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生猪养殖企业动辄上百亿元的盈利刷新了市场认知,然而随着行业产能逐步恢复,养猪人“躺赚”的好日子难长久延续。 进入9月份以来,伴随猪价震荡向下调整,市场对于本轮超强上行周期何时见顶的关注度日渐升温。近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通过对行业龙头企业、中小散户、下游屠宰企业及行业协会、分析师多方采访了解到,虽然当前国内生猪存栏量尚未恢复到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前的水平,但业内对于猪价将进入下行轨道的观点确立,本轮周期拐点已至,养殖企业利润也将逐步缩水。不过,在疫情等不确定因素作用下,猪价降至盈亏平衡位置仍需较长时间。 散户“扩容” 复养依然谨慎 经历一年多的缓慢复养,河南新乡原阳县养殖户刘红(化名)家的生猪存栏规模,终于回到了非洲猪瘟疫情出现之前200头的水平。 “虽然猪价这段时间稍微跌了点,但仍是高位。按照目前17.5元/斤左右的价格,一头猪喂到300多斤,还能赚2000多元。”对比2019年春节前猪圈中冷清的场面,如今刘红家栏中又热闹起来。她笑言到,这两年猪卖到天价,养猪人日子应该都不错,今年怎么着也得赚几十万元。“早前三四块一斤的猪也卖过,现在猪价是比前段时间掉了点,但也不是什么大的浮动,还是能赚不少钱的。” 虽然满足于当前的盈利水平,但交流中,刘红也透露出对复养的谨慎情绪。 她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随着猪价上行,十里八乡复养的人开始多得不像样,一些原来从没养过猪的农民,也会买来几头母猪开始试养。“往年一头仔猪也就三五百元,现在刚落地的猪娃就要300元,出满月的仔猪可以卖到1600元以上,这些新养殖户只要能成功配种生下仔猪,就能赚钱了。” 周边乡亲投资养猪积极性高涨,难免让从业多年的刘红提高警觉。“养得多了,价格不就掉了。” 她坦言,看目前市场形势,到明年下半年猪价就不会太好了,所以自家不打算再扩展产能,就坚持自繁自养。谨慎养殖的考虑,一方面是怕后面价格掉下来;另一方面也怕再出现非洲猪瘟疫情。“现在政策对大猪场的扶持比较多,像我们这种小户没什么利好。都是从疫情那波火坑里爬出来的,现在同行都不敢贸然扩产,怕再掉进去。”她说。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汪村镇的养殖户叶磊(化名),就是刘红口中的养殖新人。 与河南地区养殖氛围浓厚不同,叶磊所在的汪村镇早前并无人养猪。2019年,眼看猪价高企,想要发家致富的叶磊采买了五六头母猪,开始通过自繁自养的模式储备产能,目前存栏母猪规模已经达到30头。 “母猪从怀孕到生小猪的过程要5个月,所以去年精力主要是培育母猪,没赚到什么钱。一般一头母猪养殖饲料成本要3000块,现在周边一头20斤左右的仔猪售价在1000元,按照母猪一窝生10头仔猪算,就能赚7000元。”叶磊盘算自家养猪的盈利同时,也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坦言,不打算在养猪上再投入太多,感觉后期风险太大,还是坚持自繁自养比较稳妥。 “现在小养殖户采用的多是生产效率非常低的三元母猪进行养殖,但市场二元母猪量太少,价格也高,他们也没有办法。”国内一不具名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人士谈及当前行业情况时称,由于目前仔猪价格依然处于高位,即使散户用三元母猪进行繁殖,依然可以实现盈利。此外,也有不少散户由于没有疫情防控措施,只能采买大一点的仔猪赌行情,稍微养大一点就出手,赚个差价。 卓创分析师张莉莉也称,目前市场价位情况下,散户再介入风险已经很大。 她表示,正常年份仔猪价格在300-600元的水平,而现在头均价要1500元以上。目前二元母猪要5000多元一头,六七头母猪就需3万元成本。“本身一头猪一辈子吃的饲料钱也就800-1000元,现在成本过高。散户在当下投入仔猪,得保证六个月以后市场价格不跌破13-14元才有可能盈利。而二元母猪从养殖到配种再到出仔猪要四个月,养成商品猪更要一年的时间,一年后行情更是无法把控的。” 缺猪缓解 寡头布局成效显现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较低的问题,是造成市场价格周期波动影响显著的主要因素。然而,在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伴随过去一年多以来猪价超强上行周期的市场表现看,规模化企业对于市场产能变化的影响力正迅速提升。 “全国来看,新进养殖户的现象还是不太普遍的。目前养殖成本太高,再加上包括饲料和生物安全防控的成本,普通农民很难承受高成本投入。”张莉莉谈及目前市场中小散户的复养问题时称,虽然目前高价下盈利丰厚,大家都想赚钱,中小散户也有不断进入的群体,但这肯定不是主流。对市场产能恢复起到决定性作用,更多还是资金量较大、抗风险能力更强的龙头企业。现阶段,中小散户复产的情况确实存在,但不论从哪方面条件看都不占优势,散户数量整体还是在减少。 