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是自然演化结果,长期看是必然趋势 疫情反而延缓产业链转移 中国制造业优势还能长期保留下去 问:疫情给很多国家都带来了非常多的变化,不同国家开始审视关乎民生的产业是否自主可控,很多的国家都在重新思考依赖全球分工的产业链布局。从经济和产业的角度来讲,过往中国在这方面是比较有优势的,在后疫情时代,你对人类演化的演进有什么样的观点? 蒋锦志:全球化分工最早来自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全球化是个自然演化的结果,长期来看是个必然的趋势。 因为企业是“经济人”,企业的决策更多是来自于生产成本、市场等各方面的考虑,所以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说,从长期看,全球化是个必然的趋势。 短期来看,有一种逆全球化的短期趋势,主要是由于短期疫情的影响,导致不少地区的物流和供应链中断,导致企业和国家对于供应链,尤其是基本民生产品过于集中在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担忧。 叠加中美关系的冲突以及各国民粹主义普遍地上升,短期内逆全球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从长期来看全球化的趋势是个必然的趋势,从短期来看,是否转移产业链或者逆全球化的考虑有几个因素。 第一,产业链转移如果只转移产业链其中的一环,其实也是不太容易的,产业链的转移往往需要配套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转移。要不然一个环节转移过去,但是生产和运输成本都还是会很高。 第二,产业链转移还要需要大量的重新投资。尤其是在目前短期的情况下,疫情削弱了总的需求,导致很多企业在未来的资本开支比较谨慎。所以有的经济学家说,短期疫情反而会延缓产业链的转移。 第三,转移到一个新的地方,还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 第四,产业链转移还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法律制度。 第五,还要考虑成本和效率。有些国家,比如说东南亚的,工人工资成本是低了,但是可能效率一下子还提不上来。 还有一点就是,要靠近一个比较大的消费市场。你如果转移到一个地方,所有的产品都是靠出口,那你的运输成本也很高,而且还有面临别的成本和关税。 综合各个方面,中国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中国有庞大的熟练工人,和每年7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又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从前几年开始,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已经接近或者超过美国了。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工厂,而且配套产业链非常齐全,尤其是电子产业链,你在东莞附近、深圳附近,上下游的产品,供应链的产品,很快容易能找到,你的成本就会很低。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中国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对内改革、降低税费,中国制造业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高端制造业的优势,还是能长期保留下去。 低端制造业相对于东南亚,相对于印度,光是看劳动力成本,可能中国这部分的优势逐渐在减弱。 举个例子,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从开工到投产也就9~10个月,全球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效率,全球是很难找得到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后即使有部分产业链的转移,它也是个渐进的过程,不会形成一个很快的大规模转移。相反,由于短期疫情影响需求减少,企业的盈利减少,他为了节省投资,短期还可能影响了转移的速度。 另外一点,制造业转移很多是中国公司主动走出去的。有很多中国自己的上市公司,服装公司、电子公司,主动把自己的生产基地移到东南亚,移到墨西哥。 尽管这对中国的GDP增长有影响,但是我们算GNP,这些企业将来的收入和利润还是包括在GNP里面的。如果上市公司移到东南亚,移到印度,它的收入和利润还是包含在这个上市公司里面。 对我们投资来说,这些企业如果搬出去以后成本降低了,市场扩大了,它的盈利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更好。