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 超越投资圈的巴菲特 虽然巴菲特号称“股神”,一年一次的股东会也成为全球投资者的“朝圣”,不过,巴菲特的思想早已超越投资本身,成为对公司价值的全面思考。 巴菲特作为价值投资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念被投资界总结成“长期持有,以复利战胜市场”,但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理念的由来。 跟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不同,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业绩来源于所投资公司的财务利润(2018年美国会计准则调整之前),而非股价的涨跌,这使得巴菲特能超越股价,对公司经营和战略进行更本质的思考。 而巴菲特看待公司价值的角度,介于财务投资与战略投资之间——比一般财务投资者更注重企业战略而非股价增长,比一般战略投资者更注重经营利润而非与母公司的战略协同。 一个不在意股价涨跌的人,反而从股市中获得最多的利润。 巴菲特没有出过书,他在一年一度的股东会上的发言,是研究其思想的主要资料,所以,每一年的股东会都会超越投资圈,成为大众话题——不炒股的人,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本文就从2020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的发言中,列举三个对非股民同样有意义的话题。 纠正错误的勇气 这次股东大会上的第一个焦点就是巴菲特在航空股上的投资失败。 巴菲特于今年2月底在46美元处加仓了100万股的达美航空,此前,巴菲特长期持有达美航空7000万股,还有西南航空。 美股2月19日见顶后,到2月底已经下跌了15%,按正常的思维(即不考虑疫情的严重性),这里确实有投资价值了。 然而,这次疫情无法纳入正常的思维。事实上,大部分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者都低估了疫情的影响,又高估了本国的防控能力,巴菲特也不例外。当时,意大利的疫情已经大爆发了,美国本土也不断传过来养老院被感染的消息,巴菲特仍然买入了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航空公司的股票。 之后就是巴菲特“活久见”的段子: 3月8日,巴菲特:我活了89岁,只见过一次美股熔断。 3月9日,巴菲特:我活了89岁,只见过两次美股熔断。 3月12日,巴菲特:我活了89岁,只见过三次美股熔断。 3月16日,巴菲特:我活了89岁,只见过四次美股熔断。 达美航空最低时,距离巴菲特的买入价又下跌了近60%。 不过,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一直是“只看中公司的长期价值,不在乎短期股价波动”,他之前的很多经典投资案例也都是一两年内先跌个30%,再一路慢慢上涨几倍,充分体现了“复利”的魅力。 出于对股神的信任,大多数人相信,巴菲特的这次投资仍然只是以往模式的延续,巴菲特仍然会坚定持有,甚至越跌越买。 但到了4月4日,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公开信息显示巴菲特突然卖掉了1300万股达美航空。当时有很多猜测,其中有一种看法认为,巴菲特要把持股比例降到10%以下,这样就不用再公开信息了。这种解释本质上还是体现了大家对巴菲特“不做短线交易”的信仰。 答案到了本次股东大会终于揭晓,巴菲特坦言已经卖掉了全部持有的航空股,也就是说,从4月初的第一笔减持之后,巴菲特一直在“卖卖卖”。 虽然近十几年,巴菲特的业绩有时比不上平均水平,但那只是投资风格的差异,但这一次,巴菲特确确实实是犯了一个错误。 股东会上,巴菲特解释说,在他做出买入决定时,他考虑了当时航空股的红利状况,他认为这些航空公司的经营仍然良好,因此这是一个有投资价值的价格。但到了4月份,在政府警告大家不要旅行后,一切都变了。 巴菲特意识到,这次疫情对航空业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很多人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内大量降低坐飞机出行的频次,导致航空公司现有飞机数量过剩,而航空业的负债率又非常高,如果经营不能恢复到之前大部分的水平,很多公司甚至可能因此破产。 巴菲特解释说,他不会因为一家公司的股价下跌了30%或40%就对它失去信任,但航空业的未来一下子变得模糊不清了,在看不清的时候,宁可先卖掉。 这真是巴菲特了不起的地方,成熟投资者的理念具有延续性,大部分人在发现自己有可能犯了错,但并不确定是否真是一个错误之后,最典型的反应往往是“否认错误”,他们会想: “这种情况以前也发生过,后来不都没事了吗……” “要相信自己,现在就是考验人的意志是否坚定的时候……” 在意识到自己真的有可能犯错之后,另一个典型的反应是“拖延”。特别是公众人物还会担心,承认错误已经是对自己“一向正确”的形象的打击。如果承认后,发现这并不是一个错误,那就又多了一条“意志不坚定”的公众印象,更是“左右打脸”。 再加上投资的结果往往要很久以后才能显现,大部分人选择的都是坚持自己没错,所以很多公众人物很容易把小错拖成大错, 这也足见巴菲特“自我打脸”的不容易。如果从维护公众形象的角度,巴菲特完全可以慢慢地卖,拖上一两年,等大家渐渐遗忘了再清仓。 巴菲特的“自我打脸”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他声称不会投资苹果这种科技企业,但现在苹果已经成了他的第一重仓股。 他也有过“左右打脸”的经历,他之前说看不懂IBM这样的科技企业,后来却在IBM股价高企的时候“看懂了”,买入后亏损了几年,最后发现还是看不懂,只好全部清仓, 敢于自我打脸,才是真正有自信的表现,公众人物很容易自己给自己“加戏”,其实哪有那么多人关注你的一举一动。 