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昨日在“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长期困扰我国股市的所谓牛短熊长,也就是脉冲式的市场正在消失,更加理性的市场为IPO常态化发行和投资者保护提供了基础,证监会加快推进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形成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A股历史上的牛短熊长 中航证券报告显示,20多年以来,A股市场长期暴涨暴跌,牛短熊长成为市场的常态,沪深300指数于2002年1月4日推出至今,经历了6 轮牛市和6 轮熊市,从牛熊市持续的时间来看,牛市平均持续时间 18.15 个月,熊市平均持续 17.6 个月,这个结果看起来牛市的时间长于熊市,似乎与 A 股牛短熊长的印象不符,这是因为前面提到的划分周期的方式,许多横盘震荡的时间被加到了牛市的时长里,如果仅统计集中上涨的时间,那么沪深300牛市的持续时间会更短。 在相同的时间段内,美股标普 500 指数经历4轮牛市5轮熊市,牛市平均持续 49.24个月,熊市平均持续仅 9.23个月,是典型的熊短牛长,与沪深300 指数差别明显。 其他几个发达市场的指数在相同的时间段内,英国富时100 指数牛市平均持续 52.1个月,熊市平均持续 16.28个月;日本东证指数牛市平均持续 24.77 个月,熊市平均持续 18.48个月;韩国综合指数牛市平均持续 26.84个月,熊市平均持续 7.54个月;台湾加权指数牛市平均持续 30.38个月,熊市平均持续 7.4个月。对比下来发现,发达市场的指数牛市持续的时间普遍远远长于熊市,其中美国标普500指数牛市持续的时间是熊市的5.33倍,而沪深300 指数牛市持续时间仅为熊市的1.03倍。 总的来说,A 股以沪深 300 指数为例,呈现出典型的牛短熊长的特征,与发达国家及地区市场的代表性指数对比,A 股沪深 300 指数牛市持续的时间更短,熊市更长,而牛市的涨幅和熊市的跌幅都要大于发达市场,波动性更强。 牛短熊长有望终结 中航证券认为,2016年以来个人投资者的收益显著差于公募基金,加速了个人投资者借助专业机构进行A股投资的进程,加速了去散户化的进程。公募基金和指数基金愈发受到市场重视,被动投资将降低市场波动。2020 年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不仅没有因疫情而放缓,反而进一步加快。北上资金青睐的绩优龙头股大幅跑赢大盘,核心资产投资风格引领市场。外资配置 A 股的比例较其他市场依然偏低,A 股市场将迎来更多海外主动资金增配。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转移提供增量资金,与产业升级、直接融资发展形成正向循环,助推股市趋势稳健上行。拓宽科技企业上市渠道支持产业升级,资本市场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中航证券认为上述因素或导致2020年成为A股牛短熊长的终结之年。 国盛证券认为,近年来,随着国内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外资持续流入并成为A股市场最重要的增量资金之一。与公募、险资已成“三足鼎立”之势。近3年北上年度净流入在2000-3500亿,考虑到2019年的三大国际指数扩容,2020年仅有富时罗素从15%提升至25%,指数扩容步伐已有所放缓,预计全年流入规模不及2019年。其次,疫情爆发、中美关系趋紧等不确定性因素都对外资流入形成一定冲击。考虑到下半年全球疫情有望逐步得到控制,各国有序复工复产,外部扰动削减,北上资金将保持回流态势。预计全年外资净流入2000~3000亿。从长期来看,A股当前的外资占比远低于海外市场,外资入场初级阶段判断不变,“水往低处流”仍是大趋势。参考台韩,国际指数纳入不仅仅是一个指数意义,更类似一个全球资产配置的认证书,外资入场步伐并不会因指数扩容暂停而停止。MSCI扩容间隔期,外资仍会保持单边持续流入趋势。此外,交易型资金主导的短期大进大出不必过度关注,配置型外资的长期流入才是关键。 东北证券认为,A股已经进入机构化时代。散户资金逐步转成机构资金。2015年以来,散户的持仓占比和交易活跃度下降。散户持仓占总市值的比例从26%减少到19%;机构资金占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从22%增加到31%,机构资金内部,外资占比从3%迅猛增长到20%。机构资金占据主导,机构投资者的配置方向就是市场表现最强方向。2019年来,每一轮上行均是外资+公募+险资多轮驱动,均是“民变兵”的结果。配置上,公募超配消费科技,外资青睐核心资产;近三年来外资增配标的和公募重仓股均表现较好,牛市优异熊市抗跌,“兵民”的配置就是市场的最强方向。机构资金是后续市场资金演绎的核心。居民和长期资金入市空间可能近20万亿。保守预计本轮居民资金、险资、外资等资金入市规模超过17.5万亿,3月23日至今各类长期资金已经入市1.55万亿。借鉴上轮牛市银证转账、公募、险资月均入市规模测算,本轮牛市持续的时间在17-55个月之间。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