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生猪专题:关于养殖成本的边际变化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0-10-13 07:55:02 来源:财信期货

生猪养殖成本构成


中国生猪养殖成本中饲料养殖成本大概占比56%,人工成本占比20%,仔猪成本占比20%,其他厂房折旧、疫苗兽药、水电等成本占比4%。其中饲料成本和仔猪成本波动较大,是养殖户关注的重点内容。



饲料中从量级的角度,玉米用量大概占比67%,豆粕用量占比在15%。玉米和豆粕从历史价格波动来看都较大,取决于各自供需基本面的变化。随着玉米对进口依赖性加强,价格内外联动性加强,国内现货价格波动幅度将维持高位。玉米、豆粕价格每涨100元/吨,对应养殖成本大概增加0.16元/公斤、0.05元/公斤


国家对生猪市场的调控关注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猪粮比,市场认为盈亏平衡点在 5.5:1 ~ 5.8:1区间。根据我们对历史规律总结,猪粮比一般短期接触到5:1的时候生猪价格能企稳,自繁自养的亏损幅度在-200附近,由于散户的产能退出成本不高,猪周期底部可能临近。




由于生猪养殖利润和母猪存栏共同影响了仔猪供需关系的变化,因此生猪价格与仔猪价格的相关性较强,波动幅度较大。从繁殖场出售仔猪的毛利情况表明,专业育肥模式下的仔猪成本大部分时间高于等于自繁自养的成本,尤其当生猪价格处于高位阶段自繁自养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专业育肥的优点是养殖周期短,能规避一定风险,同时需要让渡一部分利润。



2010年开始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人口增速有限,人工成本在快速上升,尤其外出务工的经济效益高,务农的机会成本在明显增加。从养殖方式上讲,规模化养殖比散养的成本明显下降300元/头,规模化养殖有效解决了人工成本增加的问题。



非瘟后养殖成本的变化


非瘟发生后,养殖企业的死亡率明显上升,每头猪成本相应提高。非瘟爆发导致生猪被大量淘汰,2018年四季度-2019年二季度生猪体重出现明显下滑,因疫情造成恐慌性抛猪。2019年疫情高峰阶段死亡率在40%附近,非瘟前死亡率在10%内。



非瘟发生后,自2019年9月开始养殖利润高企,生猪出栏体重维持在高位,增加饲料成本。目前生猪出栏体重维持在130公斤/头,较之前正常出栏体重120公斤/头增加10公斤/头,120公斤体重后每生长1公斤肉从之前的3.47公斤饲料用量增加至3.88公斤饲料,折合饲料成本增加0.1元/公斤。



非瘟发生后,养殖企业为了加强了对人流、物流、车流、料水流等的控制,增加了非瘟防疫成本。采取对相关车辆和工作人员洗消,喷洒消毒药水和抽血检测等消杀防疫手段,同时对养殖场污水、通风设备改造,增加人员投入等。据了解,非瘟防疫成本大致在1元/公斤附近。


表1:各种模式下的生猪养殖成本(元/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财信期货


非瘟后行业内企业成本差异较大。防疫不当、外购仔猪、二次育肥等举措大幅抬升完全成本,由于核心产能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受损严重,为了维持产能利用率及最大程度地摊销各项不可变成本,不少企业开始依赖外购仔猪完成出栏计划。


后非瘟时代,疫情防控能力大幅提升生猪的存活率,目前除降雨、下雪等特殊环境,整体存活率已经接近非瘟前水平。随着二元能繁母猪存栏的逐渐恢复,仔猪供应将同样恢复,部分企业恢复到自给自足状态实现自繁自养,外购仔猪价格也将明显下降,生猪出栏规模恢复正常也将摊薄每头猪养殖成本。因此后期养殖成本不论哪种模式都处于下行状态。



养殖成本对猪价支撑无效


猪价下跌周期中价格首先跌破大量中小养殖户成本,出现一段时间深度亏损后,该部分产能陆续退出,生猪供需关系出现明显好转支撑价格,而规模企业对价格的敏感度低于中小养殖户,并没有表现出主动减产能行为。近3轮周期看,价格低点在10元/公斤附近,不仅跌破中小养殖户成本,且跌破规模企业的养殖成本。规模企业养殖成本对猪价支撑无效。


2016年启动的环保限产和2018年爆发的非州猪瘟,政策和疫情风险导致中小养殖户退出,同时规模化养殖企业加速扩张。截止8月,各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签约及在建的养殖项目规划产能接近2亿头,如果上述产能能全部投产,规模养殖比例将增加30%至80%。考虑到目前中小养殖户占比快速下滑,因此本轮超级猪周期价格下跌过程中该部分产能退出的量级有限,那么只有价格跌破且一段时间处于规模化养殖企业的成本下沿,可能才有产能明显退出的现象发生。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