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财政刺激谈判依然僵持中,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给白宫的48小时最后期限将至,市场表示悲观,美国三大股指均大幅下跌。 受财政刺激方案出炉前景渺茫、新冠疫情持续扩散的影响,美国金融市场表现出对未来的忧心。截至收盘,美国三大股指跌幅均超1.4%。其中道指跌410.89点,跌幅为1.44%;纳指跌192.67点,跌幅为1.65%;标普500指数跌56.89点,跌幅为1.63%,强生、苹果、微软、美国运通、迪士尼、雪佛龙、思科、宝洁均跌超2%。 据美国主流媒体报道,民主党籍的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与政府之间的财政刺激协议并非“听起来迫在眉睫”,而她为达成刺激协议设定了48小时的最后期限(到星期二),仅剩一日的情况下,财政刺激方案还迟迟没有达成协议的迹象,让市场投资者极度失望。道琼斯指数开盘后便一路下跌,基本没有反弹。 周日(10月18日)与美国财政部长努钦再次就新一轮的纾困法案进行电话谈判后,佩洛西表示,与特朗普政府仍存在分歧,如果想要在大选前通过法案,必须在未来48小时内完成。前一日的周六晚上,佩洛西的高级助手就发推表示,佩洛西给白宫48小时的最后期限来完成新冠疫情刺激协议。 双方都希望推出一份刺激方案,存在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包含向州和地方政府拨款的计划,执政的共和党提出了总额为1.8万亿美元的刺激提案,而民主党则力主2.2万亿美元救助和刺激计划。 自疫情暴发以来,美国国会先后通过四轮经济刺激方案,拨款接近3万亿美元,但包括失业保险在内的多项援助已在8月初到期。美媒援引分析称,如果两党不能在近期就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达成一致,将可能导致美国第四季度经济再度下滑。随着最后期限的逼近,刺激方案流产的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 目前,疫情仍在全美肆虐,数百万美国人处于失业状态,鉴于穷人超低的储蓄率,失业状态下缺乏政府救济必然会导致社会、经济层面不可逆转的伤害,但美国两党目前仍就新一轮抗疫纾困法案僵持不下。 两家电信运营商获“通行证” 10月19日,工信部同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以适应互联网行业应用加快从消费型向生产型转变的需要。目前,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还仅限开通数据业务和与之相关的定向话音、定向短信业务。 全文节选如下: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你公司《关于开展eSIM物联网业务全网放号的请示》、《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开展eSIM车联网业务试点的请示》、《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关于eSIM车联网业务试点方案补充材料的报告》等申请文件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为适应互联网行业应用加快从消费型向生产型转变的需要,原则同意你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 二、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仅限开通数据业务和与之相关的定向话音、定向短信业务。 三、你公司应严格遵守码号管理相关要求,仅可使用13位物联网号码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 四、你公司仅可在自有渠道办理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与转售企业合作提供相关服务须另行申请。 五、你公司须加强业务规范管理、有效防范安全风险,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对eSIM平台的管理权和eSIM终端的写卡权,不得以任何形式授权其他企业开通相关权限和功能。 六、你公司应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防护、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安全评估、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等制度,切实履行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网络与数据安全的有关要求,强化相关管理措施,有效防范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 七、你公司应与eSIM设备提供商明确安全责任,确保eSIM终端和服务器使用公开通用的技术方案,不得限制eSIM设备在其他运营商网络上使用。 八、你公司应在服务合同中明示资费、服务内容和有关风险,明确用户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并履行提醒义务,切实做好相关用户服务工作。 九、如出现影响行业发展、网络安全等方面重大问题,你公司应及时报告,并按照电信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稳妥处置,做好相关善后工作。 十、你公司应按照管理要求,每半年将物联网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发展情况、用户规模、应用领域、安全管理、产业链推动、存在的问题等情况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公司报所在地通信管理局。 