当然它可能会在当地减少一些就业,减少一些消费,但是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从GNP的角度来说,影响是不大的。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美国,美国过去几十年制造业大量外移,但是并没有影响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事实。而且过去10年、20年美国还是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公司,有很多全球最优质的投资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长期还是非常看好中国经济的潜力。 中国在各方面,比如制造业方面的公司和基础都非常好,当然未来可能有一些方面,比如工人低成本的优势会削弱,但是中国每年七八百万的大学生和熟练的工人、完整的配套体系,这是全世界目前所没有的。 长期我们还是非常看好整个大中华地区的中国资产的投资机会。 我们已经走出了股票市场最差的时候 再有跌幅,是挑优质公司非常好的时候 问:疫情短期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如何?现在是否已经走过了疫情冲击股市最黑暗的时刻?接下来会产生哪些结构性的机会?疫情以后,全球的大放水、低/负利率会对我们的股票投资会产生哪些影响? 蒋锦志:首先我们已经走出了股票市场最差的时候。3月中旬、3月底的时候我们认为主要经济体的股票市场已经走出了最差的时候。 第一,从目前来看,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美国和欧洲的疫情数据峰值已经过了最差的时候,可能巴西,俄罗斯现在疫情的数据还不太好。 第二,看一个股票市场是不是过了最差的时候,其实往往市场是最恐慌的时候就是最差的时候,并不是经济最差的时候是市场最差的时候。 所以我们看过去几十年,在美国有一个指数叫VIX指数,恐慌指数。在恐慌指数比较恐慌的时候,比如我们看过去几年市场最差的时候,2008年、2011年和今年3月份,往往是恐慌指数达到最高的那一周,那就是股市最低点。那一周VIX指数可以达到85个点,2008年最差的时候恐慌指数也是达到80多个点。 股市从来都是比实体经济提前半年到一年,有时甚至会更长一点时间。所以往往不是经济最差的时候股市最差,是在预期最差、最恐慌的时候,才是(股市)最差的时候。 从各个方面来看,股票市场肯定已经走过了最差的时候。 当然,由于股票市场从3月底以后反弹了不少,所以也不排除未来股票市场会有波动。 一方面是陆陆续续的经济数据或者有一些企业盈利数据不好,还有一个因素是现在疫情好转了,很多国家开始复工了,复工以后,包括中国也有可能疫情(病例)又增加。 尽管有这样的影响,但是最差的时候肯定已经过去了。 如果未来市场有比较大的回调,长期还是应该挑选比较好的公司,这也是买比较优质公司股价的时候。 尽管纳斯达克指数涨了,现在差不多恢复到打平吧,其他很多指数还是跌了不少的,尤其很多个股目前也还是跌了不少的。如果再有跌幅的话,从长期来说,是挑一些优质公司非常好的时候。 最差的经济体2022年也能恢复到2019年水平 疫情长期对龙头企业有利 从经济来看,我们预测大部分的主要经济体中,最差的在2022年也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好的经济体可能明年就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从DCF的角度来看,因为DCF是看未来30年的现金流,未来30年的盈利,如果说一个经济体一年、两年就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也就是说只是一两年差,从DCF的角度来说,对股价的影响是不大的,也就是5个点或者10个点左右。所以,如果经济体能够很快恢复,对股票市场也不必要过于担忧。 落实到具体的企业,情况会有些不同。 这大概有几种情况,像今年还有受益于疫情的企业,比如说卖口罩、卖呼吸机等相关的一些公司;还有一类是受疫情影响比较小的,比如今年A股表现也比较好的必需消费品等等,有些可能还是受益的;还有一些企业是一次性受损,但是很快或者过一两年就能恢复的;有的企业在疫情冲击下,或许因为现金流不行(或其他原因),从此走下坡路或者进入破产。 所以在投资的时候,要对四类企业进行不同分析。 未来投资上会有哪些结构性的变化? 首先是短期,刚才也提到了,短期由于疫情影响,很多国家都觉得要分散其供应链,所以短期内全球化的影响会对各个国家,包括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2个特别明显的是,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线上化,会大幅度提升。 不仅仅是To C,还包括To b,以及企业上云,还有SaaS等都会迎来非常好的机会。 