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汽车业回暖能否持久存疑 或推高钢铁石油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5-05 11:37:46 来源:新华网

4月份,全球汽车业出现回暖迹象,表现为汽车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大为增长,就连遭遇召回事件困扰的丰田汽车销售也不降反增。国外媒体分析称,汽车业回暖背后的原因是美国等国家经济复苏正在加强,也得益于经济刺激政策和汽车企业购车优惠的推动,特别是中国的汽车消费需求成为了拉动全球汽车销售的“引擎”。但是也有专家分析,汽车业的这种增长趋势后劲不足,不会持续太久。

或将推高钢铁和石油价格

欧美国家4月份汽车销售大幅增长。美国Autodata调查公司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4月份汽车产业持续复苏,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0%,而且一些主要汽车制造商达到了两位数的销售增长。

美国汽车制造商报告称4月汽车销售大幅攀升,克莱斯勒、福特汽车以及丰田汽车等公司均宣布汽车销售大约同比增长了25%,通用汽车销量增幅略低为6.7%,原因是该公司正在逐步退出悍马、萨博等四个汽车品牌市场。据称,美国汽车销售已连续第五个月上升。

法国汽车制造商委员会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法国家用新车销量4月份接近19.1万辆,同比增长1.9%;据西班牙汽车制造商协会与汽车销售商协会3日提供的数据,西班牙今年4月共销售汽车9.36万辆,同比增长39.3%,连续8个月实现增长。

亚洲的汽车销售也出现大幅增长,据3日韩国5大汽车厂商相继公布的数据,4月份韩国车企汽车全球销量达58.2万辆,同比增幅达39.1%,现代汽车表现尤为突出,全球市场的总销量达到31万辆,同比增加了27.6%。

据4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汽车产量及终端销售数据(即上牌数据)显示,1至4月份,汽车行业累计产销分别为585.86万辆和485.90万辆,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0.69%和35.19%。

对于产品主要由钢铁构成的汽车业而言,产销量的持续增长使得其对于钢铁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同时,对石油的需求也相应提高,分析人士指出,未来钢铁价格和石油价格可能会被推高,长远看来,高油价高钢铁价格将会成为阻碍汽车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

受益于经济刺激政策

有分析指出,全球汽车销量的增加受益于国家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后续效应。同时与中国汽车消费紧密相关,而中国汽车消费旺盛的原因,不仅源于中国经济刺激计划和税收优惠政策,也因为中国生活水平提高、需求扩大。事实上,正是受一系列政策优惠推动,中国在2009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汽车生产商的一系列购车优惠也拉动了4月份的汽车销量。丰田汽车4月份在美国市场销量的增加得益于优惠措施。据了解,从3月初开始,丰田开展了被外界称为“史上力度最大的促销计划”,购买凯美瑞和卡罗拉等多款丰田汽车的消费者可享受五年期零利率贷款、两年免费维修服务以及低廉租车服务等。丰田公司3日表示将把此项优惠延续至6月1日“丰田的促销计划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凯利蓝皮书执行市场分析师詹姆斯·贝尔说。

中国汽车消费的拉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华盛顿邮报》3月底曾报道认为,中国取代底特律成汽车业新中心。“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汽车市场”,宝马集团全球董事长诺伯特·雷瑟夫在2010年北京车展上表示。

另综合外媒报道,中国已经成为拉动全球豪华品牌汽车销售的“引擎”。2010年第一季度,世界豪华汽车在中国的销售量较去年同期上升66%;对比之下,欧美国家豪华汽车的销量遭遇滑坡。今年4月,西班牙豪华车销量大跌33.8%,豪华越野车销量下滑24.3%。

创造就业机会

有分析认为,汽车制造商预计未来数月汽车市场销量将以缓慢的速度平稳增长。美联社3日报道,尽管近期美国国内消费性开支有所增长,但是经济前景不容过于乐观。经济学家分析称,除非雇主提高薪水并且增加人员聘用,否则这种消费性开支将会减弱并影响到经济复苏。

路透社5月4日引用通用北美销售部门副总裁史蒂夫·卡莱尔的话“总体而言,美国的经济复苏看起来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不过步伐不像以前战后复苏时那么强劲———而是缓慢而稳定”。

不过,全球汽车业的回暖将有利于夯实经济复苏基础,创造就业机会。据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汽车业成功复原给美国经济注入强心针,对于依托于汽车业的中部经济来说更是如此。美联储数据显示,3月份汽车和配件生产同比增长了24.3%,而其他制造业的产量增幅仅为4.6%。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