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吴洪韬:认知自我才是交易的核心问题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0-04-01 10:34:20 来源:扑克百家研究院

嘉宾背景介绍:


吴洪韬,善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拥有20年期货证券从业投资经验,对于豆粕品种行情把握精准,被业内称为“豆粕王”。


吴洪韬老师对豆粕油脂市场的理解功力是极其深厚的,多年交易经验提炼总结出重要的“灵魂拷问”清单: 我是谁?我有多少资金?我的策略适合哪种市场环境?我的操作方式是否与我的资金量相匹配?我有没有选错品种?我应该找什么样的志同道合朋友切磋?当前是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当前市场是否与我的策略相匹配?我有没有做资金管理?如果回答为否,那么是时候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整个研究交易体系了!面对市场波动,多看少做,寻找价值点。交易策略如果不能随着市场环境进行变化,那么就等待自己最想抓住的那一段行情来做,也不耽误赚钱。


市场篇:


国内外疫情发展不同步背景下的市场


Q: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新冠肺炎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危机,具体对农产品期货有什么影响?


吴洪韬:农产品其实我把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食用农产品,包括豆粕豆油棕榈油等等;一类是工业农产品,包括橡胶棉花玉米等等。这两类农产品有比较大的不同,食用型农产品价格主要看需求,工业型农产品主要是与经济周期挂钩,因此这两大块走势可能不一致。


其实(食用)农产品的逻辑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走的,在什么时间走什么逻辑,是非常清晰的过程。比如2月-3月炒作南美收获,进入4月-5月炒作供应量和北美种植情况,6月-7月炒作天气,8月-9月炒作北美收获情况。大头走完以后,小头可以抓一抓。逻辑基本上两个月一变,所以也就看两个月的矛盾,太长远也不靠谱。如果一轮豆类的行情走半年的话,那基本有3个矛盾先后发生。


对于豆粕,以前谈供需是来自于微观基本面的变化。目前市场是经济危机加上金融危机,整体需求量同比来看是下降的,供给变化不大,这是当前的大环境。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阿根廷港口运输延迟,南美港口运输延迟,这是当前的小环境。目前是供应延迟导致的豆粕短期反弹。但是随着进入4月份,可能有其他因素刺激炒作,这个我们到时候再看。就逻辑来看,说有200多点以上的大行情,现在这个时间段是看不到的。谈到猪周期,受到疫情影响,现在国内还没开始养猪,有养猪的也是小猪,需求增量小,生猪的存量量没有上升,猪周期应该会往后1-1.5个月,豆粕行情也会相应延后。那么综合来看,港口炒作加上疫情转好叠加,我认为豆粕是反弹行情。4月-5月玉米和大豆的北美种植情况,再结合天气因素考虑,接下来再看。


对于油脂,2月-3月中旬第一波下跌是由于疫情爆发,复工率低,饭店停业普遍,豆油库存下滑。第二波下跌是由于原油价格下跌拉着成本往下走。疫情席卷全球,餐饮行业遭遇重创,全球需求量面临下滑,即使中国需求恢复,整体效应还是需求下降的。


农产品不要想太远,把握住2个月切换逻辑,因为逻辑一直在变。比如2016年之前,大家关注供应,随后贸易战打起来之后又关注贸易战,再往后又开始关注猪周期。要注意逻辑的切换。


Q:国内疫情和海外疫情发展情况目前不同步,对于交易层面而言,是否存在一些交易性的机会?


吴洪韬:其实当前市场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这个机会是不确定性机会,因为对标没有标准。打个比方,在东北过冬,室内暖气25度,室外零下25度,你说到底以哪个为标准?国内国外情况矛盾的背景下,建议休息。因为世界变化了,跟以前不一样,现在国内与国际完全接轨,没错国外市场恐慌,国内市场是避风港,但是避风港也有风在吹。就像冬季取暖,室内烧柴只要一停,马上房间温度就要下降,这是一个道理。


经历市场起起伏伏多了,我也有一些观察。抄底要注意情况,所有底部都不是V型底。第一批抄底第一批死,第二批抄底第二批死。等6个月再买,有大把时间可以抄底。打个比方,刚出锅的饺子,害怕吃不到赶紧去抢着吃,结果把自己烫死了。


Q:您怎么看未来疫情对市场的影响?


吴洪韬:其实回看历史,这次危机是比较特殊的,是有疫情引发的金融危机,再升级为经济危机。疫情转好,不见得金融危机能够转好。这是与历史上数次发生的全球金融大危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


现在黑天鹅太多,因为很多企业日常是带杠杆经营的,这是与疫情无关的危机之处,等最恶劣的情况出现。7-8月份疫情可能告一段落,当然国外解决问题的时间可能比较长。由疫情导致的经济危机,等疫情结束以后,再来挽救经济危机。


交易哲学篇:


自我认知是交易中的关键问题


Q:跟以往的危机相比,这次有什么不同之处?


