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玉米期价一路大涨,从年初的最低点1800元/吨不断反弹,1月份突破2000元/吨关口,4月份突破2100元/吨关口,7月份突破2200元/吨关口,8月份突破2300元/吨关口。截至9月11日收盘,主力合约玉米2101报收2398元/吨,上涨1.18%,盘中最高触及2401元每吨,目前已攀至5年多以来的高位。业内一致认为,供需缺口扩大是今年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 我们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最近炒作的台风影响,以及需要、库存和进口。 1、台风“三连击”影响 半个月内接连三个台风影响东北地区,气象专家表示,这种情况为历史首次。 东北是玉米作物的黄金生产区,每年玉米总产量达到了1.06亿吨左右,而全国玉米总产2.54亿吨。今年受大豆振兴计划的影响,东北玉米种植面积已经有所减少。而随着新粮玉米上市之际,东北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台风三连击。继8号的“巴威”,9号的“美莎克”,10号的“海神”台风相继光临东北。东北不少地方玉米水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伏,目前“海神”号也已退出,但是经过这三轮台风的影响,造成的部分地区玉米减产和延迟上市已成定局,由此带来的惜售挺价心态或将加强。 最近各大小机构都集中在东北产区,调研台风对玉米致灾程度,但目前的数据口径差距较大,从350万吨到1000万吨的预测不一,具体减产情况仍有待时日明朗。但倒伏玉米后期收割难度增加、容重和质量下降已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市场对优质玉米的后期走势大为乐观。 2、玉米需求缺口扩大? 按照国家粮食交易中心8月发布的供需月报数据,2019/2020年度,国内玉米供需缺口为2618万吨。不过,部分市场观点认为,实际的供需缺口可能更大一些。象屿集团金象生化副总经理侯国利在2020年中国玉米产业大会上表示,玉米总缺口大概是4000万吨到5000万吨。 目前,养殖业得到大力扶持,而且恢复显著,南方云贵川等地养殖户需求量开始增加,需求的增加使得饲料市场再次受到供需刺激,饲企收购意愿加强。饲料粮相对优质,价格相对较高,这也是玉米市场价格的强力支撑。 根据农村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七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加了4.8%,同比增长了13.1%,7月份蛋鸡存栏量达到了13.99亿只,较上月增加了0.26亿只,增幅为1.89%。目前东北、华北的玉米平均收购价已分别达到2150元/吨和2400元/吨左右,比年初上涨约30%。 3、玉米库存清零 拍卖大量流拍 过去,由于我国玉米收储价格较高,导致玉米产量较高,行业供给过剩,库存积压严重。2016年开始,我国开始积极调整玉米种植结构,调减“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同时多次进行临储拍卖,以满足市场需求。在本轮临储玉米拍卖之前,国家临储玉米库存到底多少,没有确切的数据,但从各机构统计的数据来看,2.5或者2.6亿吨是比较符合历年临储和拍卖规模的。 一方面玉米市场缺口大,另一方面玉米拍卖大量流拍,引发市场对“缺粮说”的质疑。截至目前,本周仍无临储玉米拍卖公告出台,市场分析机构预计2020年临储玉米拍卖很有可能就此结束。据统计,今年国家连续15周向市场投放临储玉米共6000万吨,累计成交5700万吨。同时,临储玉米拍卖不仅成交大面积遇冷,而且溢价幅度也明显回调,不少粮源更是以底价成交,其中辽宁省成交的粮源全部为底价成交,吉林省最高溢价60元/吨(2016年产二等粮),仅内蒙古自治区溢价情况相对较好,除三等粮之外,其余粮源最高溢价仍可达到160~210元/吨。 4、进口收窄供需缺口 据市场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订购下个市场年度美国玉米超900万吨,且买盘量存在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大量的进口买盘,意味着新季我国玉米供需缺口将大为缩窄;此外还有进口高粱和大麦供应。根据当前的船期数据推测,预计9月份美国玉米到港量84万吨,美国高粱到港量30万吨,进口大麦到货量在60-70万吨。 9月玉米供需形势分析 农业农村部发布,本月估计,2019/20年度,中国玉米进口量调增至700万吨,比上月估计数增加100万吨,年度结余变化相应调整,主要原因是来自美国的玉米进口订单大幅增加,并将陆续运抵入关。国内玉米价格区间上调至每吨1900-2000元,比此前估计区间上调50元。 