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转债品种盘中多次触及熔断,最高换手率高达百倍,转股溢价率高企……近日,可转债市场快速活跃,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眼球,以转债市场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可转债主题基金也表现趋于活跃,部分产品单日涨幅超1%,年内收益率逼近30%,赚钱效应可与权益类基金相媲美。 多位基金投资人士提醒,对于转债市场中的高价格、高溢价率、高换手率品种需要谨慎,这种短期炒作现象不具持续性,投资者应警惕大幅亏损风险。 年内平均收益超10% “三高”品种需警惕 近日,暴力拉升的可转债市场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眼光。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近1个月以来中证转债指数先抑后扬,涨幅达1.41%,区间振幅4.5%。自9月28日低点至今,该指数已经上涨了3.58%,多只个券涨幅惊人。 例如,蓝盾转债盘中多次熔断,近4个交易日暴涨153.1%,万里转债、蓝盾转债单日换手率超过120倍,包含横河转债、盛路转债在内的20只个券换手率也超10倍,绝大多数转债品种的转股溢价率高企。 在转债市场的抢眼表现下,近期可转债主题基金表现也趋于活跃。10月20日,华夏可转债增强、南方昌元可转债、华富可转债等多只转债基金单日涨幅超过1%。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今年以来,63只(份额合并计算)可转债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0.33%,展现了不错的投资回报。其中,鹏华可转债收益率28.79%,暂居可转债基金收益率冠军,中银转债增强、华夏可转债增强、南方昌元可转债等多只产品收益率也超过20%,赚钱效应接近部分权益类基金。 “随着债市收益率上行,前期流动性推动的估值扩张行情已难以继续,后续需转向业绩可落地的方向。”谈及近期可转债市场的抢眼表现,博时可转债ETF基金经理邓欣雨表示,目前基本面向上的概率仍偏大,企业经营状况也在持续好转,预计四季度风险资产仍有参与的价值。不过,他也坦言,在偏高价格状态下,转债的择券难度在加大,投资者正确认识市场波动,关注一些逆向交易机会。 邓欣雨表示,在交易方向上关注短期有业绩或环比业绩改善明显的板块,主题方面可关注“十四五”规划所涉及的一些领域。具体来看,一是可选消费在恢复,这方面的部分品种可挖掘;二是成长板块关注有强力业绩支撑或细分行业上行趋势确定性强的领域,建议关注各领域的头部企业;三是前期表现差且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基本面不错的银行板块,虽然正股波动率低且叠加转股溢价率偏高,但绝对价格层面安全性偏高,同时行业在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可耐心等待四季度潜在的补涨行情。 针对近期部分转债高换手率的现象,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可转债投资中应该远离高价格、高溢价率、高换手率等“三高”品种。 “对于高价格、高溢价率、高换手率品种还需谨慎,远离市场炒作。”华南一家公募人士说。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债基经理也认为,由于部分转债规模较小,在T+0制度下容易吸引游资入场,但是,这种估值和基本面脱节的现象不具备持续性,随着转债陆续触发赎回条款,转债持有人可能面临大幅亏损的风险。 上半年规模激增百亿 转债市场空间可期 今年转债市场快速回暖,不少转债基金的规模也迅速扩张。 从场内基金来看,目前博时基金的可转债ETF总规模为11.14亿元,比1个月前猛增31.35%;同期,总份额也从8000万份出头增至1亿份以上,短短1个月总份额增幅在三成以上。 从场外基金看,截至今年半年报,可转债基金规模也从去年末的389.31亿元增至485.71亿元,半年规模增长近百亿,增幅约为25%。 谈及转债产品规模增长背后的投资者需求,北京一家中型公募高管表示,近两年转债市场在快速扩张,今年全市场就有超过100只可转债上市,存量可转债数量达到350多只,发行可转债成为上市公司融资的新途径。随着市场人气的活跃和转债市场的不断扩容,资本市场对转债的投资需求也在增长,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开始关注转债投资,机构频频发行投向转债市场的产品,都为这一市场继续做大打下了基础。 上述北京中型公募债基经理也表示,买入性价比高的转债可以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有效改善组合的预期收益曲线,随着二级债基等品种快速扩容,转债投资也有较好的市场需求。 该债基经理分析,对于企业来说,转债相对定增等方式有“无锁定期限制”、“均匀释放股本摊薄压力”等优点,是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对于投资者来说,转债可以增强组合的回报,具备进可攻、退可守等特点。“随着二级债基的快速扩容,投资者对转债的需求将逐步提升,转债市场具备持续成长的动力,有非常广阔的空间。” 从可转债发行规模和占比看,可转债确实正在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融资方式。Wind数据显示,以发行公告日起算,截至10月21日,今年以来公告发行可转债的公司数量达到161家,超过去年全年的106家,创历史新高。虽然今年没有全国股份制银行发行的百亿级体量的转债品种,但合计发行总规模也达到1781.3亿元,同比增长102.03亿元。 从可转债在股权融资中的占比看,可转债融资规模当前在股权融资规模中占比13.89%,已超过优先股,成为继增发、IPO之后的重要股权融资方式。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