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市场整体上走出了震荡调整的走势,临近国庆节,投资者交投较低迷,很多人担心国庆节期间欧美股市会继续大跌,会对A股市场节后的开盘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过去节假日之前的市场表现来看,往往都是缩量整理的态势。 近期A股市场的调整,我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是欧美市场出现二次大跌,之前的观点中我反复给大家强调,小心欧洲美国股市二次大跌的风险,因为美股这一轮的上涨实际上并没有强劲的经济面回升,是美联储大量的放水所催生的资产泡沫,纳斯达克指数在科技股不断创新高的推动之下创出历史新高,这本身就是资产泡沫的表现。当然资产泡沫何时出现破裂,需要一根针来扎破,而且美国的疫情依然是非常严重,欧美疫情都出现了二次反弹的迹象,美国国会对于新一轮的经济刺激计划分歧较大,短期之内很难有成果,这也导致了市场的走势出现了较大的下跌。 现在美国的疫情依然严重,导致美国失业率较高。目前仍有近3000万美国人在领取失业救济,远高于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他们将再次面临困境。美国在疫情控制方面非常不给力导致现在成为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死亡人数超过了20万。现在美国也无法通过彻底的隔离,让经济停顿来控制疫情,只能在经济增长和控制疫情方面寻找平衡,疫情严重了就暂时控制,减弱经济增速,但一旦经济下滑太厉害,又会放宽防疫的管控,复产复工,正是在这种控制疫情方面的摇摆不定,导致了美国的疫情不断扩散,成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因此下一轮美国股市的下跌,我把它叫做二次大跌,虽然和3月份一次大跌相比,力度没有一次大跌大,也很难再出现熔断,但它对于全球资本市场的冲击也是较大的,可能造成全球股市出现持续调整。本周美股有了一定探底回升的走势,市场的多空分歧依然较大,但并没有出现断崖式下跌,这也表明现在全球金融市场巨震依然处于第二阶段。我在今年3月份全球股市最低迷时,我提出全球金融市场完成确认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简称三段论,现在已经逐步得到了市场验证。目前正是处在流动性充裕,资产价格反弹的第二阶段的尾声。何时第三阶段能够来临,要等到欧美疫情出现拐点,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出现趋势性下降,这时才会真正迎来经济复苏股市上行的机会,目前来看,现在疫情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有可能要等到明年下半年甚至年底才能看到欧美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们知道疫情冲击最大的就是消费服务业,发达国家正是依靠消费服务业来推动经济增长,这就使得欧美经济受到疫情的冲击是较大的。 根据最近统计局公布的8月经济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等指标都显示出,经济在稳步复苏,1~8月份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也首次由负转正,就业稳定,物价也总体保持稳定,经济保持稳步复苏,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复苏明显加快,主要是受到出口带动以及投资的拉动。虽然欧美经济出现下滑,但我们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依然较强,所以保持了稳定的出口增速。消费方面,消费在经济复苏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国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都出现了双流驱动,特别是线上消费受益于比较健全的物流系统,以及如阿里、京东、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企业所搭建的网络,线上消费增速平稳,并且有效弥补了线下需求的不足,保持了复苏的态度。 当前经济还在复苏,四季度保持复苏状态需要继续扩大内需,中央提出,以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格局,指导意义非常重要,在当前全球疫情严重的情况之下,出口增速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不大,我们通过内循环来弥补外需的不足,内循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科技内循环,我们要在芯片半导体、元器件等关键技术上补短板。二是消费内循环,在消费方面我们要采取措施,提振消费增速,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来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收入水平低的人消费倾向更大,收入分配改革是有利于提升消费率的。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人们敢于消费,现在我国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也在逐步提升,社保越健全,人们消费的倾向越大,消费信心越足。四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循环,基建投资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速,并且效果是立竿见影的,通过加快基建投资来提振经济增速,是当前重要的举措。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较大,地方政府可能也面临着债务负担重,无法来筹集资金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困境,今年通过发行地方债,一定程度上为地方政府融资来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撑,这也是重要的途径。 整体来看,现在在经济面逐步复苏,以及央行采取的低利率宽流动性的政策之下,我认为A股市场在四季度还会有一波像样的反弹行情。配置的重点建议大家关注,调整较充分的白酒、医药、食品饮料这些消费白马股。对于业绩差的一些题材股和垃圾股还是要继续远离。下周在国庆节前只有三个交易日的时间,市场预计仍会维持震荡走势,成交量也相对低迷,我一直强调,持有优质股票就不怕市场的调整,每一轮市场调整都是抄底这些优质股票的时机,这一次也不例外。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