消费者的行为和习惯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说电商、线上娱乐、线上教育,包括我们今天的这种线上视频会议,可能也会越来越多。当然可能疫情过后会少一点,但是这种趋势会形成。 所以这些行业在今年表现得非常好,很多公司还创了新高。 第3点,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加速向优势企业和龙头企业集中。 疫情短期内对很多企业都不利,但是长期对龙头企业是有利的。最简单的比如餐饮行业,可能你周边很多的餐饮企业这次关门了就再不开了,但是有一些龙头企业可能还会加速开店,趁此机会加速扩张。 其他行业也是一样,可能有些小企业生存不下去了,但是对龙头企业来说,长期来看它的市场地位反而会提高。 另外,今年疫情发生以后,各国都在放水,出台大规模的财政政策刺激和货币政策刺激,利率越来越低,逐步出现了零利率和负利率。 在长期低利率的情况下,持有现金肯定是越来越不划算的,优质股权会越来越有价值。 而且股票定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利率,如果利率越低,理论上股价就会越高,所以低利率对估值提升方面是有很大作用的。 我们看了一下数据,过去30年里面,只有2001年到2010年这10年,美国标普指数是跑输黄金的。总体来说,过去10年和过去30年,标普指数都是跑赢黄金的,所以你投资的优质股权是能够很好的战胜通胀的。 必选消费受疫情影响比较少 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并且远超其他国家 问:景林一直是价值投资的深度践行者,通过深度的价值挖掘,拥抱核心资产,持股策略上也形成了集中持有、长期投资、重择股轻择时的风格,背后的方法论以及景林的优势是什么? A股现在也有不少核心企业,比如必选消费的一些个股,估值已经接近了历史高位,如何看待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以及现在的投资价值? 蒋锦志:我们一直用DCF这一套理论来进行投资,这个也是一个比较标准的投资理论,你去做股权投资我估计更多也是从这个角度去考虑。 那么DCF就是比较看重长期,像我刚才讲的,你是看未来20年、30年的现金流,所以短期一两年盈利好和差不是很重要。 我们在看公司的时候,也是更多的会去看企业的一些长期因素,比如长期来看,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不是强?管理团队是不是优秀?这是我们非常注重这一点。也就是说,长期你能不能成为行业的龙头?而且能够持续稳定的在行业龙头的位置,还能持续稳定的增长。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你看得比较长,长期拿得住;坏处就是因为我们把短期因素看的没那么重,所以不太会积极主动的去追短期热点的公司,也不是把短期业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会特别关注短期股价的波动。 所以,我们这种投资方法对短期波动的容忍度是比较高的,不光是对上市公司短期业绩的波动不太在乎,我们自己基金的短期投资业绩也不是放在最重要的要去考虑的位置。 所以无论是看上市公司还是看自己,我们都是从长期的角度去看。 从我们的角度,如果你真正投资到一个长期持续成长的优秀公司,只要价格不是特别离谱,有时候稍微离点谱,长期来说想亏钱都是很难的。所以我们在国内的产品,也基本上都是锁定三年,也是站在这个角度去考虑的。 至于怎么看消费品公司,刚才也讲了,今年必选消费受疫情是影响比较少的,因为它是必需品,不管你上不上班,在不在外面,基本上都需要,它的防守性比较好,今年很多必需品涨的也比较多,有些公司的估值已经合理,有些已经偏高了。 不看具体某个公司,我们看整体消费行业,其实中国消费市场的投资机会还是巨大的,而且未来会是全球最大的一个投资的市场。 目前我们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已经接近或者超过美国了,但是我们的人均消费和服务支出,还只有美国人均的1/10,我看还有的数据是说1/14。 那么我们在人均消费支出是它1/14的情况下,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已经跟它接近了,如果说(未来)我们人均消费支出不断增加,中国的消费市场还会有非常巨大的增长。所以,中国毫无疑问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而且将来会远远超出其他国家。 我们有14亿人口,我们消费占GDP的比重只有50%左右,美国已经是70%左右,所以从各个方面来看,中国的增长未来还会越来越多的靠消费来支撑。 举一个消费行业的具体的例子,比如零售行业,零售行业包括线上零售和线下零售。 具体到公司来看,美国1000亿美金以上市值的公司有4家,中国就只有一家,就是阿里。美国包括Amazon(亚马逊),10000多亿,沃尔玛,3000多亿,家得宝(The Home Depot)2500亿左右,Costco(好市多)1300多亿。