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9月22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莫开伟:中国资本市场生态化即将破局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0-11-03 11:08:30 来源:新浪博客

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和《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若干意见》两个重磅文件。


这两个重磅文件出台无异于两声惊雷,引发了我国经济金融生活的巨大“震荡”,也让民众拍手叫好。因为这两个文件出台意味着中国政府要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全面“诊治”和动“大手术了”;两个文件的出台有助于建立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市场机制,标志中国资本市场生态化即将破局,中国民众在资本市场投资权益能得到根本的法治保证。


同时,这两个文件也是全国民众期盼了很久的东西,就当前中国金融生活而言,将产生多重作用:


其一,是全面深化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必要保证。当前我国将对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全面推出注册制,使进入中国资本市场门槛降低和放开,能极大地增加企业上市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成功性。但同时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虽然有可能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有了便利,但同时也为一些心存不良的中小企业蒙混上市圈钱提供了便利,如果没有与之配套的、严格的退市制度以及从严打击证券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法规,中国资本市场虚假包装上市等违法乱纪行为将会更加突出,中国资本市场秩序也将陷入更加混乱不堪的境地,注册制只会给中国资本市场带难更多的问题或更大的灾难,投资者受到的损害将会更大。尤其要看到,随着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大量的外资证券公司、外国企业都有可能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如果没有更健全、更严格的退市及打击证券领域违法活动的政策制度,中国资本市场将会成酝酿更大金融风险的“赌场”,这是很危险的。由此,两项制度出台,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次,彰显了中国政府整治资本市场、净化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让监管制度在维持资本市场秩序中起到更好地“惩恶扬善”的作用。


其二,是建设法治化资本市场的必然要求。之前,中国在企业上市之后退市相当之难,退市率极低;只有一些严重违法违规的少数企业被强制退市,鲜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严重亏损、无法给投资者分红等要求主动退市的,造成这种格局主要是这些企业赖在资本市场有许多可分享的“利益”;而且上市企业退市没有走上正轨的法治化轨道,尤其缺乏过硬的、统一的、严格的退市标准,退市更多是靠“人治”式的方式实现,这既难以体现上市企业退市的公平公正性,也容易使企业退市中出现大量的权利寻租现象,更容易诱发退市中的各种腐败行为,这一切不利于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使中国资本市场难以出现“风清气正”的格局。显然,颁布两个重磅文件,由证券会与交易所制订明细的退市规则或证券违法行为标准,即使完善中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必要举措,有利于使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制度更加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也利于对证券市场违法乱纪行为实现“零容忍”,重典治乱,加大一切包装造假上市及证券领域违法乱纪行为的成本,有效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法治威慑力,建设真正法治化的中国资本市场。


其三,重塑中国资本市场生态化的必要手段。中国资本市场之所以乱象不乱,除了退市缺乏必要的法治依据之外,还在于通过审核制进入资本市场之后就能享受到资本市场的无尽红利,即便经营业绩再差,也很难被资本市场有效挤出去,这使得进入资本市场的口子越开越大,而被淘汰出局的口子却非常之小,在中国资本市场各种板块上市的企业愈万家,而每年被退市、淘汰出局的企业却少得可怜,就拿近两年退市企业来看,与庞大的上市企业相比比例太低。据证监会数据,2019年共18家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实现退出。其中,9家公司被强制退市,1家公司股东大会决议主动退市,8家公司重组退市。2020年以来,已有29家公司通过多种渠道退市。其中,16家公司被强制退市,13家公司重组退市,资本市场退市数量虽创历史新高,但与能够退市、需要退市的上市企业相比,这个数据还远远不够,有不少的“垃圾”公司、“空壳”公司依然滞留资本市场难于出清,占据过多的金融资源,不仅使一些优良的企业无法上市、难以优化上市公司质量,更无法建立中国资本市场正常的“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生态机制。显然,两个重磅文件颁布,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构建公平有序、诚信自律的资本市场良好生态,为中国广大投资者撑起有效的“保护伞”。


由此,希望《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尽快制订出来,也希望《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若干意见》能尽快落地,这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之福,也是广大民众之福,更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前进之动力!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独立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