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黑色系期货

产量出口双双下降 二季度钢价有望小幅回升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04-15 14:39:19 来源:钢之家

  近期钢铁行业出口同比大幅回落,但环比企稳,同时国家上调了部分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未来钢材出口起到正面作用。钢价经过二次探底企业已经再度亏损,但这对钢价形成支撑。从未来的出口形势、下游需求以及目前的成本支撑来看,行业已基本见底,预计近期钢价将筑底反弹。

  产量和出口双双下降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产量旬报显示,09年3月上旬粗钢日均产量环比下降13万吨。今年3月上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估算值为137.8万吨,较2月下旬日均产量151万吨下降了13.2万吨。这是今年以来按旬计算粗钢日均产量首次出现下降,也是价格下跌钢厂再次减产的结果。由于减产以及08年同期的高基数,预计09年3月粗钢产量同比增速,将由1、2月的正增长变为负增长。

  受汇率以及国外需求下滑的影响,国内的钢材出口快速下滑。2月钢材出口仅156万吨,同比下滑50%,环比降低18%。2月国内粗钢(钢材+钢坯)净出口仅20万吨左右。出口形势严峻。

  根据海关的最近统计数据,3月份我国出口钢材167万吨,比2月份增加12万吨,虽然同比下降59.76%,但是环比回升7%。3月钢材净出口40万吨,好于市场预期。虽然近期欧盟和美国欲对某些国内钢材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但是目前出口到美国和欧盟的钢材数量极少(合计10—20万吨/月),反倾销并不会对出口造成进一步恶化。

  2008年下半年,除了日本以外,主要钢材出口国家货币对美元汇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而人民币在汇率上保持了与美元的相对稳定,造成了中国的钢材产品在国外市场的成本优势大幅下降。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低成本优势的丧失,是近期出口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低价格、高性价比是国内钢材出口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汇率波动和废钢成本的大幅下降,08年对于国外产品的大幅价差不再,使得国内钢铁企业景气已经丧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这也是景气钢材出口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价格有望小幅反弹

  首先,人民币汇率可能追随美元贬值,有利于钢材出口。根据中信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小组的判断,08年底的强势美元将难以为继,美元相对于新兴市场和大宗商品出口国货币将走弱。事实上,卢比、韩元等货币对美元已经摆脱了一再贬值的趋势,近期有较大幅度的升值。如果人民币与美元保持相对稳定的走势,国内钢材产品的价格优势可能重现。

  其次,出口退税未来的调整空间还很大。本次调整并未涉及钢材出口占比较大的普碳热轧和普碳中厚板。目前钢材产品中,仅有少量品种为13%的出口退税,大部分品种并没有出口退税或者退税率较低,甚至对钢坯和建筑材料还分别征收25%和15%的出口关税。与其他行业不同,未来出口退税可供调整的空间很大。

  未来钢材出口形势仍然十分恶劣。3月份钢材出口小幅增长,略超市场预期,虽然我们不能从此认定钢材出口的拐点到来,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认为出口形势环比可能不再继续恶化,如果未来全球经济好转或者出口退税调整有效发挥作用,未来出口可能逐步转好。

  最后,成本支撑。如果按照铁矿石700元/吨(现货含税)、焦煤1050元/吨(出厂含税)价格推算,生铁成本在2000元/吨左右(不含税),加上炼钢、轧制以及其他费用,线材、螺纹的成本应该在2600—2800元/吨,而目前线材、螺纹的含税价格在3100—3200元/吨,不含税2650—2735元/吨,3月份钢铁企业重现亏损。部分钢厂近期已经放缓生产节奏,开始减产。如果未来钢价持续目前低位,或者继续下探,必将导致钢厂进一步减产或者停产。

  需求逐渐回暖

  虽然未来钢材需求仍处低迷状态,但是我们认为将逐步转暖,需求将从底部逐步恢复,主要是由于:二季度需求的季节性增长;下游行业增长好于预期;4万亿投资逐步落实开工,真正带动钢材消费。

  由于北方冬季天气寒冷不利于施工,冬季是钢材传统的消费淡季。随着气温的逐步转暖,钢材的需求将出现季节性增长,尤其是对于建筑钢材。根据我们对铁路、公路、电网和管道建设投资测算,2.3万亿的基础设施投资需要消耗钢材约1亿吨左右。也就是说,未来两年内,仅此十项措施就将每年带动4000—5000万吨钢材的消费。由于4万亿投资的具体项目落实、拨款、规划设计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因此目前4万亿投资对钢材消费的拉动还仅停留在预期上。我们预计下半年开始,4万亿投资对钢材消费的拉动将逐步体现出来,有利于帮助钢铁行业尽快走出低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