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基金研究

基金圈大消息!这类业务要火了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0-10-26 11:27:47 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方丽/张燕北/陆慧婧

过去一提到委外基金,一般指向固收类产品,但这两年随着权益基金的突出业绩表现,权益类委外也开始密集出现,这类业务最新的发展情况是什么?基金君为您带来报道。


委外权益基金兴起


有望为公募打开新的业务空间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今年,公募权益基金业绩出色,新基金募集爆款频出,机构委外资金也将目光投向公募权益产品。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发行了面向机构的权益类公募产品,股票投资占比不低于60%。

业内人士表示,这些产品的资金方主要来自保险机构。权益委外产品的出炉,正在为公募打开一个新的巨大的市场。


委外权益基金陆续出炉 或来自险资


“此前机构定制的公募产品主要是二级债、纯债等类型,今年首次出现了权益委外产品,引起市场很大关注。”安信基金有关业务负责人说。


符合“定开发起”、“成立户数2户左右”等要素的基金有八九只。根据盈米基金的统计,6月份以来,约有9只委外权益基金出炉(含未成立),来自国联安、太平、国投瑞银、中邮、中欧、嘉实、景顺长城等基金公司以及山西证券;产品基本是混合型或股票型,股票投资比例在60%以上。有业内人士透露,这类产品的资金方为保险机构。


盈米基金研究院院长杨媛春表示,此类产品的出现和7月17日“险资配置权益类资产最高可占到上季末总资产45%”的通知有关。根据通知,一些大中型保险公司提高了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而委外权益产品多出现在这个时间点之后。杨媛春强调,委外权益产品集中出现但总量并不大,和保险实际可投资量相比,占比非常小。


“这些产品全部是某一大型保险机构的单一定制发起式委外基金,每只基金的委托资金都在10亿元以上,合作标准是在有合作基础的基金公司中挑选主动管理能力突出的基金经理。”北京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


华南一位机构业务人士表示,多只机构定制公募权益类基金背后的资金方是同一家机构。主要原因是这家机构提高了委外权益投资的占比,委托多家基金公司进行权益投资。


“这不过是需求方和供给方找到了契合点,是业务发展的正常现象,不必刻意解读。”沪上一位市场人士表示。


基金公司持续深挖机构业务


机构业务是基金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委外权益产品的出现引起基金公司重视,不少机构在积极寻找机遇。


一家基金公司机构业务人士表示,和定制专户相比,委外公募形式既可以突破单一持有人限制,而且相比定制专户的招标流程,定制公募的效率要高一些。此外,公募基金经理兼任专户基金经理也有诸多限制。定制公募产品,有些机构还有避税的目的。因此,相比直接布局公募基金或者定制专户的形式,委外权益公募基金应该也有一定的市场。


中融基金策略投资部投资经理赵楠介绍了机构定制产品的一些细节。以费率为例,基础费率可能比一般的公募基金更有优势,锁定期会更长,主要会参考基金经理的管理业绩。


华南一位机构业务人士表示,费率根据产品策略的不同会有较大的差异,债券指数产品一般为0.15%,纯债产品要0.3%,固收+在0.6%左右,权益比例较高产品费率在0.8%~1.5%之间。锁定期方面,机构更倾向于3~6个月的期限。产品兼具封闭基金的优势,申赎频率上也相对灵活。


固收为主、权益增多


看重基金经理风格稳定


目前成立的委外权益基金,管理者并非风头正劲或者排名靠前的基金经理,多数是均衡型或者价值投资型基金经理。机构在定制公募基金时更青睐哪类风格的基金经理?


“机构定制公募权益类基金一方面反映出机构对权益市场投资机会的看好,同时也是对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能力的认可。”赵楠表示,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定制基金,大多为自营资金或理财资金,追求绝对收益,以前更偏好固收+策略。近两年,权益市场向好,机构逐渐采取股票多头的策略定制公募基金,选择的基金经理都是长期业绩优秀,管理能力突出。


华南一位机构业务人士也表示,目前机构以债券投资为主,纯债比较多,含权益的产品通常是固收+策略,权益比例不会太高,今年是固收+打新策略比较多。机构相较散户来说更看重对波动与回撤的控制,偏好风格稳定,穿越牛熊、长期业绩出色的投资经理。


金信基金研究部表示,机构定制公募基金时,体现了自身的偏好,也取决于资金是长期配置还是短期需求。在购买产品或定制产品之前,机构会对基金经理及基金公司进行详细的调研。


安信基金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机构一般更偏爱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稳定,且在这一风格领域业绩持续领先的基金经理。


