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复盘了从2007年-2020年国内焦化行业的政策风向变动、改革方向和目前行业的产能现状。 2007-2020年是我国焦化行业飞速变化的14年,在这十四年中,我国焦炭行业经历了扩展-过剩-亏损-改革-复苏的几个阶段,宏观、供给和需求也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不同的极端中占据了主要的影响席位。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到,2007-2019年焦炭品种的需求价格弹性及供应价格弹性均小于1,属于一种特殊的缺乏价格弹性的大宗商品。而供需没有缓冲,也会使得供需方面极小的波动,都会导致价格的剧烈波动。总体供应弹性系数大于需求弹性系数。在价格下行阶段,供需影响较大;而在价格上行通道中,政策的影响面更大。 对于行业走势,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不同阶段。 一、2009年以前:焦化行业快速扩张,需求因素主导焦炭走势。 2009年以前,我国黑色产业处于一个飞速扩张,快速增长的阶段,焦炭价格提高,产业下游对焦炭的需求同样也升高,但供应的增长速率低于需求的增速,供小于求。在此背景下,我们通过研究供需价格数据发现2007年1月到2009年12月,焦炭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099,供应价格弹性系数为+0.154,供应价格弹性略高于需求价格弹性。虽然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焦炭的价格弹性都非常地低,焦炭价格除了受到供需影响外还有许多别的因素对它造成波动。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它的假设结果也不能说是积极有效的,但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个结果来推导出一些规律。 我们都知道,在煤-焦-钢产业链中,焦化产业处于中间,相较上下游是一个议价权极低的行业,焦化利润通常受到钢厂及煤矿的挤压,一般焦炭需求波动一点,价格就会发生较大变化,焦炭供应波动一点,价格不会发生很大变化。从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曲线角度衡量,焦炭的供给曲线取决于焦炭和炼焦煤产能,通常情况下相对平缓,供给弹性较大;焦炭的需求曲线取决于钢铁工业的平均技术水平,短期内比较陡,需求弹性很小。从现实情况来说,焦炭需求发生变化,一般不会带来均衡价格的很大变化,因为供给曲线具有很强的弹性;但是如果供给曲线发展变化,比如焦炭的运费增加,会引起供给曲线整体上移,这时就会发现运费增加的部分基本上要靠下游钢铁企业消化。 而处于扩张阶段中的焦化产业,其需求弹性为正值,并不符合均衡市场中商品价格上升则需求下降的普遍意义,这也说明在这个阶段的需求超过了市场供应所能消化的量,导致供给曲线缺乏弹性而变抖,需求曲线同样缺乏弹性,需求的稍微增长,都会带来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出现剧烈的价格波动。 因此在2007-2009年,由于整体缺乏弹性,需求超出市场供应,焦化产业主要还是一个由下游钢铁企业、由需求主导的一个行业。然而,在需求层面之上,国家整体的发展情况和宏观调控下的政策仍然是压在焦化产业上的两座大山。 2007-2009行业政策总结 2007年: 2007年我国黑色行业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我国宏观经济与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长,下游需求狂热,煤炭市场供需两旺,供需基本平衡,利润增长较快,整个焦化行业处于产能大幅扩张的阶段。为了延缓焦化产量的增长速率,国家下达了一系列调控政令,当年2季度开始焦化行业的供需确实有所改善,增长速率减缓,但焦炭价格始终高歌猛进。 2007年我国焦炭平均价格为1163.77元/吨,同比增长25.96%,全年增幅高达54.56%;炼焦煤平均价格为400元左右。Myspics普钢绝对价格指数平均值为4157.42元/吨,同比增长17.35%。