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A股猛涨的因素主要有这么几个:一是经济复苏,一季度-6.8%的经济底部已经确定;二是政策面比较友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主基调都偏宽松;三是境外资金北上,A股相对还是价值洼地;四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改革正在产生积极影响,百亿级、千亿级公司一定会诞生,就看投资者能不能抓住这些好公司。在经济减速提质时期,股市回报反而比经济高速成长期要高。疫情冲击、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倒逼,都在促使资本市场来一次蜕变。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股市蜕变的起点,未来以股票为代表的金融资产翻一倍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一轮股市是流动性资金推动型,所以大家都着急入市。这会导致股市短时间内超涨,势必会带来风险。这一轮市场走的比2015年上半年还要快,很容易造成集体非理性的局面。从估值角度,现在已经到了牛市中后期了,像2015年的后半段。从估值水位这个角度来讲,大量的板块估值水位上涨到95%以上,所以我们提示大家还是要保持冷静。 牛市已经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了,当下其实已经处于牛市的中后期,情况更像是2015年的后半段。关于A股的几点判断:第一,牛市具体什么时候结束没法预测,重点看流动性环境何时逆转。第二,本轮牛市是不健康的,因为基本面并不好,短期流动性掩盖了很多问题。但长期来看,大部分会被打回原形。第三,市场风格大概率会切换,过去是创业板单极牛,接下来可能是均衡牛,轮动式上涨。第四,流动性牛市后期,整体投资观会从投机转向价值,从追求估值弹性转向安全边际,分化会更加明显。第五,牛市后半段风险会越来越多,真正的风险是动摇流动性这个根基。A股处于牛市后半程,投资者在看清方向、积极上车的同时,也要关注风险和市场变化。投资心态上建议大家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不要贪饮。 对于成熟的投资者来说,股市上涨是个好事,资产增值、股票解套,但对于大部分初学者,尤其是那些对股市懵懵懂懂甚至一无所知的人而言,建议还是要慎重,因为进入股市经历的风险,可能要比获得的收益大得多。 美股这些年来的上涨,主要是由科技股带动的,其他领域的企业盈利情况并没有那么好。而这次疫情恰好对科技企业的影响比较小,有些公司还受益了,比如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电商等。因此,美股之前的上涨逻辑并没有受到破坏,再加上美联储无限制地注入资金,所以反弹比较快。至于美股接下来的走势,说实话比较难判断,因为影响因素太多。美股已经经历了最恐慌的阶段,再出现熔断式暴跌的可能性不大,下一步主要取决于其经济基本面的恢复情况。但美国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已经超过300万,而且全球多个地区的疫情还在继续恶化,切断国际经济联系的后果还是会反映在股市上,投资者只能顺势而为。 如果投资环境和金融基础设施能跟上,股市确实是老百姓一个重要的资产池,也确实有可能取代楼市。但股市要真正发展好,必须创造一个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发行交易制度要迅速跟上,监管要到位,违法违规现象能够得到严厉的处罚。这就像一个小孩,家里条件很好,用的文具很好,上的学校也很好,但他能不能成为一个好学生,还得靠自己努力。 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投资有点像武林江湖,各门派风格迥异,很难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风格,每个人有每个人成功的秘籍。但有共性的一点,那就是基础要扎实。武术要看拳谱、投资要看框架。在赛道上科技、消费、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这些领域包括它们的延伸产业链是有确定性机会的。对高净值人士来说,股权投资为大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个市场既有增量,同时存量又在提升。投资心态上,就是看清方向、果断下注,然后相信时间的价值,静待开花结果。 对于目前处境艰难的企业,建议尽量保证现金流,活下去。要相信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和巨大的市场规模,卡掉一切不必要的成本,做一个实惠型的企业。现在梦想不要那么大,先活下去,做现实的选择。 二季度经济数据同比转正来之不易,也略超预期,全年有望前低后高。之前很多机构预计二季度有0-1%的微弱正增长,也有人预计2-3%。说明经济恢复效果明显,复工复产有序进行,线上经济表现良好。全年经济增速前低后高是可能,三四季度的增长将进一步对冲一季度的断崖下滑。上半年仍然负增长1.6%,基本符合预期。下一步,针对疫情可能的反复和国际关系的变化,需要做好政策的预调微调和储备,相机抉择。中国经济的潜力和韧性还是很大的,改革的空间也是很大的。在新的内外形势变化下,需要加快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水平,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央充分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和新挑战。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将给世界、区域和产业链带来如下影响:一是平行世界,可能会出现半球化,中美关系弱化,中国和美国都会有相对固定的贸易伙伴体系;二是区域变局,区域和城市将大洗牌、定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三是产业链重构,国际分工会变化,会倒逼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竞争会日益激烈。 (本文作者介绍: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