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希腊债务危机令美元走强并创出新高,商品市场受到打压纷纷大幅重挫,国内商品不仅内外关联度较高的品种跟随下跌,其他走势较为独立的品种也受到拖累,而在商品一片普跌中,只有玉米较为抗跌,主要是受到了强劲现货面的力挺。 年初以来,国内现货玉米价格一直保持强势,当前在国内多个地区现货价格达到历史高位后仍然保持坚挺,这提振连玉米主力合约创出新高,玉米指数则逼近去年的历史高点。对于玉米后市,笔者认为主要还是从临储玉米竞拍情况、玉米进口政策和产区玉米播种情况这3个方面去把握。 临储玉米竞拍持续火爆 近期,国内临储跨省移库玉米拍卖量有所放大,对玉米价格前期的强劲涨势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在4月的第二周,面向东北市场的临储玉米拍卖每周增加50万吨,而从成交情况来看,无论是竞价销售跨省移库临储玉米还是面向东北产区销售临储玉米,其成交均较为火爆,成交价也较为坚挺,且并未因销售量放大而出现回落。 据了解,近几次临储玉米竞拍情况如下:4月27日,跨省移库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在57.33%,成交均价在1864元/吨,同时东北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再次达到99.99%,成交均价在1731元/吨,且东北临储玉米成交均价超出第一次的竞拍价格;5月4日,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跨省移库临储玉米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跨省移库临储玉米58.65万吨,实际成交42.31万吨,成交率在72.14%,成交均价在1864元/吨。同一时间,面向黑龙江和吉林进行临储玉米拍卖,计划销售临储玉米80.1万吨,全部成交,成交均价在1734元/吨。 从东北市场临储玉米拍卖量来推算,东北产区玉米库存正在大幅下降。综合分析2007年至今年国家临储玉米收购和出库情况来看,期间共收购玉米4000多万吨,跨省移库1370多万吨,已拍卖成交1500多万吨,已定向销售637万吨,当前东北临储玉米剩余量不足450万吨。另外,临储玉米提前拍卖也说明东北玉米去年减产幅度较大,竞拍成交情况也反映了当前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仍然处于偏紧状态。 玉米进口有待进一步明朗 4月初,CBOT玉米主力合约价格在350美元/吨左右,据此计算到我国的完税进口价格在1880元/吨左右,较之国内玉米现货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当时国内外玉米市场的差价已经令玉米进口需求日益突出,国内玉米价格上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4月8日,连玉米因国内将进口美国玉米的传言而出现短暂大幅回落,随后传言未得到进一步证实,国内玉米则在自身市场供应偏紧的支撑下重归高位运行格局。 4月21日,美国农业部称已经向中国出售了11.5万吨美国玉米,市场盛传还会达成更多交易,此消息令CBOT玉米出现连续3个交易日的上涨。 5月6日,美国农业部公布的玉米出口周度销售数据为180万吨,其中虽未明确指明对中国有新的销售,但市场认为其中24万吨对“未知目的地”的销售量是中国采购的,此市场预期对美国玉米利多而对连玉米利空,但当前美国玉米主力合约期价已回到370美元/吨,折算到国内的到岸完税价格已经在1970元/吨以上,而且当前国内进口玉米数量较少,美国玉米价格回升令其成本优势下降,对国产玉米冲击有限,但后市玉米进口情况仍需继续关注。 产区已出现玉米播种延迟情况 年初以来,国内玉米的涨势主要是因去年产量下降以及农民持粮待涨,特别是优质玉米供应吃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3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玉米产量在1.63亿吨,减产290万吨。与此同时,中粮集团预计国内玉米减产1200万吨。而美国农业部预计我国玉米产量在1.55亿吨,较2008年减产1090万吨。根据市场多方调查,去年国内玉米减产1000万—1500万吨基本为市场所认可。 目前,玉米市场关注的焦点开始由旧作供应紧张转向新作物的生长方面。据了解,4月份国内产区出现的持续低温天气已经影响到了新作玉米的播种,如黑龙江局部地区玉米播种已经推迟。4月15日至5月15日是东北地区玉米播种的最佳时期,倘若后期东北地区天气仍未能好转,届时播种推迟对今年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将进一步加大。而在播种面积上,根据黑龙江地区的备耕情况,该省基本定下了玉米、水稻、小麦面积将增加的格局。 技术面 周K线图上,连玉米主力1009合约在本周一突破前期高点创出历史新高,而玉米指数上周最高达到1946元/吨已经逼近去年创造的历史高点1955元/吨,当前玉米指数的均线组合维持多头排列且未出现发散后的衰竭迹象。日k线图上,玉米指数的短期均线在上一周高位平台振荡走势中收敛后最近有发散偏强的势头,玉米指数有望突破前期高点。 综上所述,国内玉米近期高位运行的可能较大。从当前玉米市场自身来看,一方面等待中国进口美国玉米消息的明朗,另一方面国内产区玉米库存紧张且库存玉米竞拍成交火爆令价格继续保持坚挺。笔者认为,在外围市场调整尚未结束的情况下,玉米仍会表现的相对抗跌,操作上多单可继续持有。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