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17,413.91亿元,同比增长25.6;焦炭产量为3.29亿吨,同比增长17.3%;我国生铁产量为4.69亿吨,同比增长16.15%。 自2003年以来,国家屡次下发政策对钢铁行业实施宏观调控,陆续对一些产能过剩行业提出了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目的是完成产业优化,加强环境治理。 2007年全国焦化产能为3.5亿吨,新建焦炉产能4553.15万吨,其中4.3米以上焦炉产能达1425万吨;全国取缔焦化产能约2200万吨。当年的焦化产能利用率约在84%左右,实际需求约在2.75亿吨,产能过剩约7530万吨。 2008年: 2008年上半年,我国焦化产业延续上一年走势,2008年焦炭平均价格高达2125.81元/吨,同比增长82.67%;年度涨幅为15.87%;焦煤价格约在800元/吨,同比增长200%;Myspics普钢绝对价格指数平均值为5177.42元/吨,同比增长24.53%。但焦价的增长并没有带来更高的利润,焦化原材料焦煤的价格也不断攀升,炼焦煤资源稀缺,成本占据了焦炭总成本的92-93%,挤压了焦企的整体利润,为之后埋下了隐患。 为了扼制焦炭产能,2008年1月1日焦炭出口关税上调至25%,2008年8月12日焦炭出口关税上调至40%。到了8 月,这次上涨最终止于全球范围下的金融危机。2008年下半年,受整体宏观环境的影响,焦化产业步入下行周期,焦炭产品价格与原材料严重倒挂。 2008年全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48,167.25亿元,同比增长26.19%,焦炭产量为3.24亿吨,同比减少1.63%;生铁产量为4.71亿吨,同比增长2.6%。 2008年全国焦炭产能约为3.53亿吨,关停落后小机焦产能约3692万吨,先后投产新焦化产能约4203.33万吨,全国产能利用率约在81%,实际需求在2.72亿吨,过剩约8100万吨。此时焦炭的供需层面均受到宏观影响,显示出向下走弱的趋势,然而对于行业的结构性调整却远未完成,仍处在逐步落实的阶段。 为了挽救中国经济,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实施这十大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这四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也为黑色产业注入了一阵强心剂。到11月后,黑色价格开始小幅回升。 2008年我国新增焦化产能为4203.33万吨,同比-7.69%;总需求在2.72亿吨。产能利用率在79%。 2009年: 2009年,受山西省《煤炭行业整合》政策影响,山西煤矿不断合并整合,焦煤价格稳定攀升,淮北地区主焦煤全年均价达1276.82元/吨,同比增长59.6%。而焦炭价格则跟随成材价格波动,波动滞后约1个月左右。受前一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整体黑色行业承压,但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钢铁行业利润稳定增长,而焦化行业的利润却仍然受到上游原料价格的挤压,全年焦炭价格为1595.58元/吨,同比减少24.94%。Myspics普钢绝对价格指数平均值为3867.08元/吨,同比-25.31%。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中国在市场上投入了“四万亿”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带来如火如荼的固定资产建设,同时也使得焦炭需求维持了一定的增加。内需增长也填补了由全球经济下行引起的出口不足。这一年国家对于产业下达了一些调控政策,但对于焦化行业的准入条件限制较钢铁行业更宽松一些,这也为之后焦化产能的继续扩张埋下了隐患。 200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94,138.62亿元,同比增长31.03%;生铁产量为5.44亿吨,同比增长15.53%;焦炭产量为3.45亿吨,同比增长6.6%。焦炭出口数量为54.43万吨,同比去年减少了95.5%。 2009年全国焦炭产能约在4.2亿吨,产能利用率为75%,实际需求量约在3亿吨,产能严重过剩1.2亿吨。2009年以来,国内淘汰落后和新建节能减排项目的速度加快,新建焦炉产能继续增加。 