府对于社会的直接救助才能够提振美国经济原就疲弱的需求面,而降息和QE只能够对风险资产提供一定的短期支撑,对实体经济作用极为有限,甚至加剧了贫富差距,不利于经济增长。 在新冠病毒袭击美国之前,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已经十分脆弱。2019年美国全年GDP为2%,但主要受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拉动,而个人消费支出和商业投资为GDP贡献的比重呈持续下滑趋势。本次新冠疫情将使原本疲软的个人消费和商业投资雪上加霜。 目前,多个州已经出台禁令,关闭所有餐厅(仅保留外卖和自取)、酒吧、健身房等公共服务场所。同时,旧金山已经宣布非必要情况所有人必须居家防疫、不得外出,纽约市也在考虑执行相似举措。 2019年,美国人总共在交通上的花费为4780亿美元,娱乐活动花费为5860亿美元,外出吃饭及住宿则花费超过1万亿美元。这三个板块的支出占居民消费14%的比重,将在未来停摆的几周(甚至更长时间)内出现大规模下滑。 美国一年的人均飞行次数是中国的6倍多,每年游轮的乘客数量是中国的5倍左右,观看体育比赛的人数超过中国的10倍以上,去健身房的人数则是中国的9倍……虽然中国的零售与餐饮市场体量与美国接近,但总体来看,美国经济对服务业的依赖程度远超过中国,占GDP的80%左右。 因此,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同,新冠疫情对于美国经济的打击很有可能将大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作为经济支柱的美国服务业将受到重创,上千万的人们收入骤减,收入下滑和居家隔离的人们消费能力受到严重限制。再考虑到大批美国普通人没有存款,将立即削减非必需品类支出,严重情况下甚至食物等必需品类支出也会受到影响。 据Statista去年12月的统计,近70%的美国人存款不足1000美元,45%的美国人没有任何存款。 居民消费为美国贡献了约70%左右的GDP,是美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本次居民消费的下滑将重创美国经济。 因此,1000美元补贴看起来不多,但或能解决许多美国人的燃眉之急,一定程度上拉动消费。问题是,许多人在获得补贴后可能会选择还贷或储蓄,而不是花掉。如果这部分钱没有被立即消费,那么政府希望立竿见影刺激经济的尝试就失败了。 另外,如果新冠疫情蔓延的趋势没有得到遏制,美国经济将继续停摆数月,那么1000美元的补助远远不够。 本次政府财政救助计划中还包括2000至3000亿美元用于援助小企业,500至1000亿美元用于救济航空等行业。问题在于,无论是小企业还是波音(124.14, -5.47, -4.22%)等巨头公司,政府无法指挥企业如何使用救助资金。在对于公司业绩前景十分悲观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企业将更倾向于进一步削减成本、保证利润,而不会改变原本裁员计划。一旦企业纷纷开始裁员,如上所述,居民消费将遭遇重大打击。 在2008年,当时的美国执政的布什政府也花费了1680亿美元推出了类似财政刺激政策,希望挽救深陷危机中的美国经济。其中包括每个纳税人可获得600美元补助,有子女的家庭可获得每位子女300美元补贴等。 然而,根据美国经济研究局(NBER)在2009年一项调查研究显示,仅有五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在08年收到政府补贴后增加了自己的消费,近一半的人表示用补贴来还贷,而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表示将这部分钱存了起来。 NBER的研究结论是,政府的巨额财政补贴手段实际作用有限,远没有数字上看起来那么有力。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