2019年三季度以来,无论是行业老将温氏、牧原,还是新兵万科、阿里等,都陆续宣布了一系列产能扩张计划,而随着项目落地,国内市场缺猪的现象已然缓解。 “虽然没有很清晰的数据,但是从市场大体情况看,目前产能恢复情况是比较好的。”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仔猪的产出量已经增大,比疫情严重时好转了很多,但尚未恢复到疫情以前水平。从母猪存栏提升到产出猪仔,再到形成商品猪,这中间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母猪、仔猪存栏量提升后,不会在短时间就有大量的肉猪产出。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已于2019年10月实现首次环比转正,2020年7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8%,连续6个月增长;同比增长13.1%,这是自2018年4月份以来首次实现同比增速转正。7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连续10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0.3%。 据卓创数据,2019年10月份开始,湖南生猪养殖行业开始批量复产,规模场前期多采用商转母方式,小散户多“自我疗伤”式的复产。根据生猪产业生产周期推算,2020年9月开始,产能开始释放,截至年底,产能释放逐渐扩大,预计年末湖南生猪产能恢复至正常年份的60%-70%。当前新冠疫情得以防控,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规模养殖单位养殖补栏积极性较高,加之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预计2020年末该省能繁母猪存栏量将达到380万头左右,生猪存栏达到2800万头左右。 “从存栏数据看,确实我国生猪存栏量的恢复是比较快的。目前河南已恢复到正常情况的85%,母猪存栏也恢复超过80%。河南是养猪大省,大企业产能恢复力量比较大,加上政府支持效果显著,目前存栏量恢复情况在全国属于第一位。”河南肉类协会会长刘承信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市场供应缺口有所缩减,但不得不看到,市场依然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前期南方地区的洪水灾情就对生猪产能恢复形成了一定不利影响,而非洲猪瘟疫情在全国也有零星发生,有些地区虽然复养了,但复养后风险比较大,一些区域复养的不成功率甚至达到40%-50%。 上述不具名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人士也表示,虽然大多数养殖户还是用三元母猪充当种猪,市场上母猪的数量确实已经出现连续增长,但是生猪供给量整体还是不足的状态。大企业目前都在扩张产能,虽然项目建设速度可以提上来,但种猪的补量过程还是比较缓慢的,具体缺口什么时候能补齐还是未知。 屠企规模减半 集中度将提升 从近期密集披露的生猪养殖上市公司8月份数据来看,企业单位出栏量有增有减,整体变化幅度不大。不过当前终端需求欠佳,屠宰厂开工水平低位的问题依然凸显。 “从去年以来,生猪养殖下游的屠宰和深加工企业生存环境就比较困难。猪价高,销价不可能按照猪价上涨的幅度一样上涨,市场还有接受程度的问题。所以在目前价位上,大部分屠宰企业是亏损的。”刘承信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一般情况下,生猪价格在每斤7、8元左右的时候,屠宰企业才能恢复到盈利水平。当前市场情况下,虽然深加工还有点盈利,但肉价高,成本高,盈利情况也不好。 刘承信称,目前国内屠宰量下降很厉害,比去年同期已下降50%左右。“企业的屠宰量减少了,过去能宰四五千头的,现在宰一两千头。过去能宰四五百头的,现在宰百十头。大多企业为了维持基本客户,赔本也得干。” 据卓创监测数据统计,2017-2019年非洲猪瘟发生前,屠宰企业开工率维持在40%-60%之间,疫情发生后,开工率降至30%以下,且2020年1-8月开工率不足20%。但从过去5年开工率走势看,四季度开工率均呈现快速提升的态势,目前受新冠疫情影响,卓创预计2020年四季度提振有限,国内屠宰企业开工率或涨至20%。 作为国内肉类加工行业的龙头,双汇发展相关人士与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交流时称,近两年国内屠宰企业规模确实有所缩减。按照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行业企业数量已经从2018年的一万多家,缩减到五千多家。这其中,除生猪价格上行,屠宰企业盈利水平欠佳的因素外,也与非洲猪瘟疫情下,国家相关部门为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市场管控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近两年生猪价格高企的背景下,屠宰加工企业也加强了向上游的布局。