2009年淘汰焦化产能为8192万吨,新建产能为6327.48万吨。然而,虽然每年去化产能的数据都在大幅度增加,但实际上的产能却在逐步增长,国内焦化产能中有很多“阴间产能”频频诈尸。从2007-2009年,全国焦化产能由3.5亿吨增长至4.2亿吨。产能利用率也逐步降低至75%,焦化产能过剩情况仍在持续扩大。 二、2010—2011年:产能过剩初露端倪,行业利润大幅亏损,需求因素主导焦价 在2010-2011年,我国焦化行业产业链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这一阶段开始,整个产业过剩情况开始显现,注入房地产的“四万亿”加速了过剩的进程,加上整体宏观环境的趋弱,行业利润大幅亏损,导致2011年开始焦炭价格下行。2010年1月-2011年12月,焦炭的供应价格系数为+0.847,需求价格系数为+0.781,在这一阶段价格弹性均有所上涨且接近于1。也就是说供需价格弹性逐渐修复,市场渐渐脱离供小于求而走向供大于求的非平衡状态,但市场仍然处于扩张阶段,产能过剩并未走向极端,然而对整个行业的负面影响初露端倪。需求端的影响仍然大于供应端的影响。 2010-2011行业政策总结 2010年: 2010年成材和焦炭走出了了一个中间凹两边凸的“W”型走势,平均价格为1728.61元/吨,同比增长8.34%,较2009年有一定增长,但增速减缓;而焦煤全年则维持了大幅度的增加,淮北主焦煤全年均价为1544.96元/吨,同比增长21%;Myspics普钢绝对价格指数平均值为4460.67元/吨,同比+15.35%。 2005年以来,小煤矿兼并重组过程中,炼焦煤受影响最大。焦煤缺乏快速扩张产能的的资源条件,山西和安徽已无可供建设大型矿井的焦煤资源。焦煤保护性开采政策将抑制焦煤产量扩张。由于原料的短缺,焦炭与焦煤价差急速收窄,焦炭与成本之间再一次形成倒挂。加上受到从2009年开始的欧美债务危机影响,黑色下游需求萎靡不振。身为煤-焦-钢产业链中的中间产业,焦煤的上涨和成材的下跌挤压了焦炭的产品利润,成材的价格波动又引导了焦炭的走势,整体焦化行业陷入严重的亏损。 2010年也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国内建设投资仍在不断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241,414.93亿元,同比增长24.35%,投资增速减缓;生铁产量为5.9亿吨,同比增长8.55%;焦炭产量为3.88亿吨,同比增长12.33%;焦炭出口量为334.91万吨,同比增长近五倍,出口量大幅提升。 虽然政府依然致力于焦化去产能的工作,然而整体黑色行业仍处在过剩的环境之中,2010年淘汰焦化产能2532.7万吨,新建产能7729.41万吨;全国总产能为4.54亿吨,产能利用率约为76%;实际需求量约在3.28亿吨,产能过剩达1.26亿吨。 对焦化产能去化的宽松也导致了焦价全年的承压。 2011年: 2011年,受欧美国家债务问题卷土重来的影响及全球化的通胀趋势,叠加国内对房地产调控的力度逐步加大,市场开始出现下跌,CPI和PPI见顶回落,导致下游钢材价格同步下行。而焦化企业也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焦炭价格大幅跟跌,炼焦煤资源税税额又由8元/吨上调至8~20元/吨,淮北地区焦煤价格稳定在1700元/吨,同比上涨10.04%,众多焦企出现亏损。然而在全球化的通胀影响下,焦炭价格相比去年重心上移。 2011年中国焦炭平均价格为1849元/吨,同比增长6.89%,全年跌幅达3.79%;普钢价格指数为4840.77,同比增长8.52%。 2011年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301,932.85亿元,同比增加25.07%,投资增速逐步趋缓;生铁产量为6.3亿吨,同比增加6.67%;焦炭产量为4.28亿吨,同比增长10.38%,产量大幅提升;受全球债务危机影响,2011年国内焦炭出口量为329.98万吨,同比降低1.47%。 在这一年政府依然试图通过宏观调控降低过剩产能。 从全年来看2011年中国新增焦化产能7078.11万吨,产能去化2005.60万吨,总产能达到了5亿吨,实际需求在3.52亿吨,产能过剩达1.5亿吨,产能利用率为77%左右。产能过剩增速加快。 三、2012年—2015年:焦化产能过剩严重,产业调控不够重视,供给因素主导焦炭价格 2012年-2015年是我国焦化行业下坠探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焦化产能过剩情况十分严重,焦炭整体处于下行通道。