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求是》杂志刊登了农业部原副部长万宝瑞关于《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根本途径》的文章,这是难得的权威声音。文中包括了作为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的他,在长期的调查研究中,对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的全面思考。 第一,为什么中国大豆市场需求旺盛,而国产大豆却发展受阻?中国是世界大豆原产地,也是世界生产大国、出口大国,为什么如今却成为进口大国,在世界市场丧失了话语权。为什么大豆主产区的农民经营惨淡,大豆主产区的企业停工待料,国库豆满为患,而美国大豆却乘虚而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洋大豆的涌入,我们应该思考在国际化条件下,国家、大豆产业和主产区加工企业该做什么? 我研究过美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史,政府的扶持政策对大豆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该学习美国抓农业的经验了。美国的大豆产业协会、大豆产业基金会、大豆出口协会在大豆产业开拓国外市场中发挥了纽带作用。中粮当年以出口国产大豆为主业,曾经是中国大豆出口的龙头,而今却成为进口洋大豆最多的企业。“一盘散沙”的农户,“孤军奋战”的主产区加工企业,只能成为垄断粮商的牺牲品。 第二,“四化”反映了中国大豆产业现代化的客观走势。当今世界的市场竞争,已经不是产品与产品、企业对企业的争斗,而是国家之间产业链与产业链的抗衡。中洋大豆之争,不再是数量的对比,也不是中外加工企业竞争,而是两个国家大豆产业链之间的抗衡。 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中国政府的责任不只在于“催种催收”,更重要的是要按照国际化趋势整合、强化中国的大豆产业链。中国悠久的大豆生产经验,优良的大豆品种,勤劳的农民,艰苦奋斗的加工企业,强大的国家储备,都是中国大豆产业重新崛起的最宝贵财富。 第三,关于主产区加工企业联合采购和加工国产大豆配额,只是民族加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极有必要又切实可行,亟待政府部门拿出具体政策。任何时候,企业的联合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政府要关心民族产业的兴衰。贸易是国家之间利益的博弈,只有自信、自主的国家才能恰当地利用国际贸易原则保护本国利益。贸易原则是为进口国家捍卫本国产业服务的,不是“软骨病人”的滋补品。 关于联合采购需要国家出台进口大豆的贷款、结算和物流的配套政策,关于配额,关键在价格,中国的非转基因大豆应该和美国的非转基因大豆价格相当。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