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产力度不及预期,理论铁水产量影响小于2019年 近日,唐山市政府发布《唐山市2020-2021年秋冬季工业企业日常减排措施》相关文件,即市场期待已久的唐山市冬季限产指导性方案,相比于2019年的秋冬季限产方案,今年的限产方案总体变化不大,限产时间小幅延长,但整体限产力度稍弱于2019年。 首先,从限产时间上看,今年限产时间有所延长。2019年限产从2019年10月1日持续至2020年3月15日,共156天,而本轮限产从2020年10月1日持续至2021年3月31日,共182天,今年限产较去年延长26天。 其次,从具体的限产比例来看,整体要求较2019年稍显宽松。2019年为分阶段限产,第一阶段为10月1日至11月14日,要求高炉、烧结等均限产50%,第二阶段为11月15日至3月15日,要求C类企业限产50%,并且强调在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时加强限产力度;而本轮限产要求更为细化,不同评级企业限产比例不同,A类不强制要求,B类高炉限产10%,B-类高炉限产20%,C类高炉限产35%,D类高炉限产45%。限产比例要求整体来看较2019年有所下调,进一步明确了差异化限产的特点。 最后,理论铁水产量影响要小于2019年。2019年分阶段限产理论铁水产量影响约在1300万吨,而今年包含部分退出置换的理论先产量约为990万吨,较2019年少约310万吨。 表1 2019年与2020年唐山采暖季限产方案对比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轮限产对于具体钢企均给出了明确的炼铁产能限产数量要求,也就是说根据文件要求,在采暖季时间段里只要限产产能不低于该指标即可,这也给企业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可以灵活选择停产时间,既可以短时间内集中大量停产,达到指标后再恢复正常生产,也可以将限产任务平摊至整个限产季。 综上所述,从本次限产政策来看,虽然限产可能影响的理论最大铁水产量较2019年有所下降,但是今年限产进一步体现了差异化和灵活性的特点,尤其是企业可以相对自主选择限产时间和限产力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升了钢企供应自主调节的能力。有可能看到的情况是,当钢材利润收缩至低位后,可能会出现钢厂集中执行限产任务,缓解供应压力,所以这会使得钢材端的成本支撑更为强力有效。 实际执行情况较为关键 华北地区钢企的采暖季限产近年来已经较为常态化,限产方案发布后,企业的实际落地执行情况一直是市场较为关注的焦点,这也直接影响着最终限产执行的效果。尤其是近年来几乎每次限产季产量与此前市场预期差异较大,甚至出现不减反增的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 钢企提产手段多样。采暖季限产一般针对烧结与高炉,转炉环节并不受限,所以在利润较好的情况下,钢厂可以提升铁矿石入炉品位、增加在产高炉及转炉废钢加入比例来设法提高粗钢产量,所以往往会出现钢厂在部分高炉生产受限的情况下,通过大幅提升其他在产高炉和转炉的产能利用率来极大程度上弥补限产带来的产量损失; 第二, 实际减产落实情况不到位。以2019年为例,从河北地区生铁产量来看,2019年10月生铁产量一度出现大幅下降,环比9月下降超过7%,而11、12月生铁产量快速回升至采暖季限产前水平。从唐山地区高炉开工率也有明显反映,唐山地区高炉开工率10月初一度从70%下降至43%,而随后则出现持续回升,至12月再度回升至70%以上的水平。 图1 河北生铁产量 资料来源:WIND、MYSTEEL、国泰君安期货产业服务研究所 图2 唐山地区高炉开工率 资料来源:WIND、MYSTEEL、国泰君安期货产业服务研究所 而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如果钢厂限产执行到位,钢厂自身通过其他手段提产的意愿并不如前几年强烈。主要原因在于,目前钢厂利润普遍偏低,而提品味、高炉及转炉加废钢成本相对较高,而目前的低利润环境会对于钢厂提产的意愿产生明显的制约,所以实际落地执行的情况将会较为关键。 图3 螺纹现货利润 资料来源:WIND、MYSTEEL、国泰君安期货产业服务研究所 图4 热卷现货利润 资料来源:WIND、MYSTEEL、国泰君安期货产业服务研究所 总结:方案限产力度有减弱,但实际执行情况仍是关键 总体来看,虽然今年唐山秋冬季限产时间较2019年有所延长,但整体限产力度较2019年稍有减弱,主要体现在针对不同企业的差异化限产比例较2019年有小幅下调,根据测算,整体影响最大铁水产量也从去年的1300万吨下降至今年的990万吨。 今年的限产将会更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灵活性,由于仅针对企业总产能提出限产比例要求,企业可以灵活选择不同时间段内的限产实施强度,这可能会使得在钢材利润情况不佳时,企业集中选择限产来调节供应,从而使得钢材成本端支撑更为强劲。 考虑到近年来限产季产量始终高于预期的情况,在今年钢厂利润普遍处于低位的情况下,钢厂在限产后主动通过提高入炉品位、添加高炉和转炉废钢用量来提高在产产能利用率的意愿将会有所减弱,所以今年的关注焦点仍然在后期企业限产落地后的实际执行力度上。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