十一、各地通信管理局应紧密跟踪、分析eSIM技术应用服务发展情况,及时解决市场问题,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加强市场监督检查,强化网络安全监管,切实保障用户合法权益,为eSIM技术应用服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伴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传统的SIM卡也在不断的更新迭代,卡是越做越小,直到近两年“虚拟化”的eSIM卡出现。此次,eSIM卡应用研究的加速,正是由于eSIM卡在物联网设备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比起实体SIM卡,eSIM卡有着诸多优点:第一,用户无需进行物理插拔,实现了电子化和无卡化;第二,终端设备商无需再专门预留卡槽,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第三,极大地改善了抗震和防水能力,适用于复杂、严苛环境中的小型电子设备;第四,eSIM卡并未与特定运营商绑定,用户可在不同运营商之间随时切换。 三大运营商争相布局eSIM业务 国内的eSIM业务已经开展了数年时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应用经验。随着5G、大数据等底层技术的日渐成熟,三大运营商也加快了布局的速度、范围。目前,eSIM技术已被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下一步将在车联网、工业物联网等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华泰证券认为,eSIM的发展与智能终端的小型化、功能稳定性等要求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运营商拓展新业务的重要抓手。从产业链受益环节来看,运营商仍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eSIM将拓展其在消费物联网及工业物联网领域的业务发展。 在国内物联网布局的关键期,国内运营商的竞争非常激烈,eSIM有望在2020年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在“5G NB-IoT发展产业峰会”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披露:我国移动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已经超过10亿个,其中NB-IoT(窄带物联网)连接数已经破亿。目前我国已建立了70多万个物联网相关基站,到今年底我国的移动物联网设备连接数有望达到12亿个。今年年底,我国的NB-IoT网络要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的普遍覆盖。 在eSIM应用上,中国联通对于eSIM开展非常积极,与苹果、华为、小米等终端厂商都有合作。2017年,中国联通首家获批eSIM可穿戴业务上海试点;2018年,与华为、苹果在6省7市获批推出一号双终端和独立号码业务;去年3月,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中国联通开通eSIM穿戴设备独立号码全国服务试验,成为国内首家开通全国服务试验的运营商。随后,其他运营商也随即展开相关研究、布局。 2020年1月1日起中国联通eSIM可穿戴设备一号双终端业务将从试点城市陆续扩展至全国。产业链合作方面,中国联通已于2019年12月30日与小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渠道与业务合作,为打造eSIM消费物联网生态奠定基础。今年2月,中国联通向合作伙伴发出了eSIM产业合作邀请信,将实施eSIM泛智能终端战略,随后在26日中国联通联合合作伙伴发布了全球首款5G+eSIM模组。 中国移动在物联网eSIM技术上的布局也不晚。2018年便大手笔采购了4000万颗消费级eSIM晶圆和1000万工业级eSIM晶圆,最终,4000万颗消费级晶圆由紫光独家中标。而10月15日消息,中国移动将再次启动大规模采购eSIM晶圆的计划,采购的总规模达7000万颗,其中消费级晶圆4000万颗;工业级晶圆3000万颗。 eSIM发展前景广泛,受益股有这些 工信部的批复文件,显示了国内物联网技术研究正进入一个新局面。eSIM卡在物联网设备领域不可或缺,eSIM卡应用研究的加快标志着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入。 Strategy Analytics研报《eSIM将如何影响IoT的未来以及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预测,到2025年用于物联网应用的eSIM销量将翻一番以上,销量将增长到3.26亿美元。目前终端厂商、运营商和eSIM技术方案提供商都纷纷“拥抱”eSIM技术,eSIM卡正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天喻信息自主研发的eSIM连接管理系统通过GSMASAS-SM安全认证(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安全标准认证),成为第一家通过该认证的国内厂商,eSIM产品已批量出货。 紫光国微与联通物联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eSIM业务展开合作;同时成立紫光&联通物联网联合创新中心,携手推动物联网的全面创新与安全落地。 美格智能拥有成熟的eSIM卡技术,相关智能终端产品已批量交货。 恒宝股份参与了运营商eSIM产品首批测试,成为首批合作伙伴。恒宝eSIM产品已完成与中国联通SM-DP+平台在线联调。 澄天伟业的主要产品和服务下游市场覆盖移动通信、金融支付、公共事业等智能卡主要应用领域,宁波工厂具备eSIM卡生产能力。 *ST奋达是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行业领先供应商,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华为、京东、阿里等。 东信和平发力eSIM与MPSP项目,转型物联网平台运营商,为物联网终端打造身份标签。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