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中旬以来,南方麦区新麦陆续进入收获期。随着主产区小麦自南向北上市,备受关注的小麦夏粮收购已悄然拉开帷幕。今年部分地区不利天气影响较上年偏重,最低收购价小麦首次实施总量限制和分段收购的办法,供给充足、需求不旺,政策小麦“去库存”任务艰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全力做好夏粮收购工作意义特殊。诸多因素影响下,今夏小麦市场关注度较高。 新季小麦产情仍存变数 今年新季小麦生产虽称不上一波三折,但也并非一帆风顺。主产区小麦频繁遭遇倒春寒,前期降水较少,局部地区出现旱情,进入5月份之后又突然遭遇高温天气。目前南方麦区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而北方麦区收获仍有一段时间。笔者认为,后期新麦生产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若不出现大的天气灾害,虽然今年小麦收成比不上2019年的好年景,但应该会好于2018年和2016年。 湖北烘干小麦装车价落 今年制粉企业及贸易商对湖北新麦采购积极性不及往年,贸易商认为当前湖北小麦水分偏高,烘干麦质量偏差,贸易利润小。 监测显示,近日湖北荆州烘干粮装车价2160~2200元/吨,至河北邢台、石家庄等地运费180~200元/吨,将湖北新季小麦运输到华北地区面粉企业的到厂成本为2340~2400元/吨,与五得利公司开出的价格基本持平。 由于外地面粉企业采购积极性明显不如往年,加之本地面粉企业数量有限,近日湖北烘干小麦装车价小幅回落。水分14%~16%、容重780g/L左右、面筋22%~25%的烘干粮装车价2120~2180元/吨,回落20~40元/吨。 市场与政策收购或同步 上年夏收,主产区六省不仅全部启动了预案,而且托市范围扩大,小麦市场基本呈现市场化收购与托市收购并驾齐驱的局面,这种现象在今年夏粮收购中有望继续。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处于比较特殊的年份,受疫情影响,国家可能会加大粮食收储,预计今年国家托市收购力度将增强。同时,疫情期间为满足市场需求,各级储备粮轮换投放数量较大,补库也会相对积极。 多元主体市场心态不一 市场认为,今年夏粮小麦收购主体仍会多元,但市场购销心态不一。经历了“疫情”的洗礼,农户囤粮及售粮心态或有所变化。同时受疫情影响,小麦跨区流通或较往年减少。 对于收储企业而言,由于收储、贷款本息等费用都是由国家承担,粮库只要收来粮食就有补贴。托市预案一旦启动,收储企业收购将会积极,不过政策执行仍将较为严格。 对于制粉企业而言,今年以来终端产品销售不畅表现明显,企业运行较为艰难,整体开工率不高。由于新麦上市初期价格相对较低,为减轻生产成本压力,估计制粉企业会抓紧时间收购适量低价粮源。不过随着后期小麦价格的走高,收购节奏将会放缓。 对于饲料企业而言,由于今年以来玉米价格持续走高,小麦、玉米价差收窄,小麦进入饲用领域可能增加。当前两湖地区从港口采购玉米价格在2200元/吨以上,与当地新季小麦价格相当,而且近期湖北多地降水,届时芽麦增加,价格将更具优势。 对于贸易企业及市场经纪人而言,虽然这些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但其经营便利,转手较快,估计今年他们仍会积极入市、参与购销。不过鉴于上年的经验与教训,大多会随购随销,长期持有库存的心态将不会高。 优质优价导向将会明显 市场反映,今年主产区部分地区新季小麦生长期间出现倒春寒、干旱、病虫害等不利因素,市场担心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据了解,目前部分地区上市小麦质量大多不及去年,估计今年夏收市场优质优价的导向作用将会较为突出。 近几年夏粮收购,优质小麦多受市场青睐,价格比普通小麦高出10%以上。预计今年夏收优质麦购销将会是市场亮点,优质麦的市场机会也会多于普麦。贸易商适量收购和存储部分优质麦作为经营资本可以考虑。 短期陈麦流通不可或缺 按照往年惯例,受新麦上市影响,陈麦价格多会出现下跌,但今年这种情况表现并不明显。原因是2019年产小麦不仅质量普遍较好,而且市场余粮已经有限。当前华北制粉企业2019年产普通小麦进厂价在2420~2480元/吨,价格偏强运行。 5月13日,国家举行政策性小麦竞价交易。共投放小麦412万吨,实际成交35.95万吨,虽低于上期的57.49万吨,但远远高于上年同期的3.64万吨,仍为近两年来高位。 由于新麦尚未经历后熟期,其稳定性、品质等方面都有所欠缺,面粉企业无法全部采用新麦进行生产,预计6月份陈麦仍将是面粉厂加工主力,后期2019年产小麦价格将会软着陆,大幅下跌的概率不大。 理性购销规避市场风险 针对今年复杂的夏粮收购形势,笔者认为,种粮农户应避免在新粮上市后集中售粮,有存储条件的可推至8月中下旬9月初或元旦前后;贸易企业及早入市,力争收购部分质优小麦,估计还是有赚头的;制粉企业应抓紧时间在上市初期收购一批低价粮源,以减轻生产成本压力。对于今年的夏粮收购,用粮企业及贸易商应把握好时间和节奏,切忌抢粮赌市,以规避盲目收购带来市场风险。 责任编辑:刘文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