多因素促使机构增配权益


今年权益委外基金的出现,体现出机构对权益市场的重视。


“资管新规之后,打破刚兑、理财产品净值化成为趋势。资产管理人为了维持此前的收益率水平,需要逐渐配置或者加大配置权益类资产。而且,当前资本市场的地位空前提高,中国经济基本面动力韧性十足,基本面向好和政策面支持两方面促使资管机构对权益市场的中长期看好,让这些机构积极配置权益资产。”安信基金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


诺德基金表示,今年以来机构定制公募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增加,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是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打破刚兑的背景下,资管机构需要通过资产配置做出相对稳健的业绩去吸引客户;第二,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叠加A股市场长期向好的预期,机构资金逐步加大权益类投资比例;第三,公募基金权益类投资能力相对突出,运作相对规范,信披透明,从而吸引了机构委外资金。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认为,今年权益市场表现较好,而债券市场比较困难,赚钱效应吸引机构布局权益基金。


晨星基金分析师屈辰晨表示,今年机构定制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增加,一方面是受到银行、保险等机构对权益资产投资比例提升的带动,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公募的业绩口碑,说明机构客户对公募投资能力的认可。过去主要以专户形式来运作的委外资金现在更青睐“公募”产品的形式。


“机构对产品的选择和整个市场的行情走势会有一定的相关性。今年不仅是机构定制的权益基金增多,整个市场也是一个权益产品的大年,而且今年债券市场的行情不佳,固收产品的表现一般。机构资金有资产增值的需求,转而投向权益产品也是顺势而为。”金信基金研究部表示。



权益类委外运作规范不必担心“通道化”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机构资金借道公募基金布局权益市场,引发关注。有观点认为,权益类委外容易导致公募基金“通道化”弊病显现,而业内更多声音认为,监管对委外基金限制严格,且公募主动投资能力优势明显,在委外权益基金领域内出现“通道化”的可能性非常低。


据了解,多家公司旗下权益类委外产品均100%由基金经理自主决策,遵循合理规范的运作流程。


公募基金“通道化”弊病难再现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权益类委外产品由基金公司主动管理,该类产品的兴起不会导致公募业务的通道化现象。


“委外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公募基金‘通道化’曾饱受诟病。不少机构委外固收产品的投资标的由出资人指定,在操作中也经常指手画脚。”华南一家公募人士称,“权益类委外并不会导致‘通道化’弊病再现,因为这些基金全部都是主动管理,权益类委外的出资方正是看重公募权益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才将资金交给他们管理。”


多位公募人士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金信基金研究部认为,基金经理对权益类产品的影响很大。权益类市场属于高风险、高收益市场,不同基金的收益率与波动率差异极其明显。机构在选取基金经理或者产品时,不太可能仅仅把产品当成通道。


诺德基金表示,从当前市场环境来看,权益类委外更多的是来自机构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对一些暂时缺乏权益类投资经验的机构而言,可以借助公募基金的权益类主动管理能力弥补自身不足。


诺德基金认为,从监管口径来看,已多次强调严禁公募基金通道化,基金公司不会冒风险去做公募通道业务。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分析师杨晗强调,监管对委外基金的限制严格,可以有效遏制通道业务的发展。“从2017年开始,监管层对于委外定制基金的设立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包括:基金必须是发起式基金形式;予以充分披露及标识;不得向个人投资者公开发售;承诺拥有完全、独立的投资决策权。”


基金经理自由度高


据了解,基金经理在权益类委外基金投资组合管理中的自由度非常高,而且这些基金经理本身多属于风格相当稳健的投资选手。


华南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公司旗下权益类委外基金的投资操作100%由基金经理自主决策。“一般这类产品是机构认可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投资能力来布局的,因此会保障基金经理投资自由度。”


一家公募合规人士表示,公司旗下权益委外产品的管理采取基金经理自主决策、自主负责的决策机制,对该基金进行股票投资拥有决定权。


此前有消息称,机构定制基金会在投资策略上形成“挤压”,即机构资金通过公募基金享受税收优惠,享受“通道”带来的牌照红利,将个人投资者排除在外。对此,一家大型公募产品部人士分析称,此类基金在投资策略上与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产品并无差异。


“以其中一只价值发现基金为例,该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90%+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10%’,属于相对收益策略。产品以价值策略为核心,这一策略注重长期投资的特性也使得同一投资经理的各产品一致性会比较强,不存在投资策略上‘挤压、侵蚀’投资者利益的情况。”上述公募产品部人士称。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随着资本市场发展,机构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投资需求持续增长,而部分机构自身投资能力尚有不足,借助公募基金深度研究、体系化投资的能力愈加重要。公募基金运作规范,监管严格,在保持公平性的基础上,机构资金通过公募基金多参与资本市场投资,并无不妥。”