虽然从当年开始产业过剩治理逐渐收紧,但战略上不够重视。2015年开始行业进入亏损谷底,但产能结构的调整初显成效。 2012-2015年焦炭需求弹性系数为-0.069,供应弹性系数为-0.0087,供应端几乎已经失去弹性。这个品种的供需弹性也双双转向负值,这也意味着在正常的经济学逻辑中,若焦炭价格下跌,上游需求将会有一定增长;而特殊的是,当价格下跌的时候,焦化厂的供应量也却仍然所上涨,这也说明从本年度起,国内产能过剩情况已经非常严峻,即使价格下跌,厂家依然大规模地进行生产,市场需求几乎已经无法消化过量供给。 2012年是“十二五计划”的第一年,全国环保限产和行业兼并计划逐渐收紧,从这一年开始中国首次明确了各地去产能的总量目标,产业治理措施较从往年的节能减排、稳中有松转向了明确目标的总量控制。焦化改革目标从严,政府以严格进行总量控制的方法压减过剩产能,导致国家政策对焦炭价格的超跌反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其总体调控手段仍然松于炼钢和炼铁行业,政府在战略上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依然有新增产能不断投产,产能利用率降至75%以下,导致依靠宏观调控根本无法阻止焦炭产量所释放的绝对数量。加上钢铁行业产能的去化同样降低了焦化的需求,这也致使了焦化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依然在快速地增长,整体行业连年恶化,只是这份恶化被掩盖在了更为瞩目的钢铁过剩情况之下。到了这个地步,若政府再不对焦化行业的过剩现象加以重视,那么整个行业将会步入不可挽回的深渊之中。2015年底,国家正式提出供给侧改革政策,这也成为了整个黑色行业超跌逆袭的开端。 2012-2015行业政策总结 2012年: 2012年中国焦炭价格经历了持续走的和快速反弹两个阶段。1-9月,受到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的影响,下游需求走低,成材价格大幅走弱,焦炭供需矛盾尖锐,焦炭价格与原料焦煤长期倒挂,焦化企业陷入严重亏损,市场价格持续下跌。 2012年焦炭平均价格为1580.65元/吨,同比大跌14.45%,全年跌幅达18.4%;淮北炼焦煤均价为1495.02元/吨,同比下降12.06%。普钢价格指数为4093.6元/吨,同比下降15.43%。 2009年开始,受到国内需求增量的驱动,澳洲成为中国炼焦煤最大进口国,当年进口量达2265.25万吨,之后逐年下降,至1394.25万吨。2010年4月以来,来自蒙古国的焦煤进口开始放量,当年蒙古焦煤进口量达到1504.5万吨,加上2010年开始中蒙配套铁路计划开始建设,蒙煤开启大规模外运。至2019年蒙古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焦煤进口来源国。2012年我国进口蒙煤1906万吨,进口煤炭大幅放量,当年炼焦煤价格受供需错配影响下跌,致使焦炭整体成本重心下移。9月以后部分地区煤矿停限产提升原料成本,钢材价格上行,盈利情况转好,钢厂积极补库,焦炭价格超跌反弹。 2012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364,835.07亿元,同比增长20.83%,增速仍在下行。生铁产量为6.58亿吨,同比增长4.48%,生铁增速同样趋缓;焦炭产量为4.43亿吨,同比增长3.6%;焦炭出口量为102.02万吨,同比减少69.08%。焦炭产量维持高位增长,出口量锐减,导致国内焦炭供大于求的情况越发严峻。 2012年中国新增焦化产能6125万吨,淘汰落后产能2493万吨,总产能为5.36亿吨,实际需求为3.65亿吨,产能过剩1.72亿吨,产能利用率在75%左右。产能过剩增速略微下降。 2013年: 2013年,钢铁行业过剩压力大,众多企业陷入亏损,钢价大幅下跌。在此背景下,钢铁企业打压焦化采购价格,又因为行业持续走弱,后续减焦炭采购数量。压力之下,焦化价格一路走低。年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全年宏观调控要稳中有为,在国家政策的托底下,9月钢铁行业整体好转,钢厂开工率回升,焦炭库存又处于低位,而此时焦炭价格又处于底部,前期市场信心及销售积极性持续低迷,导致焦企普遍维持较低开工率,在市场上实行以销定产策略。需求的回暖造成了一段时间内市场上焦炭资源偏紧的格局,焦炭需求转好,因此价格一路反弹。 