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后疫情时期中国镍资源供需逻辑分析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0-06-19 17:08:20 来源:中国冶金报

由于镍在不锈钢领域的消费占镍金属整体消费的61%,金属合金类消费占22%,加之受中国不锈钢行业快速增长和三元电池材料发展的拉动,镍金属市场价格自2016年震荡上行至2020年初。尤其是2019年印尼禁矿令事件后,供需两端可能不匹配的预期激发镍价呈现“妖镍”行情,价格峰值曾一度突破18000美元/吨。后因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普跌,镍价一路跌破硫化镍生产成本的50分位线,至10915美元/吨(通过对全球主要硫化镍生产企业的统计,按价格成本百分位分析法,全球在产硫化镍矿山的40、60、80分位线分别为9100美元/吨、11100美元/吨和12600美元/吨)。


预计2020年~2025年,镍价将在中国不锈钢和三元电池材料的刺激下延续强势行情,总体势头向好,但价格峰值不会超过前期18000美元/吨的高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预计2020年镍价或在全球范围内达到基本平衡,全年镍平均价格或在全球镍生产的80分位线附近,即12600美元/吨。预计2021年~2025年的年均镍价分别为14000美元/吨、14300美元/吨、13900美元/吨、13800美元/吨、13500美元/吨。


2019年中国镍金属供应量约148万吨


从中国传统硫化镍资源供给上看,中国镍资源供给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原生镍供应,约占整体份额的72.9%;另一部分来自再生镍市场,约占市场份额的27.1%,镍价处于高位时的产量在10万吨左右。近年来,随着红土镍矿在不锈钢中的使用,再生镍在市场供应中的比例下降至5%以下。


根据相关数据,2019年,中国原生镍矿产量为75.5万吨~78万吨,折合镍金属15万吨~15.5万吨。


据海关统计,2019年中国进口镍矿砂及其精矿5613.2万吨,按红土镍矿含镍1.75%、硫化镍矿含镍4.5%、进口镍矿砂中红土镍矿进口量占70%的比例计算,得到进口镍矿砂平均含镍2.6%,含水5%~10%,按金属回收率90%~95%估算折合镍金属量为85万吨~120万吨,平均值为102.5万吨(此为理论值,由于红土镍矿占比较高,实际值或将更偏近90万吨左右)。2019年中国进口精炼镍及合金19.4万吨。两者合计进口镍金属量在122万吨左右。2019年中国原生镍金属供应量在148万吨左右。同时,根据行业调查数据,2019年中国国内再生镍折合镍金属产量约为10万吨。


因而,2019年中国镍金属供应总量较为确切的估算值在148万吨左右。其中,硫化镍矿供应量为34.5万吨~35万吨(包括国产镍15万吨~15.5万吨、进口镍19.4万吨),红土镍矿供应量约为102.5万吨,再生镍资源供应量约为10万吨。


2019年中国镍金属需求量为155万吨~156万吨


从镍的下游需求端看,2019年中国不锈钢粗钢产量为2940.0万吨,同比增加269.31万吨,增长了10.08%。


其中,Cr-Ni钢(300系)产量为1349.40万吨,同比增加67.34万吨,增长5.25%,所占比重为45.9%,同比降低2.11个百分点;Cr钢(400系)产量为550.26万吨,同比增加3.57万吨,增长0.65%,所占比重为18.72%,同比降低1.75个百分点;Cr-Mn钢(200系,包括部分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产量为1022.41万吨,同比增加196.55万吨,增长23.80%,所占比重为34.78%,同比上升了3.85个百分点。


按300系不锈钢中镍含量平均9%计算,需要镍金属121.5万吨以上。推算镍在中国传统行业中的需求量超过152万吨。


由于近年来中国国内三元电池行业超高热度的发展,电池新材料对镍的需求快速增长。据统计,2019年1月~11月份,中国动力电池总产量达到79.2吉瓦时,同比增长29.3%,其中三元电池累计容量为50.3吉瓦时,占总产量的63.5%,同比增长46.2%。按三元电池中金属配比折算,2019年三元电池的镍金属需求量为3.5万吨~4万吨。


综合来看,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对镍金属的总需求量为155万吨~156万吨。


不锈钢新增产量是目前镍供应缺口主要成因


从供需平衡的角度分析,2019年中国镍金属仍至少存在7万吨~8万吨的供应缺口(实际数据或将在17万吨左右)。按平均7.5万吨的新增需求量计算,不锈钢行业约贡献新增需求6.5万吨,其他行业约贡献新增需求1万吨。


