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基金研究

国务院重磅定调 权益类基金有望迎来“高光时刻”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0-10-12 08:49:47 来源:证券时报网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到“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探索建立对机构投资者的长周期考核机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在基金行业引起热烈反响。


业内人士表示,做大做强权益类基金,完善公募等机构投资者长周期考核等举措,有利于发挥专业投资者的市场有效定价和资源优化配置作用,为二级市场带来稳定的长期资金,推动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高质量共同成长。


权益基金助推优质公司做大做强


为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从六大方面部署了重点举措,其中,“完善上市公司融资制度”一项,在关于“加强资本市场融资端和投资端的协调平衡,引导上市公司兼顾发展需要和市场状况优化融资安排”的具体举措中,要求“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探索建立对机构投资者的长周期考核机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对此,多位行业人士表示,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及权益类基金在提升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资深基金研究人士王群航认为,《意见》提出全面推行、分步实施证券发行注册制,支持优质企业上市等重要内容,这个划时代的重大举措,必然要有公募基金的参与,而参与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做大做强权益类基金。


“最能够带来稳定资金来源的,就是公募基金。”王群航认为,公募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长周期的考核机制,直接为上市公司带来长期、稳定的资金,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直接融资渠道。比如股票ETF,平均持股仓位约99%,股票基金的仓位不低于80%,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历史平均仓位都在70%以上,这些都是二级市场重要的稳健资金。


“权益基金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融基金总裁助理兼权益投资部总经理田刚表示,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将从资金端对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发挥正面积极作用。


田刚分析,公募基金通过积聚广大投资者的资金展开专业性集中运作,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权益类基金能够更加准确地对上市公司进行定价,更好地发挥上市公司股东的监督作用,对于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十分重要。同时,在建立机构投资者长周期考核机制的监管导向下,公募基金的投资理念和投资体系不断成熟,中长期价值投资已成为主流的投资理念。


权益类基金迎来“高光时刻”


过去一年多,监管层多次对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提出要求。去年7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强调“要在提升权益类基金的占比上下功夫”,“让权益类基金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长期专业投资者”。去年9月,证监会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重申“推动公募机构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从公募产品注册改革到基金投顾业务试点,从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到强化基金长期评价导向等,权益类基金获得最好的制度环境,迎来“高光时刻”。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今年以来新成立权益类基金695只,发行总规模1.51万亿元,产品数量和募集规模都刷新了年度纪录。


田刚认为,权益类基金快速发展的原因,首先是理财产品净值化趋势下无风险利率持续走低,“房住不炒”使得房地产投资属性降低,居民家庭财富有很强的再配置需求,权益类资产是主要的投资方向;其次,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日趋完善,经济基本面经历了疫情等诸多因素的考验,体现出极强的韧性,让投资者越来越有信心;第三,监管部门大力支持权益类基金发展;第四,公募基金20多年来整体业绩明显优于A股主要指数,尤其是近几年投资业绩突出,给基金投资者带来了良好的回报。


如何进一步做大权益类基金,田刚表示,一方面,基金公司要回归本源,发挥专业价值,从持有人利益出发,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和优质上市公司一起创造价值,给基金持有人创造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做大权益类基金也有赖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持续优化上市公司质地,让投资者能够有一个长期稳定的预期。


王群航认为,发行新产品是做大做强权益类基金的一个有效手段。切实提高权益类新基金的发行效率,有利于吸引更多资金入市。因此,发行方式的更新、升级必不可少。“重要的是,权益类基金要为投资者带来收益,并且是可观的收益。今年权益类基金发行效果较好,就是因为成长类基金的良好业绩表现。”


“前几天,5只可参与蚂蚁战略配售基金的发行经验值得推广。有1000万人认购600亿配售基金,证明新基金可以‘7×24小时’发售,且不会对基金经理的二级市场操作造成太大影响。”王群航说。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