2013年全年焦炭均价为1311元/吨,同比下跌17.06%,全年跌幅达17.12%;淮北地区炼焦煤价格均价为1136.34元/吨,同比降低23.99%。绝对价格指数为3766.37元/吨,同比下跌7.99%。 2013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36527.70亿元,同比增长19.65%;生铁产量为6.5亿吨,同比下跌1.13%,受困于行业亏损和产能过剩,当年生铁产量第一次同比下跌;全年焦炭产量为4.76亿吨,同比仍增7.47%;焦炭出口量为467.26万吨,同比增长458%,年中开始出口量大幅增加,缓解国内过剩情况。 2013年我国新增焦化产能为6691.58万吨,产能去化2400万吨,总产能达5.79亿吨,实际需求在3.95亿吨,产能过剩1.84亿吨,过剩增速大幅降低,产能利用率约在75%,国家调控政策取得一定成效。 2014年: 2014年整体宏观形势低迷,房地产行业数据大幅下跌,叠加大比例的产能过剩影响,黑色行业继续探底。2014年焦炭平均价格为995.08元/吨,同比下降24.1%,全年下跌26.04%;淮北地区焦煤平均价格为980.82元/吨,同比下降13.68%;普钢绝对价格指数为3348.35元/吨,同比下跌11.1%。焦炭与原料焦煤产生较为严重的倒挂,全年焦化行业主营销售盈利率为-0.91%,经营能力持续恶化。 201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502,004.90亿元,同比增长15.0%;焦炭产量为4.77亿吨,同比+0.12%,焦炭产量几乎没有增长;生铁产量为7.2亿吨,同比增加0.37%,受国家钢铁去产能影响,生铁产量与去年持平;焦炭出口量为850.74万吨,同比增加82.07%。 在此背景下,国家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限产调控政策。 2014年我国新增产能4995.81万吨,压减产能1853万吨,总产能达6.1亿吨,总需求约在4亿吨,产能过剩达2.1亿吨,过剩增速又有较大幅度增长,产能利用率约在72%。 2015年: 2015年焦炭行业几乎维持了畅通无阻的下行走势,产能继续扩张,产量虽有一定控制,但需求却也有所收缩,国内焦炭产能过剩量级过大难以控制,国内供需矛盾仍然尖锐。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严禁新增产能并压减已有产能,然而相对于焦化行业,这些去产能措施一如既往更偏向于钢铁行业。钢材产能去化速度加快,使得焦化的需求持续恶化。加上煤炭行业过剩情况同样严重,来自焦煤价格的持续下跌也使得焦炭成本坍塌,价格重心下移。 2015年焦炭平均价格为762.55元/吨,同比-23.37%,全年下跌31.33%;淮北地区焦煤平均价格为838.66元/吨,同比下降14.49%;普钢价格指数为2398.88元/吨,同比大跌28.36%。焦炭与原料焦煤依然倒挂,行业持续亏损。 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551,590.04亿元,同比增长9.88%;焦炭产量为4.48亿吨,同比-6.11%,当年焦炭产量控制获得一定成效;生铁产量为6.91亿吨,同比-2.8%,钢材产量受到控制;全国焦炭出口量为985.44万吨,同比+15.83%。1-4月国内焦炭库存持续累库,但进入5月后开始维持去库状态,到年末库存为736.1万吨,同比-0.19%,4月底库存最高位至年末去库幅度为19.26%,当年供需情况有一定改善,但仍然处于很大的产能过剩环境之中。 2015年在严格调控下,我国新增产能2612.22万吨,同比减少2300万吨;但产能去化并不理想,年内共压减产能948.4万吨,总产能达6.27亿吨,总需求约在3.96亿吨,产能过剩达2.31亿吨,过剩增速略有减缓,但仍高于10%,产能利用率约在65%。这一年,尽管国家对焦化产能去化的手段略有成效,但对于整体过剩的情况却是杯水车薪,产能利用率被打至接近65%,行业处于严重过剩的危殆状态。 四、2016年以后:产能过剩大幅缓解,行业整体转向盈利不再亏损,供应面成为驱动价格主要因素。 2016年供给侧改革正式实施,此次去产能力度为史上最严,使得产能过剩情况大幅缓解,行业整体转向盈利不再亏损,同时也强化了产业议价权。供应面成为驱动价格主要因素,去产能过后,焦炭价格波动幅度也开始收敛。2016年焦炭价格终结了2010年以来的6连跌。整个行业利润咸鱼翻身。