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曹颖:焦煤区间波动为主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0-06-18 08:58:07 来源:国投安信期货 作者:曹颖

6月以来,焦煤期货主力合约伴随着持仓量的持续下滑,小幅上扬之后陷入了窄幅振荡行情。焦煤期货为何陷入了振荡格局?什么因素能够打破这一局面?本文尝试从供需方面就此问题展开分析。


澳洲进口煤价格仍疲弱


虽然澳煤价格回落至2015—2016年的低价水平后稍有反弹,但反弹幅度有限,目前澳洲配焦煤仍处于70美元/吨左右的低位,这一价格距离国外中小矿山的成本不远,价格继续下跌并持续一段时间可能引发部分海外煤矿减产。因此,从成本支撑的角度来看,海外焦煤不再具备进一步大跌的空间。虽然进口澳洲一线主焦煤折算华北消费地的价格低至1000元/吨左右,相对国内高至1500元/吨左右的低硫低灰主焦煤而言,价格优势依然很明显,但考虑到国内对澳洲进口煤炭较长的通关时滞和要求,能够成功实现澳洲进口焦煤进口落地的隐性成本较高。


笔者认为,澳洲进口焦煤价格如此疲弱,原因主要来自海外高炉需求因疫情大降、中国进口通关政策收紧两个方面。梳理2019年澳洲焦煤出口对象国结构可以看到,亚洲是其主要销售流向,占比前4名的销售对象分别为印度(25%)、日本(19%)、中国(17%)及韩国(10%)。然而,疫情在国际范围蔓延以来,对全球范围的钢铁生产造成了显著冲击,除中国以外,4月海外粗钢产量同比下滑超过29%。其中,日本、印度、欧洲钢厂受影响尤为显著,存在大量高炉减产、停产的现象,这对澳洲焦煤的出口需求形成直接打击。雪上加霜的是,我国进口煤炭通关资源依然非常紧张,通关时间可能长达两个月。这导致因印度、日本、欧洲需求下滑而流向我国的澳洲焦煤又再次缺乏买家,也就不难理解澳洲进口煤价格前期为何跌跌不休了。


目前来看,虽然疫情可能有所反复,但全球钢铁受到的影响拐点已现。不过,相对我国迅速实现复工复产的状态而言,海外钢铁产销的复苏将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从其他产钢大国5月的PMI数据来看,日本PMI仍在下滑中,欧美韩PMI都有小幅反弹,但距离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尚远。因此,澳洲焦煤价格虽然距离底部空间并不大,但若言趋势性上涨行情尚早。笔者预计,澳洲焦煤仍处于弱势振荡盘底的格局中,要破除这一迷局仍需等待海外炼钢需求的显著复苏,或是中国进口政策的放松。


蒙古进口煤欲卷土重来


蒙古于2019年再次回归中国焦煤进口第一大国的地位,但今年受到疫情的冲击,自2月以来蒙古煤进口量一度降至百车以下,并持续到4月才有所改善。进口运输方式也一度从敞车改为集装箱,当前才恢复至“敞车+集装箱”模式。另外,甘其毛都港口的每日进口通关车数也逐渐回到了700车左右,这一水平已经接近2019年同期的通关车数,意味着如果疫情不出现大的反复,蒙古进口煤应该是卷土重来了。


假设下半年蒙古进口煤回到全年同期水平甚至更多,那么预计每月蒙古进口煤将产生约200万吨的进口增量。考虑到蒙古进口煤价格相对较低,我国华北消费地折算价格约在1250元/吨,这会对国内低硫低灰主焦煤的市场表现形成压制。


我国煤矿库存快速累增


春节后,国内焦煤价格一直在补跌中,跌幅在50—150元/吨不等,但跌幅相较澳洲焦煤来说要小得多。从国内市场的供需来看,由于疫情后国内煤矿复产过于迅猛,导致焦煤供应过剩格局较明显。复工后国内样本焦煤矿的开工水平迅速回升,已回到近3年的峰值水平,并持续在高位运营。随之带来的即煤矿端库存快速累增,这也是国内焦煤市场价格前期跟降的直接原因。


如今,虽然受环保限产的影响,下游焦化厂的开工并未达到满产状态,但炼焦利润丰厚,导致下游对国内焦煤价格的压制诉求显著走弱。伴随着下游小幅补库,近期已有个别超跌煤种出现试探性上涨。笔者认为,国内焦煤相对进口焦煤而言,价格会更强势,并且品种间分化仍存,需求较刚性的优质主流骨架焦煤品种将率先企稳反弹。不过,从供需格局来看,只要国内焦煤矿依然保持高产水平,焦煤国产+进口的过剩格局就无法扭转,那么焦煤趋势性补涨行情就难现。后市,只有国内煤矿自控减产或政策性减产,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焦煤的供应过剩格局,这将是促成焦煤趋势性上扬的重要驱动。


总结来看,虽然国内外焦煤市场价格稍有企稳反弹,但整体供应过剩格局仍未扭转,所以焦煤市场也只能作振荡或分品种弱反弹的预判。当前期货盘面标的仍是蒙古进口煤及山西产中硫主焦煤价格,折算的仓单成本在1270元/吨左右。因此,焦煤2009合约价格虽有贴水,但幅度并不算大,建议仍按照振荡逻辑结合贴水幅度来灵活操作。

责任编辑:唐正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