由此看出,中国应加强对镍金属资源的回收和利用,对不锈钢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边角料进行全部回收,对废弃不锈钢产品进行分类回收。不锈钢生产中废渣、废酸的无害化处置将被高度关注。不锈钢产业的绿色制造将成为镍金属资源再利用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降低镍的对外依存度。


另外,中国高镍三元材料装机量占比大幅提升,这说明三元动力电池高镍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三元电池材料的旺盛需求将成为2020年后中国新增镍需求量的主要动力。而随着中国不锈钢产能供给过剩,不锈钢对镍新增需求的贡献将逐渐减小。


中国争夺镍金属市场话语权关键是利用好金融市场工具


据统计,2019年中国进口纯镍18.8万吨,出口纯镍3.66万吨,全年纯镍净进口量为15.14万吨。据了解,中国纯镍出口中的绝大多数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总计3.4万吨,主要用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亚洲仓库的交割,而用于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一般贸易的总量不足2400吨。


从镍的终端消费市场上看,钢铁行业在镍的消费中占据了绝对比重。钢铁行业,特别是不锈钢行业的发展和需求将直接决定镍价的走势。从不锈钢消费来看,2018年中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为2209.5万吨,同比增长121.46万吨,增幅为5.82%。不锈钢的旺盛需求刺激生产,从而带动行业对镍的旺盛需求,刺激镍价伴随钢价走出上行行情,也使得镍在2018年后成为有色基本金属中最耀眼的品种。从这一意义上说,镍的应用格局决定了镍价与钢铁行业密切正相关,不锈钢价格的高低和市场变化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镍价的起伏。


不锈钢期货上市后,期货市场对不锈钢市场价格的影响将成为在供需基本面基础上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不锈钢生产成本中镍的占比较高,会形成不同市场、不同品种间的价格差异,这给金融套利带来了机会。同时,伦镍与沪镍分别代表了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对镍的需求,两者之间的库存差异和对市场预期的不同步也会给市场操作带来机会。如果将三者结合应用,其间的投机套利机会将有所增加。


从2019年以来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两个市场的镍价走势来看,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价格在超过一半的交易时间里走势强于伦敦金属交易所,这充分说明在中国对镍资源需求旺盛的带动下,资本热衷于中国镍期货交易。同时,中国期货市场起步较晚,与国外成熟交易所相比市场完备程度较低,金融投机行为发生的概率较大。不锈钢期货的推出或将大概率刺激金融资本的投机,进而影响镍价走势。


因此,如何利用好金融市场工具是未来中国在镍金属市场上争夺话语权的关键。


中国镍原料进口来源集中度风险极高


根据海关统计及相关调查,2010年后中国从印尼进口镍矿的比例始终占印尼镍矿出口总量的70%以上,而从菲律宾进口镍矿的比例则占其出口总量的90%以上。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进口镍矿砂及其精矿5612.94万吨(实物量),其中从印尼进口的有2390.40万吨,从菲律宾进口的有2993.77万吨,从这两国进口的镍矿砂及其精矿总量占我国该资源进口总量的95.9%。


而从进口镍铁的角度来看,2019年中国共进口镍铁194.97万吨,其中来自印尼的进口量为135.77万吨,仅一国占比就达到69.6%。


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镍金属资源的来源国集中度极高,镍资源输入基本依赖菲律宾和印尼。


2020年-2025年中国镍金属供需仍存缺口


中国近年来在三元电池材料领域近似“疯狂”的投资,拉动了市场对电池材料资源的需求。三元材料中镍钴锰酸锂的配比加之镍相对于钴较为低廉的价格成本,使得“去钴化”成为流行,镍逐渐成为电池领域的“宠儿”。


综合国外主流行业机构的预测,预计至2025年,全球镍消费量将增加64万吨。其中,电池用镍的消费量将由2018年的5.8万吨增加至2023年的30万吨,电池用镍消费量的增加幅度占镍新增需求增加幅度的四成左右。而到2030年,在全球110万吨新增镍需求量中,约50万吨来自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设备,比例进一步上升至45%以上。届时,来自新能源电池的增量将超过不锈钢,成为镍消费增量的主要贡献者。


中国在不锈钢生产中使用红土镍矿的技术工艺突破以及近年来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发展全面带动了红土镍矿和传统硫化镍矿-金属镍、镍盐整体生产链条的发展。在中国因素带动下,全球不锈钢市场产量的增长以及三元动力电池的应用推动镍需求不断增加。自2016年后,全球镍供应连续存在缺口,库存明显下降。


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020年中国镍金属的供应紧缺状态或将因不锈钢产量下降而有所缓和,并逐渐接近供需平衡,但长期趋势未变。预计到2025年,中国镍金属供应缺口仍将在10万吨~20万吨。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