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股指期货的日益火爆,一批券商系期货公司正强势崛起。5月12日,股指期货市场1005合约成交量DP27.31万手,创下新高。 “我们今年以来新增保证金17个亿,其中仅四月份就增加了7个多亿,这大部分是由股指期货带来的。”5月12日,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告诉记者。 而中金所公布的每日结算会员成交持仓排名也显示,券商系期货公司在期指交易中占有绝对优势:国泰君安、广发、银河、海通以及已被华泰证券(601688,股吧)控股的长城伟业,这些名字已长期垄断了成交榜的前五位。 “事实上,排名前二十的会员中高达80%具有券商背景。”海证期货总经理助理段世华告诉记者,“券商系期货公司已毫无悬念地将大部分股指期货保证金揽入怀中,整个期货市场也正在面临一场变革。” 券商系崛起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海通、广发为代表的券商系期货公司,近年来账上的保证金权益已是高速增长,而伴随股指期货的出炉,他们的保证金数量更是突飞猛进。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海通期货的保证金数量已达20.67亿元,这一数字已将传统老牌期货公司——上海中期(17.81亿)、浙江中大(17.85亿)、金瑞期货(19.8亿)甩在身后,势头直逼行业老大国际期货(29.54亿)。 不仅仅是海通期货,长城伟业、广发、银河等券商系期货公司的保证金数量也是逐年翻番,其中长城伟业更是突破了30亿元大关。 “即使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券商系期货公司就已经崛起了,毕竟股东有钱,什么事都好办。但当初要是没有股指期货的预期,券商肯定不会去收购期货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非券商系期货公司高管对此颇为羡慕,“即使做商品期货,我们也不敢与券商系期货公司竞争,他们有钱啊,我们一降手续费,公司就得玩完。” 事实上早在三年前,就有人预计股指期货不仅将给期货公司带来契机,也将加速期货公司格局的分化。 “当前的期货成交量是由180多家期货公司来分享,但股指期货带来的期货盘子(指成交量),将只有30家左右的期货公司获得。”冠通期货董事长杨冠平在三年前曾有断言。 这一说法正逐步获得印证。据记者统计,IF1005合约在5月12日共计成交量为27.31万手,而排名前十的会员总计成交量为16.84万,占比61.7%,而前二十总计成交量为23.56万手,占比高达86.3%。 虽然在统计口径上,交易会员的成交数据归于全结会员名下,但一名期货公司研究员却表示,仓位与成交量正加速向几家大的券商系期货公司集中。 段世华认为,股指期货的出炉,为一些规模偏小的券商系期货公司提供了“翻身”良机。“像我们公司原本在商品期货上的规模并不大,但股指期货给了我们夺回市场份额的机会,毕竟我们的股东旗下有50多家营业部,引入股指期货客户并不是一件难事。” 段世华说,公司股东上海证券营业部数量虽然在券商中并不算多,但足以超过任何一家国内期货公司,“股指期货投资者一般也更愿意选择券商系期货公司,毕竟我们有研发优势。” 即使如此,东证期货总经理党剑认为现在谈期货公司分化还为时尚早。“股指期货的市场规模还不够大,但是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入市,市场越做越大,分化就会显现。” “今年期货市场成交量的半壁江山,会由股指期货创造,那会是一个爆发性的增长,我们也正在重新考虑为期货公司增资扩股的事宜。”徐凌向记者表示。 银行虎视 期货市场的火爆,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势力的注意。此前有消息称,银行正加快向期货行业的渗透。“我觉得这是早晚的事,期货这块蛋糕越做越大,银行对此虎视眈眈。”一位期货公司高管认为。 然而,被外界千呼万唤的股指期货商业银行特别结算会员至今仍缺席,令外界顿生疑窦。“就看最终能否绕开混业经营这道关。”上述期货高管表示。 此前有媒体报道,监管机构至今尚未放行银行运作股指期货特别结算业务,是考虑研究一套可行方案,将从事股指期货结算的风险从银行的大体系中剥离出去,并且为今后银行深度介入期货业务做准备。 而所谓的深入介入,是指银行成立期货公司进行包括特别结算在内的各项业务,而最有可能先行尝试的将是在期货市场筹备多年的交通银行(601328,股吧),有传闻称,交行旗下的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将接手中谷期货。 “这一方案完全可行,事实上,中银国际旗下也有中银国际期货,而他们的大股东都是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另外,中粮集团受限‘一参一控’的规定,将选择保留中粮期货,而将旗下质地优良的中谷期货高价转让。”上述期货公司高管认为该笔收购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然而记者从中谷期货内部人士处获悉,交银收购中谷期货已被画上了休止符。 “四月份,管理层否定了我们的方案,交通银行已经不可能收购我们了。”该内部人士透露,交银一直对中谷有意,双方已接触了近半年时间,“虽然有点可惜,但也没有办法,可能还是受制于混业监管吧,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寻找新的收购方,尽快完成股权转让。” 据悉,中谷期货将极有可能被一家位于北京、具有央企背景的企业所收购。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