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金融期货金融期权 >> 金融期货专家观点

招商期货侯书锋:房市调控将持续压制股指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5-06 09:31:40 来源:期货日报

  近期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权重前五大行业分别为金融保险业、采掘业、机械设备仪表、金属非金属和房地产业,权重分别为29.88%、11.43%、10.09%、9.40%和5.86%。其中金融和房地产业总权重超过35%。近期随着国家采取严厉政策调控房市,银行和房地产板块领引股指持续下跌。国家对房市的调控力度和持续时间,将决定股市及期指的走向。本文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房地产市场调控,进而寻找股指期货中期投资机会。

  中国房地产市场表现出1985年日本房市泡沫初期特征

  目前中国房市及相关方面表现与1985年日本房市泡沫初期呈现的特征很相似。一是中日都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二是出口受阻促使中日经济模式都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三是中日都存在较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和日元都面临很大的升值压力。三是除银行外,中日都有一股重要力量在房市泡沫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且都和土地有关。中国地方政府通过出售土地获得经济发展资金,是房市的最大庄家。日本企业是土地的净买入方,其土地购买量占家庭出让土地量的比重最高达到70%。四是中日都处于城镇化进程以及人口红利获益阶段,房市具有稳定的刚性需求。从以上相似特征可以看出,中国已经进入房市泡沫形成初期。

  中国调控房市时机适宜

  虽然中国房市仅处于泡沫初期,但其隐患以及潜在的危害性可能超过日本。2009年中国实施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时,地方政府为筹措资金产生了大量的城投债,即把土地以公司资产形式作抵押以获取银行贷款。据估计,城投债已贷出和续贷规模超过10亿元。如果中国房地产泡沫继续膨胀,城投债规模继续无节制地扩大,一旦中国房市泡沫破灭,地方政府将面临资不抵债的风险。同时,目前全球正处于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前夜,各国都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能源、新技术,并制定新产业标准,以期在未来处于科技领先地位。中国房市泡沫的膨胀,将挤占社会资金流向房市,减缓中国技术革新的步伐。此外,中国要在2010年达成“调结构”和“抗通胀”的目标,调控房市是重要一环。

  在此背景下,如何遏制中国房地产泡沫将成为关键,在泡沫初期调控房市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将是最小的。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率达到11.9%,为房市调控创造了条件,而且目前全球经济保持稳健复苏,中国出口增长可以缓冲经济硬着陆,可以说二季度是调控房市的最佳时机。

  房市调整或分三阶段逐步进行

  结合各方面观点,房市调整或分三阶段逐步进行。第一阶段是抑制房贷规模。具体包括调整首付比例、限制第三套房贷款等,此外还可使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调节,最终目的是要减少对房市的资金供给量。从以往的经验看,第一阶段措施很难引导房价大幅下挫,房市成交量萎缩、房价微调将是理想目标。第二阶段措施为征收房产税,目前国家已经在研究相关政策,并计划在京沪等四城市试点,预计征税措施要等到一阶段调控效果反馈后才会实施。征收房产税不仅可以调控房价,还会为地方政府寻找到新的资金来源,对防范城投债风险有积极意义,也为国家调整土地政策打下基础。一般在第二阶段,房市价格将有较大幅度回落。第三阶段以调整土地政策为主,通过调整土地政策,地方政府将逐步减弱对房市的影响力,改革地方政府过度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

  房市调控对股市的影响

  由于房市调控影响到银行业和房地产业,从而影响到股市大盘走势。从时间周期看,房市调控前两个阶段很可能在2010年完成,第三阶段土地政策转变有可能会持续1—2年时间。但这不意味着未来1—2年股市都将低迷。根据经济循环理论,通常在经济衰退初期,股市跌幅将为衰退期总跌幅的80%左右。截至5月5日,房地产指数自最高点的跌幅为60%,金融指数跌幅为45%。如果最终房价回归至2008年年底的最低点,那么房地产指数的跌幅将达到80%,金融指数的跌幅将达到60%。届时上证指数将会回归至2400点,而沪深300指数将跌至2500点。不过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区域经济振兴以及新能源政策等利好因素对大盘的支撑,估计上证指数在2600点、沪深300指数在2800点可能会形成2010年低点。

  股指期货的投资机会

  通过以上分析,预计未来股指期货主力IF1005合约跌至2800一线的可能性较大。不过在操作上投资者应把握介入时机,中期看空并不意味着立即做空。到5月初,金融和房地产板块都已有较大幅度调整,短期有技术性反弹需求,投资者待股指期货短期反弹后逢高做空为宜,并关注IF1005合约在3095阻力位的表现。

责任编辑:姚晓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