中国的第2名只有500多亿美金了,拼多多和京东大概就500亿美金左右。 美国500亿美金以上的公司,有7家,中国就3家,美国还有CBS,药品和杂货一起卖的。 拿具体的公司来看,无论是具体到哪个公司也好,具体到整个行业也好,中国整个零售行业还是有比较大的空间的。 我们看了一下,100亿美金以上线上、线下的零售企业,美国差不多有20家,中国大概就7、8家。 这只是举了零售的例子,如果说消费品品牌,美国就更多了,美国有很多消费品是全球品牌的公司,我为什么举零售?因为主要在美国,它不在其他国家销售,或者说其他国家销售比重少,国与国之间的可比性比较强。如果说全球品牌的消费公司、技术公司、医药公司,中国公司的市值跟美国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这种差距,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反映出了中国未来的这些行业,还是有不少的投资机会。 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会受影响,但是不大 全球资产严重低配中国 问:从外部环境来看,中美长期博弈已经成为了未来5年甚至10年的一个新常态。最近也有一些关于中国公司的信任危机。反观国内,又有创业板注册制推出的一些利好,对比之下,纽交所、纳斯达克对于中国企业上市的竞争力是不是会下降?应对这样的趋势,景林有什么观点和做法?如何看待外资在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的趋势? 蒋锦志:纽交所也好,纳斯达克也好,短期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中美关系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国内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更多实行注册制度,或者说接近于总注册制。所以效率和速度比以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这肯定会减缓很多企业去美国上市的进程。 但是美国市场还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市场,因为相对来说,它更多的还是注册制和备案制,效率、确定性和速度很高,比如你想计划什么时候上,你的时间表非常好预测,而且无论是初次上市,还是再融资,效率都非常高。 所以会有影响,但我觉得不会有特别大的影响。 我们再去看,金山云最近在美国也很快就上市了,表现也还是不错,并没有因为中美关系或者冲突导致它的股价定价不行。 因为美国市场的水还是足够深,除了美国政府的资金,更大量的是市场的资金和全球的资金。 即使在最保守的情况下、最特殊的情况下,即使美国政府说不让政府背景的钱投中国,大量的市场的资金、大量的欧洲资金,或者甚至就像中国本身也有很多投资者在美国投资,也会去投资一些比较优质的公司。 关键是你的投资标的是不是足够优秀?是不是足够有成长性?你在哪上市都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在美国上市,只要足够优秀,也一样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就像我刚才讲的金山一样。 如果是因为市场噪音,导致中国企业的估值下跌比较多,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买入机会,现在京东、网易这些也都在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二次上市。跌得比较多,它也可以在香港上市。 每次有噪音的时候,市场可能都会有一些影响。但是过后都很快就回来了。在极其极端的情况下,美国上市受到影响,其实这些企业很容易去伦敦上市,去香港上市,甚至就像目前也有一些企业开始在香港和国内两地上市。回到核心点来说,还是你的公司是不是足够优秀。 关于外资在中国的投资趋势,第一,目前全球资产很明显严重低配中国。 中国占全球GDP大概16%、17%左右,但是中国在MSCI的权重只有百分之四点几,中美的市值比大概也就是1/3左右,中国是美国的1/3,所以全球资产投资中国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从长期趋势来说, MSCI里面中国的权重应该是越来越高。 从这个角度来说,外资净流入中国是个长期趋势。一方面,相对于经济体量和股市的市值,全球资产严重低配中国,按购买力平价,2014年中国的GDP就跟美国接近或者超过了。名义GDP是2/3。 第2点,考虑到全球主要经济体疫情以后都搞零利率、负利率或者大放水。回过头来看,相对于欧美,中国这一次货币政策是最有节制的,相对来说放水比较少。 相比较疫情之前,中美10年期的国债利差扩大了50多个基本点,从短期利差扩大的角度来说,中国资产对外资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