2016-2017年,我国产能过剩情况相比往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行业过剩情节仍然较为严重,整个焦化产业并没有本质上的好转,如果离开国家调控的手段回归到市场基本的供需逻辑之中,焦炭价格依然会凶猛下行,供给侧改革任重而道远。 到了2018年,政府政策的调控下,产能过剩大幅好转,产量增速得到控制,叠加市场需求的增长,使得焦化生产基本得到消化,市场总体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在此之后,焦炭基本面也逐渐回归平稳,全年需求基本固定,焦炭价格就随着供应变化下与错配的情况而波动。市场大体延续了一个2018年以来高库存下的供需紧平衡状态。 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焦炭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0.106,供应价格弹性系数为+0.028,供应曲线又变得陡峭,供应端失去弹性,这也说明在这一阶段行业转向由供应面主导,供应端小幅的波动就会引发较大的价格震动,需求端则相对稳定。又由于行业过剩情况受到改善,使得即使焦炭价格在这一阶段处于上行趋势,焦炭需求同样上涨。这也同样暗合了行业复苏期焦化贸易商“买涨不买跌”购销心态。 2016-2019行业政策总结 2016年: 时间来到2016年,在这一年里,双焦终于超跌反弹迎来逆袭。受供给侧改革的影响,钢材社会库存维持低位,下游钢厂利润大幅改善,钢材对于焦炭有比较大的补库需求。外围出口的需求同样上升。焦炭库存同样较低,全年总库存维持在700万吨以下。4月初,国家四部委要求煤炭企业按276个工作日组织生产,焦煤资源紧张,抬升焦炭价格中枢。而国庆节前后钢厂补库需求上升,11月起唐山等地又开启环保限产,导致焦炭需求一路走高。直到11月下旬,发改委允许煤炭企业可按330天生产,致使期货市场受到刺激,双焦震荡下跌。在这一年中,引起焦炭上涨的因素主要是外围需求的转好和国家政策的限产调控,市场的总供给能力仍然很强,供需矛盾并未消失,去产能仍然势在必行。 2016年全年焦炭平均价格指数为1093.16元/吨,同比增长43.36%,全年增长227.9%;淮北炼焦煤价格指数为858.83元/吨,同比增长2.41%;普钢绝对价格指数为2809.46元/吨,同比增长17.12%。焦炭与焦煤之间的价差持续拉大,焦企利润率大幅改善。 201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596500.75亿元,同比增长8.14%。焦炭产量为4.49亿吨,同比+0.3%;生铁产量为7.01亿吨,同比增长1.35%;焦炭出口量为1011.9万吨,同比增长2.69%,焦炭出口量有一定增长,改善国内需求环境;2016年焦炭期末库存为723.46万吨,同比-1.72%,总体处于2014年以来历史最低库存状态。受需求影响,1-9月焦炭库存维持去库,但到了10-12月,在煤焦政策放松的影响下焦炭又走出了累库的行情。这一年在国内供给侧改革的指导下,生铁和焦炭产量都受到一定控制,没有较大增长,但产量压减效果并不显著,供需矛盾仍然尖锐。 同时,2016年国内山西、河北、山东等焦化主产区的限产政策也层出不穷,为保障空气质量,各地对焦化企业进行限产并延长结焦时间的措施从年初贯穿至年末,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焦炭的供给短缺,致使焦价大幅攀升。 2016年我国新增产能1540.80万吨,同比减少41.27%;年内压减产能加行业不景气主动退出的产能超3000万吨,总产能达6.124亿吨,总需求约在3.96亿吨;产能过剩达2.16亿吨,同比下降6.5%;产能利用率在68%,受环保限产影响,产能利用率仍低。 2007年全国焦化产能为3.5亿吨,新建焦炉产能4553.15万吨,其中4.3米以上焦炉产能达1425万吨;全国取缔焦化产能约2200万吨。当年的焦化产能利用率约在84%左右,实际需求约在2.75亿吨,产能过剩约7530万吨。 2017年: 2017年我国去产能获得成效,全年焦炭价格维持偏强震荡,波动幅度较大。1月起钢铁行业开始实施了去除地条钢的政策,之后行业利润大幅改善,对焦炭的需求上升,同样带动焦炭价格上行。到了4-5月份,政府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控加强,加上年内钢材库存始终处于高位,带动焦炭价格下跌。到了三季度,受蒙古车辆通关时间延长、山西加强安全检查力度等影响,焦煤价格上涨,提升焦炭价格重心。