经济基本面及政策面多重利好


委外权益基金发展可期


中国基金报记者 陆慧婧


尽管权益委外基金目前规模尚小,无法与债券委外基金相提并论,不过,基于经济基本面及政策面对权益市场的利好,多位基金业内人士看好权益委外基金发展前景。


看好权益委外业务发展前景


今年以来,权益爆款基金层出不穷,公募基金长期投资管理能力得到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的认可,部分机构客户也开始定制权益基金。


不少业内人士看好权益委外基金未来发展空间。


安信基金有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中国经济基本面动力强劲,政策面也利好权益市场,权益委外业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此类产品主要是保险委外,未来除了会有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加入,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可能会有类似产品。


中融基金策略投资部投资经理赵楠认为,权益委外的空间和前景取决于两点,一是未来权益市场的长期投资机会如何,二是公募基金的权益投资能力的持续性。在他看来,中国宏观经济长期发展趋势向好,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深化,继续看好权益市场的投资机会。另外,公募基金的投资能力持续性也值得长期看好。“主动管理能力是公募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公募基金具有先进的制度设计、科学的投研体系、严格的合规风控体系,相比其他金融机构优势突出。”


盈米基金研究院院长杨媛春分析,在权益类产品、标准化产品的投资专业度上,公募基金有着发展时间长、细分策略多、交易能力强等多方面优势。资管行业之间合作,可以发挥各自在投资环节的相对优势。


金信基金研究部认为,对于机构而言,投资公募基金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机构定制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案,公募基金的优势除了政策带来的优势外,最主要的还是管理能力。


诺德基金建议,在权益委外业务上,基金公司应根据自身特色,结合机构资金的实际需求,制定与之相符的投资策略及产品设计,在投资过程中保持风格稳定,为客户提供长期资产配置工具。


不过,基金经理所管基金数量、机构需求方标准高等问题或许会影响未来权益委外基金的发展速度。


上述安信基金有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机构布局权益基金,可以有多种方式,如直接申购、定制专户、委外权益公募等。“相对来说,直接买公募基金最为便利,很难说委外权益公募业务能做到类似委外固收业务那么大的规模。而且,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往往同时管理好几只基金,这也是业务发展的一个掣肘。”


“近期机构定制权益基金,只是一个阶段的特殊情况,尚不能说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位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说。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相对于参与普通公募基金,需求方的标准会更高,准入会更加严格,因此该类业务并不容易做,未来空间尚不明朗。还有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称,目前只有险资有少量权益委外需求,且基金公司主动管理能力是关键,未来这块业务的发展规模仍待观察。


或向另类策略等方向发展


从固收到权益领域,未来随着资本市场及公募基金壮大发展,机构委外或也将呈现更加多元化的投资方式。


诺德基金认为,在公募委外的发展方面,未来或将向MOM产品方向转变。MOM产品将资产分散到多个优秀基金管理人,通过各类资产、策略、风格的结合,在分散配置的情况下风险相对可控,更有利于做出长期稳健的业绩。


杨媛春表示,机构与公募基金直接合作,资产和类别将会更加多元化,除了权益、债券外,还会有在FOF等子方向上的合作。在合作产品方式上,也会呈现委外专户、资管计划、定制公募等更加丰富的形式。在她看来,银行资金应该会成为公募基金委外的第一大客户,监管可能会进一步细化,针对此类合作的投前、投中、投后规则更加规范化和体系化,各种类型的服务机构也可能会增多。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观察到,机构投资者对另类投资策略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从资产配置的目的出发,除了债券和权益两大重要的大类资产外,另类投资策略能起到有效的分散组合风险的作用,尤其是与国内债券和股票市场相关性较低的资产和策略,如市场中性策略、商品策略等,未来可能会成为机构越来越关注的投资方向。”


华南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认为,资金的风险偏好决定了委外资金要求的投资策略不完全相同。“由于每笔理财资金的风险偏好不同,因此会呈现风险等级和投资风格多元化特征。”


赵楠则提到市场环境对委外资金投资需求的影响。在他看来,公募委外未来可能会更加多元化,这也取决于市场环境和投资机会。


金信基金研究部也表示,机构对于基金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今年权益类市场行情较好,阶段性呈现出权益板块产品增多。对于公募基金发行的所有产品,机构都是有需求的,只是需求多少上的区别而已。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