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目前已上市了20个交易日,主力合约IF1005从最高点3488点到5月15日收盘价2862.6,共下跌625.4点,平均每日下跌31.27点。5月10日至5月14日IF1005合约共下跌31.5点,平均每日下跌6.3点,下跌速度明显放缓。结合基本面,笔者认为期指本周有望在完成底部结构。 CPI创18月以来新高 但加息概率较小 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2.8%,高于3月份2.4%的涨幅;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8%,高于3月份5.9%的涨幅。从环比价格走势看,4月CPI环比上涨0.2%;PPI环比上涨1.0%。 从CPI的组成来看,其中八大类商品价格五涨二降一平,上升的顺序依次是食品类、居住类、医疗类、娱乐类、烟酒类、交通类、家庭设备类与衣着类。食品类商品的权重高达34%,同比上涨5.9%,成为CPI上涨的最大推动力,居住类商品权重为13%,同比上涨4.5%,是本轮CPI上涨的第二大推动力。从CPI上涨的因素来看,笔者认为气候异常及灾害连发是导致食品类上涨的主要因素,如果单纯以CPI接近3%红线而不看CPI上涨的本质,盲目担忧加息是不可取的。 从PPI上涨的因素来看,主要是工业企业的原材料购进成本增加,PPIRM从2009年12月开始由负转正,此后一路上扬。与此相对,PPI也一直走高。4月PPIRM为12%,传导到工业品的出厂价格,使得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幅度达到6.8%。但是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下跌。例如,从4月12日至5月14日,伦铜从最高点8043.8美元/吨,下跌到6890.0美元/吨,跌幅达14.3%,原油5月3日最高价是87.15美元/桶,5月14收盘价是71.61美元/桶,跌幅17.8%。可以预计短期内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增速会放缓。而这些因素将直接传导至工业品出厂价格中,同时也有利于放缓CPI的增长速度。 为了保卫欧元,防止源自希腊的债务危机扩散,欧盟10日开出了史无前例的救助账单:7500亿欧元。中国将面对输入型通胀,在目前美国尚未结束低利率政策之时,如果中国加息会引发热钱大量涌入,这不仅迫使央行大量购汇投放人民币,对冲了货币紧缩的效率,而且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巨大的升值压力。这不仅不能抑制通胀,反而会引起国内更大的、无法遏制的资产泡沫。 结合CPI、PPI增长因素分析和目前欧洲的救助计划,笔者认为近期国内加息的概率很小。 估值已经偏低 下行空间有限 美国股市常态的市盈率区间15倍—25倍,极端下限是8倍,极端上限是34倍。据统计:截至5月11日,沪深300成分股基于2009年业绩的市盈率为18.28倍。较为谨慎的估计,2010年成分股业绩增长15%,相对应的沪深300成分股的动态市盈率约为16倍,从中线角度来看,已经具备买入价值。 存款准备金逼近历史高点 但目前的流动性仍然较为宽松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本次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7%,比历史最高仅差0.5个百分点。数据显示,中国金融机构在4月份发放新增人民币贷款7740亿元,高于3月份的5107亿元。目前货币流动性依然较强。4月末,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31.25%,增幅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1.31和13.77个百分点。M1增速继续保持自2009年9月开始的高于M2增速的态势。同时,在全年新增贷款总量7.5万亿元的前提下,预计二季度市场新增贷款约2万亿。 房地产调控抑制多头信心 4月“国十条”对调控政策进行了框架型规定,明确了相关部委与地方政府的工作任务,也成为本轮调整的主要利空因素。北京作为此次房价过快上涨的地区,已经出台了地方细则,其严厉程度要高于“国十条”,市场目前对上海的房地产政策细则极为关注,上海房地产新政出台,也许就是利空出尽之时。 技术面浅析 技术面上看,市场短期下跌趋势有所放缓,日线MACD绿柱继续萎缩,做空动能继续衰竭。上周五上证指数收于5日均线上方,但量能的连续萎缩显示投资者的谨慎。 结论 综合而言,在目前国内加息概率较小,沪深300指数估值偏低,流动性仍然较为宽松的背景下,指数在本周有望形成阶段性底部。上周五美国和欧洲股指都大幅下跌,将会影响期指本周低开,但绝对不是决定性因素。操作上可逢低介入IF1006合约,以2820点为参考止损点位。 责任编辑:姚晓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