然而到了9月份,国内发布“2+26”采暖季限产政策,市场预期双焦需求下降,钢厂对焦炭进行去库存,焦炭大幅下跌。到了11月之后。国内进入采暖季,前期利空出尽,焦炭库存处于低位,导致钢厂进一步囤货,焦炭价格又快速上涨。 2017年全年焦化企业仍然受环保限产影响,加上煤矿恢复330个工作日,导致焦炭整体强于焦煤,焦化利润大幅修复。2017年我国焦炭平均价格指数为1836.47元/吨,同比增长68%,年内增长7.06%;淮北主焦煤平均价格为1330.48元/吨,同比增长54.92%;普钢绝对价格指数为4011.17元/吨,同比增长42.77%。2017年黑色产业整体大幅上行,焦化行业利润率持续走高,当年吨焦平均盈利高达147.5元/吨。 201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631,683.96亿元,同比增长5.9%。焦炭产量为4.31亿吨,同比-3.94%;生铁产量为7.11亿吨,同比+1.43%;焦炭出口量为809.49万吨,同比-20%。2017年焦炭期末库存为755.9万吨,同比-0.87%,整体库存相比2016年有一定累积,但仍然处于历史地位水平,并随着焦炭季节性波动。这一年焦炭产量的压减获得较大成效,生铁产量虽然有所累计,但地条钢的清除带来了表观数据之下的大幅去产。总体黑色行情的变化仍然受到国内去产能和阶段性环保限产的指引,产能过剩情况依然成为黑色行业的痼疾,亟待持续性加强力度的去化。 2017年我国新增焦化产能1853.30万吨,同比增加20%;淘汰产能1680万吨;总产能达6.14亿吨,总需求约在4.06亿吨;产能过剩达2.09亿吨,同比下降3.43%;采暖季停限产导致产能利用率又下降1%至66%,国内焦化企业集中度仍低,虽然产量受到很大幅度压减,但去产能效果仍不及预期,产能过剩情况依然严重。 2018年: 2018年供给侧改革依然推进,年初贸易商对后市预期乐观,导致焦炭大量冬储,然而实际需求却不及预期,4月初焦炭库存达到五年同期高位,导致2-3月焦炭价格断崖式下跌。但随后焦炭库存持续去化,焦炭开始触底反弹。6-7月国内环保限产措施层出不穷,焦化利润同样反弹,导致2-3季度焦炭价格不断走高。但到了4季度,在经济下行、出口受限等宏观压力下,各地环保政策不再“一刀切”,限产力度放松,成材价格大幅放量。叠加年末消费预期转弱,成材高位转势,焦炭价格在前期限产放松的利好之后延迟跟跌。 2018年我国焦炭平均价格指数为2148.52元/吨,同比增长16.99%,年内增长1.27%;淮北主焦煤平均价格为1445.19元/吨,同比增长8.62%;普钢绝对价格指数为4290.83元/吨,同比增长6.97%。受大刀阔斧的供给侧改革影响,黑色产业价格重心整体上移,行业利润也不断走高。当年吨焦平均利润为365.83元/吨,同比增长148.02% 2018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635,636亿元,同比增长0.63%。焦炭产量为4.38亿吨,同比+1.57%;生铁产量为7.71亿吨,同比+8.48%;焦炭出口量为975.67万吨,同比+20.53%。2018年焦炭期末库存为786.98万吨,同比+4.11%,库存在上半年大幅累积,且达到五年同期高位,直到下半年才大幅去库。这一年生铁和焦炭的产量都有所增长,生铁产量增幅更大,行业集中度加强,总体焦炭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供给侧改革效果显著。但从库存情况来看,国内焦炭库存持续累积,焦炭产能过剩的情况依然存在。 2018年我国新增焦化产能1470万吨,同比-20.68%;淘汰产能1400万吨;总产能达6.15亿吨,总需求约在4.35亿吨;产能过剩达1.8亿吨,同比下降13.54%;产能利用率达71.3%,焦化企业集中度明显上升,国家通过控制产能和提高下游需求缓解了产能过剩情况。 2019年: 2019年,全球整体经济下行,国内外环境都陷入衰退,国内全年PMI指数徘徊在50%以下,最低达44%。全年焦炭呈前高后低的区间震荡走势,整体价格重心下移。虽然当年供给侧改革仍在推进,但去产能力度低于预期,政策已经把重心从去产能转向提高产能集中度,淘汰4.3米以下焦炉,对落后产能进行置换,整体产能过剩情况依然存在,而宏观环境的收缩和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使得下游需求同样减少,全年焦炭库存也维持高位,行业利润率大幅下跌,维持在100-200元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预计此后去产能的改革将逐渐放松,焦炭行业高库存、低利润、低议价权的情况将成为常态。 