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湖北拟借新经济、新基建“抢工”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0-04-15 09:23:46 来源:证券日报网

4月8日,武汉市离汉离鄂通道管控卡点统一撤除,武汉的经济社会活动按下“重启键”,整个湖北省正加速恢复正常秩序。


为了千方百计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优服务、优管理、优环境,全力以赴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湖北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战“疫”需要


新经济项目加速落地


《意见》提出,要聚焦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谋划一批5G移动宽带、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项目。围绕行业领域发展前沿、新经济谋项目。聚焦强龙头、补链条、创品牌,大力谋划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转型升级项目;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宅经济”、在线教育、无人零售、智能配送、智慧医疗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谋划一批新经济项目。


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政企安全集团投资总监唐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湖北本是传统工业的集聚地,有着较好的交通优势、人才优势,并且在前沿学科领域也有着持续输出的研究成果。整体来看,在此时配套新基建落地,将有利于进一步带动信息技术、新兴服务帮助湖北地区各类产业更好地协同配合,将产业辐射范围有效扩大,令湖北地区经济能够更为快速地复苏并在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新未来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光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湖北加强“新基建”的必要性主要有三点。一是满足交通发展的需要,湖北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在逐步巩固提升高铁、公路、航空、水利等“老基建”的同时,要加快在5G、冷链物流、车联网等“新基建”方面的布局,加速推动城际轨道交通、智能网联汽车、高品质配送等领域发展。二是满足产业转型的需要,湖北是全国经济大省,在巩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等产业的基础上,要通过加快在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方面的布局,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集成电路、地球空间信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加速高质量发展。三是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湖北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均处于全国前列,此次疫情加速凸显了湖北在教育、医疗、社区等民生领域的强大需求,此次“宅经济”、在线教育、无人零售、智能配送、智慧医疗等新业态将会在“新基建”的助力下加速发展。


湖北13个市州


亿元以上项目复工率达100%


据湖北省防指企业服务组重点项目专班统计,截至3月30日,湖北13个市州亿元以上项目复工率达到100%,其余4个市州中,襄阳市、鄂州市、荆州市复工率分别为99.6%、97.2%和97.1%,武汉市复工率38.8%。


分领域看,湖北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中,生态环保项目复工187个,复工率98.9%;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能源项目分别复工393个和92个,复工率均为96.8%;社会事业项目复工668个,复工率95.0%;水利项目复工110个,复工率94.8%;重大产业项目复工2079个,复工率94.6%;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复工468个,复工率92.5%。


唐川表示,综合考虑经济、地方发展规划等各方要素来看,湖北地区应该首先会安排保证生产、建设能够顺利推进、持续扩张的能源、交通、水利等传统基建领域项目先行落实;其次,会踩住科技和产业升级的风口,在新基建领域全面落地5G网络、智能物联网、安全系统、大数据等类型项目;此外,基于这次暴露出的问题来看,各地对相关实验室基础设施、医疗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将会是未来的一大重点,预计陆续有更多的此类项目落地。当然,从推动新兴产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涵盖科技基础设施的产业园区未来也会成为湖北地区的建设重点。


据记者了解,湖北各市州都在积极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开工复工。襄阳市银行机构为46家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发放贷款15.85亿元,地方银行机构运用再贷款资金发放支农、支小优惠贷款7.17亿元。咸宁市建设物流超市,通过点对点集中运输、双向消杀等办法,解决了该市高新区近100家企业的原料、产品的运输难题。黄石市出台暖企“33条”对企业精准帮扶。孝感市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300万元以内、省级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00万元以内贷款项目,实行免抵押信用贷款,已帮助龙头企业争取信贷3.93亿元。


唐川表示,从政府工作角度看,除了继续以专项债、PPP政策,以及信贷优惠政策等措施给予项目全面支持以外,也需进一步以简政放权、减税降费、高效立项,以及开放更多领域的特许经营权给社会资本等措施,引导市场内的企业自发地将资金投资于湖北——即以合理的利益共享模式,创造多方共赢的环境,吸引社会资本。


责任编辑:刘文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