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中国网报道 2010年5月22日,由新湖中宝主办,新湖期货、湘财证券承办,大智慧软件特别支持,理财周刊、第一理财网、期货中国网协办的“投资基金50人高峰论坛——股指期货投资策略、工具和风险管理”在杭州索菲特(世外桃源)国际大酒店举办。论坛由新湖期货总经理李北新主持,浙江证监局局长助理韩薇女士、新湖中宝董事长林俊波女士、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郑学勤、中国金融交易所交易部总经理殷晓峰,台湾凯基期货副总经理吴建华、湘财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李康、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大智慧软件总经理张长虹等出席会议,来自海内外的公募基金经理、私募基金经理、交易技术专家、资深投资人士、行业媒体等15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新湖期货总经理李北新表示,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上市,拉开了我国指数时代的大幕,作为作为国内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机构投资者,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如何面对、如何把握,是我们本次大会探讨的主要话题。李总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对各类机构今后的产品设计、交易策略、盈利模式、风险管理都提出了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另外,股指期货上市一个多月以来,新湖期货的成交手数为156000手,占整个市场份额的2.2%。
中国证监局浙江监管局局长助理韩薇女士在致辞中指出,股指期货上市以来,运行基本稳定,期货和现货价格走势高度吻合,5月合约最后一个交易日也实现了顺利交割。我国股指期货的运行体系已经较为完备,这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投资和避险平台。浙江期货公司在商品期货方面表现优秀,占全国份额的18%左右,而在金融期货时代,韩薇女士则希望浙江的期货公司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机构投资者提供针对性、专业性的服务,以此取得良好的发展。
新湖中宝董事长林俊波女士在致辞中提出,中国正在走向金融时代,中国的金融行业方兴未艾,潜力无穷。近几年新湖完成了产业调整,在金融领域成为湘财证券的控股股东,持有72%的股份,也是新湖期货的控股股东,同时还是一些商业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在金融领域形成比较成规模、体系的投资平台。林俊波女士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项制度性突破,做空机制和股权分置改革、市场发行机制是证券市场的三个制度性问题,现在两个已经解决了,相信我国资本市场的前景是无限的。
中国金融交易所交易部总经理殷晓峰通过大量数据和大家分享了股指期货交易一个月以来的市场运行情况。25个交易日,沪深300股指期货成交460万手,成交额4.1万亿,每天平均是19万手,一千七百亿,交易量稳步增长,参与交易的投资者占开户数的80%以上,期货和现货的相关系数达到99.4%,大部分交易日的基差率在2%以内。市场的流动性也比较充裕,主力合约报价的连续性、成交速度都非常好,主力合约的切换也比较顺利,最后交易日的收敛误差只有万分之一,收敛程度非常理想。5月合约到期交割640手,交割率只有万分之1.9,最后交易价格没有出现异常现象,消除了到期日效应的担忧。 第一个月股指期货各个方面的运行都健康良好,需要关注的问题是资者结构仍不完善,日内交易比例比较高,持仓量不够大,这种现象需要有所改变,而引入机构投资者参与非常关键。目前整个机构的开户占到整个开户量的2%,交易量占到全市场的1%,但持仓量占了33%。殷总指出,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参与股指期货的政策障碍已经没有了,中金所目前已经批准了一些套保头寸,一些证券公司自营盘已经获得审批、参与交易,基金类的审批已在酝酿之中。
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郑学勤博士在“国际机构如何参与股指期货”的主题演讲中指出,股指期货是最简单、最成熟的衍生品,对改变人们的投资观念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他认为把机构引入市场是一硬仗场,因为市场不是有了规则、有了功能机构就一定会来做,把机构投资者拉进来,美国花了30年,中国还要用3到4年。在美国机构已经习惯到期货市场避险,但亚洲大部分国家还没有完成这个过度。 郑博士指出,中国资本市场体量在世界排第三,权证排第一,股指期货排在第二或第三位。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和经济表现没有完全吻合,有时会反着走,而且以前没有做空机制,所以股民不习惯长期持有股票,很多人参股股市只是为了短时间的价差。 郑博士还指出了国内机构的两大缺点,第一是没办法锁住长期效益,战略上没有工具能够把各种资产之间的互动关系联系起来。第二是缺乏一种有杠杆力能把各类资产调来调去的工具,国外的衍生品越来越发达,参与股指期货的人越来越多就是这个原因。发展机构非常重要,因为机构是一个枢纽,它们会把各种散的股票、证券、衍生品用最合理的方式配置在一起,金融机构可以把各种资产越来越集中地融合在一起。 最后郑博士认为在优化资产配置之后,机构的日常工作应是规避风险,让市场给你上行收益,而用工具管理下行风险。