2019年我国焦炭平均价格指数为1934.34元/吨,同比-9.97%,年内跌幅达10.32%;淮北主焦煤平均价格为1573.07元/吨,同比增长8.85%;普钢绝对价格指数为4034.11元/吨,同比减少5.98%。内年煤矿事故频发,加上焦企限产放松,焦煤需求增多,致使焦煤价格偏强。。当年吨焦平均利润为137.17元/吨,同比下降62.5%,行业利润大幅下降,焦化在整个黑色产业链中处于弱势。 2019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635,636亿元,同比减少13.24%,固定投资完成额第一次出现负增长。焦炭产量为4.71亿吨,同比+7.54%;生铁产量为8.09亿吨,同比+4.97%;焦炭出口量为652.64万吨,同比-33.11%,外部环境走弱,出口需求减少。2019年焦炭期末库存为901.02万吨,同比大增14.49%,库存从年初开始快速累积,5月起达到六年同期历史最高,且达到五年同期高位。这一年焦炭产量增速大于生铁产量增速,总体黑色产品供应大幅宽松,但受大环境影响需求却在减弱,焦炭处于一个高库存之下的弱平衡状态,整体产能依然有较大幅度过剩。但行业集中度快速升高。 2019年我国新增焦化产能2296万吨,同比+56.19%%;淘汰产能2072万吨;总产能达6.17亿吨,总需求约在4.56亿吨;产能过剩达1.61亿吨,同比下降10.60%;产能利用率达77%,焦化企业集中度大幅上升,产能过剩情况持续环节,但过剩产能仍然高达1.61亿吨。 焦化行业现状和未来趋势: 从国家层面来说,“十三五”以来国家去产能目标已基本完成,对于钢铁行业,成功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压减地条钢1.4亿吨;对于煤矿,产能压减目标为5亿吨;而对于焦化行业,产业集中度提升,行业国有化加强,生产效率提升。焦化行业的重心从独立焦化企业转向钢厂附属焦化企业,焦炭利润持续低位徘徊,整体为维护钢铁行业和煤炭的利润水平作出贡献。国家调控的重心也转向了控制产能增长,淘汰落后产能并置换先进产能,行业调控整体放松。 国家将焦化这样一种黑色原料定位在了行业议价权的底端,在供给侧改革最凶猛的初期,焦化压减政策力度也不及钢铁及煤矿行业,后续继续大幅去产能的概率不会很大,改造目标或停留在优质产能置换,控制产能增速。虽然从国家层面说,焦化产能置换需要遵循等量或按照1.25:1以上的比例,但实际在行业改革过后,行业集中度提升,焦化产能利用率上升,采暖季停限产措施放松,导致焦炭产量反而会逐年上涨。如果国家想将行业产能利用率整体提升到80%,则大概还有3000吨的焦化产能需要实际去化,同时,为了维持整体的产需平衡状态,焦炭的年需求量也必须维持在4.7亿吨及以上。 2020年以来行业政策总结 而从2018年开始,虽然国家对于房地产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实施住房不炒,商品房销售面积从2019年开始维持负增长;而且整体宏观环境也趋于弱势,从2019年的颓势到2020年上半年全球疫情筑底,但黑色下游下游的整体需求并没有大幅度的减少。2020年1-4月全国焦炭需求量大概在1.52亿吨,同比增长2.22%,增速趋缓,但仍然有所增长,黑色下游需求的绝对数量仍然能打。所以我们预计,在未来的焦化行业中,目前这种供需紧平衡的状态将维持常态化,全年焦炭供给与需求将维持在4.5-5亿吨。高库存同样反映在焦炭的价格之中,库存高企压制焦炭价格上涨。政府调控对焦化价格趋势的影响将会转弱,焦炭的价格驱动由供需层面影响,走向常态化的区间波动。而焦化行业的整体利润也将维持在100-300元左右,低水平的利润将延续很久。 但是,纵观整个焦化产业,目前仍有1.6亿吨左右的产能过剩情况,要警惕未来可能会有影响因素。如果政府将产业重点从房地产行业专项其他产业,房地产需求大幅走颓,那么这对焦化需求的影响将成为致命打击;同样地,目前焦化产能利用率约控制在77%左右,需要避免焦化厂在利润高企的情况下大幅增产,导致市场无法消化增产产量而使得焦炭价格断崖式下跌的情况,这一点可以通过中国炼焦协会呼吁焦化厂主动停限产来控制市场供应,使得行业集中度和凝聚性更高,从而提高行业的议价话语权。 国家只有长期并坚决地严格控制新建产能,确保产能过剩的情况不再发生,这个行业才能拥有健康长久的发展和未来。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