吴洪韬:其实对于产生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目前很难确认,很难说完全是由疫情导致的,也可能危机很早就出现了,疫情只是催化剂。前面我也提到了一点,以往的经济危机是单纯的经济危机,是经济现象,而这次非常不同。


最大的影响主要是在需求方面,疫情形势严峻,谁敢出门?目前各国抓住于给病人吃药,先治病,把病治好了再谈挽救经济的措施。


Q: 您目前主要的交易模式是什么样的?


吴洪韬:我是做中长线交易的,目前就是观望状态。做趋势的在这个市场环境下,来回坐电梯,太难。


交易者的交易风格要匹配市场环境。所以,先要辨别目前是什么行情?发展到哪个阶段?


举例来说,一万以下做空橡胶,你敢卖吗?我们要注意到,成本价是可以跌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成本线以下你可以放肆做空。如果跌破成本价,又想尝试做做,怎么处理?建议仓位轻,遇到急跌,少买一点。


轻仓是王道。期货交易最重要的是对市场的认知度,想赚什么钱?想赚多少点?这些问题要想明白。


Q:您认为交易中最重要的核心问题是需要解决什么?


吴洪韬:我认为对交易的理解,本质是研究自己,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发现这个最核心的问题所在。


有一些人,所有的交易决策取决于别人的分析,但自己不去研究,这是要出问题的。做期货,自己要研究问题,自己要思考问题。因为自己分析,心里有底。按自己的交易计划走,农产品的交易策略周期至少是2个月。比如当前的豆粕,库存低,跌不下去,库存决定价格。目前的上涨也是短期原因,不是长期原因,那大体上也该知道如何操作了。


作为交易者,必须要有自己的交易方法和操作方式。比如说,你有十万块钱做交易,去跟一千万资金的人去交流操作和交易方法,这肯定是行不通的。同理,一千万资金的人,也不要去模仿一个亿的交易方式。否则你都不知道自己亏钱的原因在哪里。


另外,多学少做,找个好好学习的地方很关键,找到脾气秉性相投相似的老司机去学习请教。期货交易有杠杆,放大人性。


Q:请用一句话概括您的交易哲学


吴洪韬:交易哲学很难用一句话来说清楚,简单提炼就是多看少做,寻找价值点,以及想法要根据市场环境来变化。


多看少做就是目前的市场,忍住不动手,等到十年低点出现,用资金管理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举个例子,现在用1%的仓位拿橡胶,九千多买,明年稳定一万多以上,持有一年,利润其实也很可观。


寻找价值点,比如农产品里面的草本类型,春种秋收都有很明确的规律遵循。根据规律来交易。


Q: 您最难忘的一段交易经历是什么?


吴洪韬:其实每天都难忘,收盘以后就开始想,要是这样做是不是能多赚点儿,那样做是不是能少亏点儿。一般大赚大亏的时候就很难忘,尤其是面对亏损的时候,简直是灵魂拷问。运气赚的钱,用本事亏回去;本事赚的钱,用运气亏出去。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亏法能不能回避?比如说这次原油的暴跌,损失能回避吗?无法回避,你就得认,因为是突发意外。那白银暴跌呢?你发现也不回避不了,除非不做。


在期货市场上,大资金是做不了止损的,只能通过资金管理来规避风险。在2015年以后,我就基本不做工业品和化工品了。2009年我开始搞私募,都是在豆油和豆粕上面赚到的。2013-2014我是做空豆油,空棕榈油赚钱。到2019年,我是多豆油赚的钱,收益相当丰厚。2015年股指期货我是被坑,因为熔断亏了钱,这件事让我明白散户和机构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做交易要赚钱,最好是先知先觉,或者至少要跟主力同步获得信息,落后于主力获得信息,那是肯定要亏钱的。但是农产品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市场也是在连续跟踪,跟主力是同步获得信息的。大家也要注意选择品种上,要留心,选择可以跟主力同步获取信息的品种。那怎么筛选呢?我这里说一个简单的标准,有些品种短短2-3个月就上涨下跌40%左右的,基本属于信息不透明的品种,普通人还是不要去搞了。


Q:您觉得交易中最困难的一部分内容是什么?


吴洪韬:最困难的是不认知自己,不知道自己半斤八两。其实分析问题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对自己的认知。资金规模要与操作方式相匹配。资金规模每相差一个零,交易方式就要发生一个变化。


Q:当交易开始获利时,应该考虑什么?如何解决亏多赚少的问题?


吴洪韬:当策略进入盈利状态,应该考虑两个问题:策略完成否?预期完成否?要注意人不可能赚到最后一分钱。策略实现了,预期走完了,因为心贪不愿意离场是不行的。


去年的豆油行情,我是商人,我要做的就是便宜进货,价格涨起来出货,因此对应的策略就是低价位买入,高价位卖出。考虑到季节性,那么什么时候淡季,买入;什么时候旺季,卖出。逻辑不要搞反了。每年5-6月份,对豆油的需求下滑,随着天气转冷和节假日的关系,十一之后是不是高点位就出现了?这个是很清晰的逻辑。


但是知易行难,有的人一赚钱就是开始晒单,然后你发现没声音了,一亏钱就沮丧。这都是要自己要面对的心态难题。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