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国内玉米研究方法再探讨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0-07-24 15:36:12 来源:玉米投手备忘录

研究国内玉米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2013年入行以来,我越来越坚信这一点。


我想到了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自给自足的国内玉米市场,数据高度分散且不透明


数据分散且不透明是国内玉米市场难以分析的基础。国内玉米市场本身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基本自给自足,对进口依赖度比较小,所以正经的研究员经常不得不面对很多不正经的数据,官方给的平衡表甚至都没有结转库存项,产量数据调整起来大开大合,消费数据极其分散难以统计,物流数据基本靠管中窥豹或者打听,渠道库存跟如意金箍棒一般可以非常大又可以非常小,储备数据也有人会争论。


可靠的研究方法应该建立在可靠的数据基础上,没有可靠的数据,如何能有可靠的研究方法啊!


二、国内玉米市场结构的不稳定性,让研究员的基数常常需要归零


大宗商品比较科学的分析方法,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总结出一套规律(建模),然后按照这个规律来预判未来。


这个规律是否适用于未来,有赖于一个假设:市场结构稳定。


如果市场的基本结构比较稳定,这样的分析方法是很凑效,扎实的研究员通过积累经验和不断试错慢慢掌握这一规律,从此过上了快乐的生活。但如果市场结构经常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过去经验总结出来的规律往往会失效,这个市场的研究员就会很痛苦,慢慢开始自我怀疑甚至会有点分裂。


国内玉米市场最近几年的表现,看起来很像是后者。 国内玉米市场最近几年新事物层出不穷:


①15-16年度收储1.25亿吨后,取消临储,价格开始暴跌;


②北港价格从2600跌1000多块钱之后,国内玉米三年时间从严重产能过剩变成有巨大缺口,2.4亿吨临储库存在4年内纯靠内需就消耗完毕;


③非洲猪瘟导致三十年来饲料需求第一次明显下降,蛋白转化行业利润暴增,后期的恢复速度也是难以预测的;


④今年拍卖溢价持续高出天际,而且大部分拍卖粮都被囤积不出库,囤货性需求比实际消费还大很多。 这还都是水面以上的大事件,水面以下的变化也非常明显,比如:


⑤饲料配方的变化,国内饲料配方在应用小麦、大麦、高粱还有其他非主流能量饲料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可能是因为饲料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⑥深加工下游需求的变化,玉米淀粉在低价时出现了掺面粉等各种各样的用途,但现在淀粉价格又涨上来了,那些用途是否还能持续是个问题;


⑦贸易商囤货能力的变化,临储取消后,渠道贸易商和终端企业的囤货能力有了巨大变化,所以国内渠道库存可以非常大,又可以非常小。因为国内玉米基本还是自给自足,所以渠道库存大小和心态影响也非常大,渠道库存既是供给又是需求。现在时点上,渠道库存就主要是需求,可以说最大的需求方,比消费本身买的还多。当然,这也合理,促进了时间轴上的供需平衡,长期来看避免了暴涨暴跌;


⑧国内需求结构的变化,一个是地域需求的变化,北方需求在增加,长江流域在增加,珠三角需求占比在减少,另一个是饲料需求结构的变化,猪料需求从一半降到了3成,肉禽从原来的两成增到4成,相应的深加工的需求占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⑨贸易方式(散船变集装箱)和贸易流(需求重点从珠三角向长三角和华北转移)的变化,这让通过跟踪北港到南港的散船下海以及南港的走货数据,来推测全国供需的准确性越来越差。 这些事都不太好从过去找到类比阶段,以前的经验会变成未来的坑。如果市场出现全新的情况,有七八年经验的老手不一定比一两年的新手有太多优势,如果过度依赖过去经验的话可能还会存在劣势。


国内玉米市场的这些新的情况,其复杂程度感觉几乎到了无法测度的程度,对玉米研究员来说,感觉就像在爬一棵不断长高的树。国内玉米要跟过去年份做类比,我的经验是屡试屡错。 


三、国内玉米市场巨大的供需价格弹性,让供需和价格之间呈非线性关系


从2015/16年度过剩6000+万吨,到2017/18年度缺口5000+万吨,产需关系变化了1.2亿吨,接近半年的产量,可以看到国内玉米虽然也是三大主粮之一,但其供应和消费价格弹性还是非常大的。


价格高,就少用多产多进口;价格低,就多用少产少进口。玉米供需中还有很多不容易统计到的部分,那个量可能非常大,这也会加剧我们观测到的供需数据和价格的不匹配程度。



国内玉米市场巨大的供需价格弹性,也增加了国内玉米市场分析的难度。国内玉米市场在15-17年表现出来的巨大的供需价格弹性,里边包含了好多东西,可以充分解读并作为预判未来的重要参考。 我记得,2017年春节前一次开会,大家普遍认为临储取消后,国内产需过剩问题都解决不了,谈何解决2.4亿吨去库存问题,所以只能出口,这估计是参考了2001-2004年的情形吧,要出口价格就要降到1200以下,但最后价格只是短暂跌破了1500,就见底反弹了。



回头看,十几年过去后,很多东西已经发生了变化,国内消费基数起来了,饲料配方调整基数更加先进,所以国内消费价格弹性作用就明显了,在价格跌1000块钱后,需求增幅巨大,这是17年春节前大部分人都没能预判到的。 所以分析国内玉米市场,建议少预测,多观察;注重短期,轻视长期;不要过度依赖过去的经验。


PS:涨价不仅仅会增面积,还会抑制深加工产品需求,增加各种饲用替代,增加进口,甚至可能会提高单产。涨价,还有助于小麦和稻谷去库存,小麦和稻谷现在的情况跟以前玉米很像了,产能过剩厉害,库存快够一年消费量了。


未来价格涨多少,才可以让目前看起来巨大的供需缺口实现再平衡,确实也不是特别好判断,主要取决于需求的价格弹性。


现在北港价格是2200,历史最高价是2600,只要价格涨到2400以上,我觉得国内玉米供需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实际上,现在价格就在明显抑制需求了。这就是弹性的问题,如果是缺乏弹性,当前供需下玉米就会无限上涨,可能明年就破2600的前高。


所以,并不是有缺口,价格就会无限涨到天上去的。就像16年,取消临储,应该下跌,但并不会无限下跌的,这一点很重要,当时很多人认为会无限下跌,市场共识是跌破1200,但最后跌破1500就开始持续反弹了。


如果非要拿今年和18年进行对比,会有些相似之处,但20-21年度和18-19年度差别还是挺大的。20-21年度,消费预计会同比大幅增长,2020年玉米种植面积已经下滑,政策粮已经没有了,但进口环境也不大一样了,价格水平也已经不一样了,因为国内玉米的供需价格弹性其实非常大,所以不同的价格水平下,简单对比供需,也意义不大。


今年的玉米,我觉得过去五十年,没有可以可靠比较的相似年份。 市场信息太透明的时候,相比新手,老手几乎没有任何相对优势。现在就是市场太透明了,继续吃瓜吧,只要不下注,看错了也不会亏钱。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