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03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证券要闻

新基建能否成为A股最强的风口?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0-05-13 10:35:51 来源:华林证券 作者:段绍球

“新基建”是区别于传统铁路、公路、房地产等基建项目而形成的形象称呼,主要包含:5G、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特高压、充电桩、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等领域,该主题主要包含:新基建各领域的龙头企业。


2018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法由此产生。2019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20 年开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


数据来源:华林证券研究所


一、短期:疫情当前,基建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经济学传统的三家马车:出口、消费和基建投资,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可以看看有关的数据,我们可以通过有关数据运行趋势做出判断。


(一)进出口的数据出现了明显承压的情况,全球疫情尤其以欧美国家为主,随着疫情继续蔓延,短期难言乐观。


数据来源:华林证券研究所


(二)消费:受到疫情的影响,消费出现较为低迷的情况,因此刺激消费复苏的当前各项政策发力点之一,但是消费占经济的比例整体较小,因此各项政策发力促使消费回到正常水平是当前比较关注的焦点之一。


数据来源:华林证券研究所


(三)固定投资建设有关数据看自1991年和1999年有两次的加大推进,当前固定投资也有一定的潜力可挖,但是比起之前,很多的建设如继续加大投入,容易出现结构性过剩的问题。


数据来源:华林证券研究所


二、中长期:未来经济结构转型必须靠新基建


原来以房地产等基建投资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重用,随着投资规模大幅扩张后,必然会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和边际效应递减的问题。


我国制造业结构原来过于粗放,以代工为主,如何实现产业智能制造升级?目前也仅有少量的企业满足智能制造的要求,在研发、制造等环节存在巨大的潜力。新基建如何与传统的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制造群像高端化、精细化发展?从更高的维度做到整合资源,提升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是新基建的一个重要课题和目标。


三、新基建的范围圈定


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


(一)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四、结论


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之下,国内疫情全面控制,复产复工有序推进之下,新基建即承载了经济转型的重任,也承担了刺激经济发展的要务,可以说是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之下的一个当然之选。


自中央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来,各省区市推出的新一轮基建投资计划不完全统计已超过40万亿元。从已发行专项债的项目投资结构来看,电子信息/互联网/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冷链物流等“新基建”项目占比已从2019年的0.6%显著提升至2020年2月的14.8%。


当然当前新基建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较低,从长远看,新基建是调结构的战略性布局,以5G建设为纽带,带动经济结构向智能化、高端化和精密化转型,不可谓不立意长远。


从行业布局的维度分析,新基建相关的行业有政策扶持,有业绩支撑,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