凯基期货副总经理吴建华介绍台湾股市的自然人成交比例从初期的95%下降到目前的44%,而外资机构一直在上升,目前占30%左右。台湾的股指期货长期以来都是逆价差,所以有些基金用借股票,卖股票、买期货的形式形成套利赢利。在自营盘方面,台湾成绩好的交易商有两年用4亿赚8亿的。 吴总提醒大陆的基金如果以后要做套期保值一定要注意细节,因为魔鬼就是细节。要注意除权除息效应,波动率转换效应等。股票什么时候除息是必须考虑也是很重要的细节。一个对冲基金想要有稳健的报酬,就需要合适的人员组织,除了衍生品研发团队之外,需要很强的IT人员,在台湾一个团队10个人里很可能6个是IT。比如β是动态变动的,要如何跟踪计算,或者交易频率变高了,跳水现象变大了,怎么用技术手段解决或减少损失。
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康认为在中国股市创业板改变了供应类型,融资融券改变了需求模式,而股指期货则改变了交易方式。对基金经理来说,股指期货上市,相当于有了更先进的工具,从红缨枪升级到火枪,关键是怎么用好先进的工具。李博士认为股指期货会逼着中小投资者投靠机构投资者,因为中小投资者无法用这一工具,可以说股指期货的上市有利于基金发行。李康博士提出,如果股指期货大范围推广,基金的操作模式会发生变化,基金经理排名会发生颠覆性变化,证券分析师的排名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对分析师来说以后也要善于发现上市公司的经营问题,因为市场做空也能赚钱。 李康指出美国经济最近一段时间表现出乎意料的好,强劲消费、股市良好表现、低利率政策长期执行,而欧洲虽然存在主权债务危机,但希腊经济占欧洲的比例很小,欧洲最核心的国家法国和德国的经济相当好,所以希腊危机对中国经济没有任何实质影响,最多只是心理上的影响。 另外,李康认为中国目前的CPI2.8%、GDP10%、PPI5%,经济很健康,不需要调控,更不需要加息。中国现在承受5%的通胀率没有问题,不应该加息,实际上加息本身不可怕,加息预期很可怕,通胀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所有人都谈通货膨胀,通胀预期最可怕。学历史的、学文学的都在谈通货膨胀,对经济是有危害的。 对经济政策,李博士的建议是财政政策紧盯税收,货币政策紧盯美国,收入政策紧盯农民。居民劳动报酬在GDP的比例实际上是下降的,居民的名义收入和福利收入需要大幅度提高,收入能不能向农民倾斜,是调结构的关键。
嘉实300基金经理杨宇认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小范围的指数会被不断地设计出来,α(相对于大盘的超额收益)能力就消失了,α形成β(基于大盘和仓位的收益)化的现象。杨宇指出,股指期货的上市,基金可以考虑做13030的产品(130%多头、30%空头),其实就是在传统的指数基金基础上,加入α增强。当然,这种类型的产品也可以做成也可以是12020、11010、15050,因为目前国内的公募基金公司做空只能做20%仓位,所以最多做成12020产品。
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在“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的主题演讲中提出,股指期货是成熟的期货市场和庞大的证券市场结合的产物,是一项高级的金融衍生品。它的合约设计非常有利于市场功能发挥,它的交易规则、结算细则、会员管理体系也是很先进的,比如季月最长交易时间是8个月,这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好的进场时机。随着交易规模的迅速放大,主力合约流动性充裕,两个季月也有一定的流动性,基金可以利用基差工具,在季月合约计算更好的进场点。而申请套保的制度和额度也让大户浮出水面。 因为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股指期货变成了高手对决的市场。一方面由于投资者机构较好,市场功能一下子就发挥了出来,量大但是不乱。对做商品的交易者来说,股指期货比商品好做,因为商品受海外的影响大,而对做权证的交易者来说,股指期货的流动性、深度更好一些。 马总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意味着机构时代的来临、对冲时代的来临,以前机构除了资金大一些外和散户差别不大,没有手段,工具单一,很多策略想到了却做不到。股指期货推出后,因为散户没有专业水准,无法实现多种工具的复合运用,他们只能找机构,因此越是专业的机构越能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马总提出期货市场对机构投资者来说有4大功能,一是市值管理,二是稳定市值情况下的规模管理,三是更多产品管理和策略管理,四是产品创新。 最后马总阐述了期货公司的3大职能,第一是通道的功能,要求交易速度快、系统稳定性高,还要有更多好的工具可以用;第二是组织资源的功能,新湖期货有2万个客户,很多企业、很多专业投资人的信息整合对基金的帮助体现在产业信息的提供。目前60%的上市公司表现和大宗商品的价格有关系;第三,研发职能,能把商品19个产业链 23个品种研究透彻,新湖期货就能成为券商的研究所,新湖期货的追求是专业化,是产业链研究。
责任编辑:沈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