今年5月,双汇发展就曾公告筹划定增募资70亿元,用于生猪养殖产能建设项目等。 “企业发展养殖板块并不是为了从养殖盈利,还是为了和主业配套。随着行业规模化发展越来越高,如果企业自身一点在上游的产能布局都没有,受前端的制约就会比较大。适当布局上游,可以提高对前端的议价能力,对成本起到一定调节作用。”上述双汇发展人士表示,过去一年多以来生猪价格的高位运行,对下游屠宰企业产生成本冲击,不过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以往不规范屠宰的企业退出市场,减少私屠烂宰现象,大企业集中度获得提升。从公司财报也可以看出,虽然猪价高位运行,市场供应量缩减,但双汇生鲜品的销量并未有显著下滑,这与疫情下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提升,对于品牌产品需求增大不无关联。 拐点已至 疫情“黑天鹅”尚存 随着市场产能逐步恢复,目前生猪养殖上下游对于周期下行拐点到来的观点已基本确立。 “往年生猪出栏均价最高也就在25元/公斤左右,而本轮周期的猪价高位震荡保持在35元-40元/公斤,这一价位太高,也持续太久,这种现象注定不是一个可以长期存续的过程。”温氏股份相关人士表示,随着行业产能的慢慢恢复,猪价必然会下行,回到正常的利润状态,这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的周期,不用太悲观。 他分析认为,从猪价本身看,去年国内生猪出栏价格一度超过40元/公斤,已是周期最高点。今年虽然在7月份前后价格又一度冲高,但没有超过之前高位水平,这只能说明市场产能的恢复还是受到一定影响,高价持续时间比较长,产能反弹的高度也比较高,但高位已经过去。“虽然去年9月份母猪存栏拐点的数据不算特别充分,但算是一个逐步筑底的过程。从目前市场母猪存栏情况看,生猪价格的拐点应该是已经出现了。” 搜猪网分析师冯永辉也称,去年9月份是官方公布的母猪出栏数据拐点。按照生理周期推算,今年8、9、10三个月期间会出现生猪价格拐点。现在已经进入9月份,目前看生猪价格还比较坚挺,没出现大幅度下跌。所以真正对出栏量影响比较大的因素还没有出现,可能到十月份趋势才会更加明朗。官方数据显示,目前行业产能已经比最低时恢复了25%以上,市场对于猪价走势的方向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幅度略有不同,基本时间点可以确定是在十月份。 “生猪市场的拐点不是精确值,产能拐点受到很多其他因素影响,比如疫情,季节性需求变化,和养猪人阶段性出栏积极性等。现在各种因素参杂在一起,导致市场产能恢复的持续情况存在不确定性。例如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仍零星发生。虽然不能说疫情是影响周期变化的主要因素,但最终疫情情况会体现在价格上。在分析价格走势的时候,把这个因素忽略掉是不现实的。”他说。 张莉莉也认为,按照大企业披露的建设周期和生产速度,差不多到目前就是本轮猪周期的下行拐点。大部分产能都在去年9月份前后投产,最快一年能形成产能,市场产能的恢复情况也确实比较明显。 她也强调,目前非洲猪瘟疫情还是持续存在的。即使在疫情稳定的情况下,本轮周期回到盈亏平衡最早也要到明年年底。过往猪周期从高点跌至低位也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这轮周期高点太高,所以持续时间会更长。 养殖企业或尚存逾一年盈利期 采访中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当前生猪价格存在下行趋势,但对于养殖企业的盈利情况尚无需过分悲观。 “价格影响因素除了供应还有需求,所以猪价出现下跌也肯定是震荡的过程。排除非瘟等因素影响,按照正常推算,养殖企业达到盈亏平衡点至少也要到后年,在此之前首先市场产能要先恢复到正常水平。产能恢复一年以后,才能说价格回到正常价位。所以养猪企业亏损的问题还太遥远。”冯永辉称。 张莉莉也表示,国内生猪价格能不能跌回到以前的低点,还要看市场的情况。非洲猪瘟企业在我国出现后,养殖企业生物防疫等成本都在提升。往年正常自繁自养企业的完全成本大概在6.5元/头左右,这一成本随着南北方、大小企业差异而各有不同,而目前即使是规模企业,养殖成本也高于这一水平。所以预计明年年底前,如果没有大的疫情,生猪出栏均价或可以回到10元/斤以内的正常水平。目前部分地方疫情还有零星发生,对整体产能有一定影响,也会延后供需平衡到来的时间。 华西证券农林牧渔首席分析师周莎则认为,今年国内生猪出栏总量大约在4亿头左右,而非洲猪瘟发生前市场年出栏量大概在7亿头左右。预计2022年国内产能能够恢复到非瘟前的水平,本轮猪周期下行也将持续到至少2022年。2021年养殖企业依然存有盈利,但盈利水平会大幅下滑,到了2022年全行业将面临亏损。 她认为,在即将到来的猪价下行周期,玉米、豆粕的需求将随着生猪存栏量的快速恢复而同比例增加。在未来2到3年的漫长下行周期中,生猪养殖企业将遭遇“猪价下跌”、“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制而异常艰难。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