对于我个人而言,巴菲特这次给我最大触动是,他只是对航空业的前景有所怀疑,就一次性卖掉了全部持有很多年的股票。这一点,我确实做不到,我在不是特别确定时,通常会一部分一部分的卖,有时还希望等候一个相对高一点的价位再卖,也不会在大跌后卖出,但这种应对本质上还是对自己的错误心存侥幸。 巴菲特对航空公司股票的处理,体现了他谨慎的一面。但总体上而言,巴菲特仍然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他在股东会上仍然一如继往的看多美国经济,认为现在是买股票的好时候。 这就是巴菲特股东会上第二个核心主题,他是如何把握“对未来的乐观”与“对投资的谨慎”之间的平衡的呢? 这个问题对于不炒股的普通人,同样有意义。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 股东会上,一位加拿大的投资者问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大意是说:巴菲特先生,您自称做空美国没有好下场,还说现在是买股票的好时候,可您却在4月份净卖出,现在账上还趴着4000亿的现金,您不是在忽悠我们“为国接盘”吧? 对于这个具有典型散户思维的“阴谋论”问题,巴菲特是这么解释的: 他所谓的“现在是最好的买入时机”,前提是长期看好,而且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财务上的,因为短期内必须防止最坏的情况发生,二是心理上的,每一个人对损失的承受程度是不同的,买入时必须考虑这一点。 巴菲特将今年的危机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比,认为2008年是火车偏离轨道,而今年是我们主动让火车暂时停下来。 听上去,巴菲特这次对危机的结果更乐观;但实际应对上,巴菲特这次却更谨慎。 2008年的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巴菲特已经开始大手笔买入,半年之后美股才见底;而这次,伯克希尔公司至今仍然保留了大量现金,仍然在防止最坏的事情发生。 原因在于,2008年的危机虽严重,但都是经典的危机,也有经典的答案;这次的危机毫无先例可参考,虽然仍然乐观,但短期的不确定性也更强。 所以,2008年的危机中,巴菲特增持了公用事业公司和工业类公司(对比亚迪的投资就是那时候开始的),大量减仓消费公司和金融行业;而今年,巴菲特在减持航空业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金融和消费公司。这正是对“火车偏离轨道”和“火车暂停”这两类不同问题的积极应对——上次的问题是过度消费和过度举债,这次的问题是生活习惯的改变。 所以乐观的心态与谨慎的应对都是因时而异,因势而异的。 巴菲特的这些解释,很像我们很熟悉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长期策略和短期策略的平衡: 不光是投资,大部分事情上,都是“悲观者经常正确,乐观者最终成功”。 “悲观者经常正确”,这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当你想做一件不太常见的事情时,总是有好心人列举一堆风险,劝你小心。事实上,越少有人做的事,成功率越低,所以悲观者经常正确,但代价就是——纯粹的悲观者总是平平淡淡地过完这一生。 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未来持悲观态度的观点,往往更能吸引眼球,更能给人“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它们看似正确,但实际上,这些悲剧的论调往往对应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惰性”——不要跳槽、不要创业、不要投资,不要买房、不要结婚,不要离婚,不要二胎……,总之不要有任何改变,因为一切都有可能是错的。 所以,“乐观者最终成功”并不是说乐观就能成功,而是指对未来必须持有长期乐观的心态,你才愿意积极应对短期波动。 找一个可以干到老的工作 本次股东会创造了两个第一,第一次使用在线直播,巴菲特第一次使用PPT。 后者大家可能觉得有点惊讶,但如果你考虑到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已是90高龄,你恐怕会想到另一个问题: 一般人能活到这个年纪已经不容易了,还要进行这么复杂的思考,用很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深邃的思想,而且思维敏捷,所有的问题都应答如流,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几年前,正是因为巴菲特和比他还要大6岁的投资伙伴芒格,我才开始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我是不是应该做一份可以干到老的工作? 比起那些对年轻人更友好的职业,投资真是一个越老越香的职业。某私募网站对基金经理的年龄和业绩回报做过相关性统计,结果显示,60后经理基金,不管是五年平均业绩,还是夏普指数(一个评价基金业绩稳定性的指标),都明显超过70、80和90后基金经理。 到老了还要工作,有些人可能觉得这样的人生很可悲,但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值得为之努力、又确实属于“越老越香”的事业。 我遇到过很多自称多少岁之后赚到多少钱就退休的人,要么无法在退休之前赚到这么多钱,要么赚到这么多钱却不肯退休。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你必须热爱自己正在做的事,并愿意为之付出一生。 就像巴菲特说:“我有60年都是跳着踢踏舞去工作,因为我做我喜欢做的,我感觉很幸运。”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