至9月3日,2020年国家政策性玉米销售累计成交超过6500万吨,随着政策性玉米出库量增加,加上新玉米陆续上市及进口到港量增加,后期市场供应充足。 本月预测,2020/21年度,中国玉米产量2.65亿吨,比上月预测数下调180万吨,主要原因是台风造成东北部分地区玉米倒伏、单产小幅下降。但由于玉米单产已经基本形成,台风灾害影响较为有限,年度玉米产量稳中有增的趋势未变。进口量调增至700万吨,比上月预测数增加200万吨,主要原因是来自美国的进口将大幅增加。玉米消费预测维持上月不变。 未来玉米价格会涨吗?玉米大会专家解读 9月10日,从“2020中国玉米产业大会”上了解到,今年国际市场谷物供应充足,国内玉米库存下降,预计市场需求增加,国内玉米进口将变为趋势。近几年,全球玉米供需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与2019年相比,今年全球玉米需求略增200万吨左右,除了中国和欧洲市场之外,全球其他市场的需求增量基本相对饱和。 全国畜牧总站王宗礼:今年玉米供应整体有保障 玉米产需形势将与2019年相当 全国畜牧总站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秘书长王宗礼表示,近十年来,玉米年产量从2009年的1.73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2.6亿吨,增幅达51%;国内玉米供需经历了长期供应不足,阶段性供求过剩,再到现阶段偏紧三个阶段,这些变化必将对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7月上旬,中国饲料工业协会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对今年玉米供需作出了初步研判:受玉米价格回归,养殖业和深加工业成本降低等因素影响,国内玉米库存持续消化,但供应整体有保障。今年我国饲用玉米消耗量将维持在2019年的1.8亿吨左右的水平,玉米产需形势将与2019年相当。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李喜贵:今年玉米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李喜贵表示,部分分析机构认为,2019/20年度玉米产需缺口4000万吨左右。随着临储玉米存量下降,一些市场主体的心理预期发生变化,积极参与拍卖囤粮待售,无形放大产需缺口。但是,这种按临储玉米消化数量推断产需缺口的想法是不科学,比如,企业多存一个月玉米,就感觉是扩大了2000万吨左右的缺口,实际是粮食库存“搬家”。2018年和2020 年都属于企业增库存周期。从表中可以看出,5月28日以来国家组织14次拍卖,共成交玉米5550万吨,估计已经销售的玉米结转到10月份之后消费的数量大约3000~3500万吨,反过来看,结转对下年度的玉米供应是有利的。李喜贵预计,受供求偏紧影响玉米价格总体方向是上涨的,保持高位运行也是正常的,但2020年价格上涨潜力被透支不少,后期上涨不一定能给出很大空间,而且价格波动幅度比较大。 路易达孚杲修春:疫情下全球玉米供需平衡 国内进口预计增加 路易达孚(中国)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北亚区谷物部总经理杲修春指出,从全球玉米主要供给地来看,巴西市场过去几年玉米播种面积连续大幅度增加,产量也出现大幅度增加;美国玉米产量也不断增加。当前,预计美国农业部(USDA)6月份预计的玉米种植面积可能有所低估,从目前的市场调研数据来看,预计比美国已经公布的数据多96.5万英亩。美国市场需求方面,受疫情影响,乙醇需求明显下降,市场仍处于严重供过于求格局。从当前正在进行田间作物的考察来看,预计今年美国玉米单产可能达到179.7蒲式耳的高位水平。如果单产接近趋势单产,美国的玉米产量比之前的最高纪录还要多2亿蒲式耳左右。美国玉米市场处于严重的供过于求格局。杲修春称,从全球玉米整体供需情况来看,今年世界玉米供需处于严重供过于求的格局。如果中国放开进口,全球玉米供给完全可以满足中国市场需求,也可以满足全球市场。他认为,未来国内玉米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是中国的进口规模以及进口量的多少,这取决于国家政策等情况。整体来看,国内玉米市场相对确定的情况是,未来国内玉米的供需可能依靠大量的进口以及部分小麦、水稻的替代,另外,国内玉米绝对价格的上涨也会抑制工业消费需求。国内玉米的供需情况虽然处于相对紧张的局面,但并不意味着国内玉米价格会继续大幅度上涨。 注:以上内容仅提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七禾研究 翁建平编辑整理 七禾网研究中心合作、咨询电话:0571-88212938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七禾网公众号!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