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新,1998年涉足股票市场,2010年进入期货市场,擅长左侧交易、捕捉趋势拐点,同时涉及全自动程序化交易。“期货市场就是一个江湖,你可以看到很多派系,也可以看到很多武功,你可以复制别人的招式,但终归无法复制别人的性格和思维。”他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在信息时代,大家都不缺操作技巧,缺的是自我定位,量体裁衣去完善自己的交易系统才是关键。 作为技术派交易者,刘卫新认为,极端的技术走势可以碾压一切,也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交易缺点。在自我认知逐渐清晰下,他完成了从主观到量化交易模式的转型,完成了对自己职业生涯的重筑。 “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交易风格。因为我的性格偏激进,所以重仓、死扛、频繁交易等这些死穴在我身上都有。”在刘卫新看来,要在市场中长期生存,就必须把自己剖析得清清楚楚,然后针对交易漏洞“打补丁”,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运气与实力造就好成绩 “这是我第五年参加实盘大赛,实盘大赛可以让交易者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对交易者进行自我了解有很大帮助。”刘卫新如是说,近两年的比赛规则更加规范,其中新增的最大本金收益率指标非常好,解决了由净值做最大权重带来的弊端,比较适合不爱出入金的交易者。 在赛场上,刘卫新算是一名“老手”,但对今年获得轻量组第四名的成绩,他略显遗憾:“轻量组的前三名都是后半程发力,而我后半程掉了链子,账户出现了回撤。”不过,他认为,能取得第四名的成绩离不开运气。因为轻量组参赛人数有5.2万人,是重量组的20倍。人数多的组别除了需要个人实力和能力,还需要运气。虽然他的其他账户每年都会阶段性地实现10倍收益,但这次比赛能接近20倍收益很幸运。 谈及比赛期间最大盈利的一段交易,刘卫新告诉记者:“是对白银期货从3000多点到4200点的行情操作。当时金银比高达120,创历史之最,白银的安全程度相当高,可以闭着眼买入。” “在交易的40多个品种中,我最看好贵金属,在黄金上的盈利也相对较多。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最大的失误单也是黄金,因其跌速太快导致回撤较大。”刘卫新回忆说,印象最深的一次交易是8月12日黄金和白银出现低开跌停走势,强势品种出现V形走势是他的交易短板,因为是重仓,所以直接导致账户“元气”短时间内很难恢复。他对这次比赛最大的感悟就是靠本事赚的钱被运气亏掉了。 在风险控制上,他认为自己要做的就是提高盈亏比。类似期权,小资金的好处就是亏损有限,盈利无限,小资金是“打江山”,大资金才是“守江山”。“仓位管理和风险控制要看资金规模。资金不多的话,首要任务是进攻,把雪球滚起来,而不是上来就防守。”刘卫新说。 做交易是最佳职业选择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卫新接连在期货市场取得好成绩之前,早已身经百战,积累了很多交易经验。“2010年进入期货市场之前,我一直在操作股票。2010年后市场推出股指期货,因为期货市场存在做空机制,与股票市场是期现关系,所以我就在朋友的建议下进入了期货市场。”据他回忆,刚开始期货交易时,市场走势和他的判断契合度比较高,一个月后所投资产便实现翻番,但好景不长,由于2015年股市暴跌,股指期货受限,他被迫转战商品期货。 经过多年交易经验的积累,刘卫新对亏损控制有自己的一番做法。“如果一笔单子占仓位不大,一般都会忍受较大比例的亏损,但如果是重仓则会尽早砍掉。我没有刚性止损的习惯,多数是趋势止损,趋势反方向确定后会出掉。如果连续多日亏损,我也没有停止操作的习惯,虽会相应降低仓位,但依旧继续操作。停止操作的那种方式不太适合我,会降低自己对市场的敏感度。”他解释说。 在他看来,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做交易是最佳选择。凭借对市场的热爱以及家人的支持,虽然也曾受挫,但他仍坚持在股市和期市中拼搏。22年的股市交易经历和10年的期市交易经历给他带来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他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成功的心得我一般记不住,失败的痛苦却刻骨铭心。我最常见的失误是重仓和死扛,虽然每次都能吸取教训,但却改不了性格。不过,栽倒的次数多了也会有一些改变,至少会控制单品种重仓。” 多年来的交易经验,让他对参与期货市场有一番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期货市场是一个残酷的市场,游戏规则就是一赢九亏,投资者都会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市场中拼搏。如果通过一定时间的研究学习仍不能在市场中盈利,那么可以考虑及时退出,不然市场就会像一个无底洞把人的时间和金钱全部吞噬。“我们交易一个品种会考虑进场、出场和止损,那么对一个行业也要有这种认识,该止损退出的时候绝不犹豫。”刘卫新说。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