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传媒专家

骆晓玲:寻找严冬之中的那一片暖意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8-11-25 11:17:18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骆晓玲

  2007年4月新世纪金融公司——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申请破产保护之时,绝大多数市场投资者尚沉湎于资本以及商品市场表面化的欣欣向荣。量子基金创始人之一——吉姆·罗杰斯甚至在今年6月仍坚持宣扬他的“商品二十年牛市”论调。只是一番雄心壮志言犹在耳,一场由房地产市场泡沫肇始,藉由现代市场金融对冲工具孵化的全球经济危机已几乎拖累所有国家或地区,至今波及从商品生产制造业直至基金银行等诸多行业。而国内糖业正是在此经济背景下进入连续三年增产周期的最后一个生产年度。

  纵观近年糖市,与2006年吨糖平均售价4517元,最高达5069元相比,今年糖业早已风光不在,今年3月下旬糖价从4100—4200元/吨一路下跌,10月份一度创出吨糖最低价2600元。可以这样说, 2006-2008年各类原料以及副食品还在纷纷涨价之时,国内糖业就已经提前进入了冬天。当前随着2008/2009榨季产量预估数据的逐渐明朗化,新榨季糖价在巨量供应压力下还将继续保持在成本线附近的低位盘整。

  仔细分析食糖的生产成本(我们以主产区两广地区为例):主要包括化肥、买苗、砍工、地租以及工厂工人工资、厂房租金和机器等工业成本,加上税收等等。今年上半年甘蔗种植期间的尿素由去年同期92元/包涨至140元/包,磷肥由21—22元/包涨至48元/包,钾肥由70—80元/包涨至250元/包,买苗、砍工以及地租均出现不同幅度涨价,甘蔗从种植到收购需投入1300元/亩,按照亩产甘蔗5—6吨计,则每吨甘蔗收购价260元保底。按照甘蔗产糖率10%计,则吨糖生产成本2800—2900元,加上其他相关吨糖生产费用之后,以目前2900-3000元/吨的现价销糖于糖厂而言几乎难言获利。

  由上述分析计算,我们可以认为造成糖厂微利甚至亏损的最大原因在于原料以及生产环节的成本上涨。其中,国际原油价格的决定权并不在我国,作为化肥进口大国,此类生产成本的宏观调控只能另当别论,能够大作文章的在于提高甘蔗的亩产量以及出糖率。由政府引导农民从2005/2006榨季的大面积扩种到今后广种良种需要的则是至少1-3年的轮换周期。此项工作于糖价上涨周期内各大糖厂争购蔗源哄抬蔗价之际难以执行,但在目前糖价触及成本线以后则变为势在必行且易于推行。这是生产环节上国内糖业能够进行自救的最有效措施。

  从销售环节来看,我们认为“顺价”值得继续提倡。中古糖业的悲剧已经过去,但是其通过前期质押糖套取现金流扩大生产投资,期望于后期高价卖糖回笼资金的决策在糖价最终跌破成本线并最低至2600元/吨已经被市场证明是一大失策,值得广大业者警醒。只有那些坚持产糖就卖,且顺价销售,基本在10月中旬之前完成销售计划的糖厂最终获得了3100-3300元/吨相对良好的均价。2008/2009榨季在11月初的东莞会议之后,各产区有不同程度的减产预估,总量在80万-100万吨,但基本上确定了2008/2009榨季全国食糖产量将持平或略减的业内公论。按照2007/2008榨季1484万吨的历史最高产糖纪录,2008/2009榨季的产量出现百万吨减少之后的数量依然将达到1448万吨,这还不包括2007/2008榨季的结转库存。

  11月22日北京召开的糖协理事长会议继续传出各地纷纷减产的消息。我们认为此类数据是否可靠依然等待时间的验证。这一方面是由于各大产区种植面积大小不同,且个别糖厂为避税考虑存在瞒报现象,从而客观增加了统计难度;另一方面榨季尚未全面展开,后期如果产区天气良好利于糖料生产并弥补今年年初冰雪灾害的损失,那么当前的所有减产预报只能作为参考而论。

  除了以上救市措施之外,业内此前曾寄望于国家收储或者地方收储消化过剩食糖。

  我们认为,国家收储在经过今年80万吨收储之后,以其近年160万吨的常规库容来估算,加上古巴糖今年以及2009年总计80万吨的计划内入库,即使扩容至于280万吨以上,2009年的收储能力仍然相对有限。唯一的变数在于最后确定的扩张库容以及地方配合进行行业内短期收储的能力。无论国家收储还是地方收储,都只能是起到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调节市场的作用,政府方面能给予的直接政策性救市手段已经不多。

  由于食糖市场的供大于求,最大的糖业上市公司——南宁糖业第三季度业绩已经亏损857万元,较去年同比下降122.25%。而近年以来,糖料消费大户一直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类饮料巨头,随着社会发展,乳制品行业逐步成为用糖大户之一。该行业年内遭遇三鹿事件之后,乳制品产量由去年9月的16%增长转为13%的减少,使得国内食糖2008/2009榨季能否维持6%-7%的消费量增长变得更加无法确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