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表现抢眼的同时,另一市场正在迎头赶上,值得投资者关注。 今年下半年以来,商品期货市场的热度逐步升温。金价刚刚创出历史新高,国内特色品种玻璃期货价格一路走高、刷新上市纪录。此外,玉米期货价格逼近历史高点,铁矿石期货涨幅惊人,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期货涨势仍在延续,商品市场早已多点开花。 全球经济复苏和美元走弱是本轮商品走强的两大驱动因素。在业内人士看来,商品市场未来有望延续整体易涨难跌的态势,其中的一些结构性机会更是不容小觑。 黄金、玻璃期价已破历史纪录 8月7日,COMEX黄金期货主力合约盘中创出2089.2美元/盎司新高,将曾经的高点、2011年的1920美元远远甩在身后,尽管最近几日市场有所回调,最新价仍在2000美元附近。而上期所黄金期货自5月下旬起就在一路刷新历史纪录,主力合约本月最高突破450元/克。 如果说金价上涨背后还有很多基本面外的复杂原因,那与黄金没什么关系的玻璃期货,它的上涨则要简单纯粹得多,玻璃期货近期涨势如虹,短短三个多月涨幅近50%,1900元/吨以上的价格同样创出了历史新高。 黄金、玻璃是本轮商品期货价格上涨中最为突出的品种,如果仅从阶段涨幅看,很多品种的表现也并不逊色多少,可以说涨价已经成为当前商品市场的主旋律。 从年内涨幅看,铁矿石涨幅排名首位,涨幅超过50%。液化石油气紧随其后,主力合约年内涨幅为48.31%。白银年内涨幅接近40%,玻璃和黄金的涨幅也都超过了20%。 还有一些品种也格外引人关注,例如玉米期货,年内期价几乎一路上行,大有冲击2015年历史高位的势头。有色金属近期几乎全线走强,率先上涨的沪铜3月底至今涨幅已达33%。 两大驱动因素推动商品走强 南华期货商品分析师顾双飞指出,二季度大宗商品的上涨驱动主要有两方面动因: 一方面因素的确是得益于我国二季度以来经济的强势复苏,并且目前来看这样的势头依然没有放缓的迹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制造业PMI数据均已基本复苏至疫情前水平);另一方面,美元在二季度的走弱也在相当程度上助推了大宗商品的价格涨势(美元指数的走势拐点发生在今年3月中旬),而本轮有色金属、贵金属、甚至铁矿石的反转的启动时间也恰好正在今年3月20号左右,时间节点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因此在把握未来大宗商品的投资机会时,我们认为依然需要关注这两条主线逻辑:首先我们看第一条,需求的恢复在短期内仍将强势延续,其实受制于今年超长雨季的影响,大部分基建相关大宗商品的在6-7月份需求是不及往年同期水平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时滞(比如螺纹钢、沥青等大宗的终端消费),未来金九银十的消费预期依然存在,甚至会有弥补前几个月减量的需要。另外第二条主线驱动逻辑就是美元的走势,很明显,和国外定价机制挂钩程度较高的工业品受其影响更大,后续我们同样需要关注美元指数的走向,美联储的无限量QE刺激政策以及美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对美元的价值体系构成了极大的挑战,黄金和人民币资产的走强和这也有莫大的关系,这样的趋势短期难以看到反转的迹象。以上种种,是大部分大宗商品所面临的共生环境,商品期货短期易涨难跌的格局难以发生改变。”顾双飞说。 具体到个体差异,鉴于未来需求端的边际增量还会持续存在,顾双飞认为应该着重关注一些供给弹性相对较差的大宗商品,从库存水平看有色金属未来这样的供需错配机会仍然存在,而以原油为主的能化系品种,虽然当前价格有较大的安全边际(毕竟已经处于复苏周期),但高企的库存现状可能会让这样的反转周期有相当程度的滞后。黑色系(成材端)供需两旺格局或依然延续,供应弹性同样很大,需要关注9月份能否有效启动去库周期。农产品相对独立一些,在今年极端天气偏多的情况下,除了几个个别强势的品种,大部分农产品未来下跌空间预计也非常有限。 能化系商品能否接力? 大宗商品市场整体走强,号称大宗商品之王的原油在此次反弹中却相对滞后,疫情对交运相关的燃油需求影响不小。6月至今,纽约原油价格累计涨幅不足10%,几乎原地踏步。8月19日晚间,国际原油价格再次出现调整,截至记者发稿时跌幅近1%。油价疲软还让整个能化系商品都步履维艰,化工品罕见地在本轮上涨中掉队。 东证衍生品研究院能化分析师安紫薇表示,原油价格自7月以来维持缓慢爬升的趋势,整体维持低波动的状态。从供需基本面来看,需求端自7月以来出现边际转弱的迹象。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在二季度对油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当前政策套利窗口关闭,投机性囤油造成库存高企大大减弱中国买家的购买意愿。尽管海外疫情反弹尚未造成需求的二次下滑,但对恢复的节奏仍然产生负面的影响,美国成品油消费反弹自7月以来明显放缓,表明需求恢复度过了自解封以来的快速恢复期,进入到缓慢复苏阶段,在夏季传统需求旺季中需求恢复速度不及预期使得主流机构IEA和OPEC均下调了2020年的需求预期。 “油价在此前触底反弹的过程中已经充分反映了供需基本面改善的预期,因此当供需基本面无法提供进一步的利好支撑的情况下,油价也显得上涨乏力,若短期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引发风险偏好转向,油价面临的回调压力也将加大。”她提醒。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