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9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金融期货金融期权 >> 金融期货机构评论

新湖期货:股指期货的成长超乎所有人的预期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5-17 09:38:48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刘翼然

  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其成交活跃度大大超过业内人士的预期,呈现出良好的成长势头。中金所统计数据显示,自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四大合约累计成交达321.39万手,其中,4月份成交1429588手,5月份至今成交1784353手。上市的19个交易日中,只有首日成交为5.8万手,其余交易日成交量均超过10万手,5月12日成交量更是达到31.5万手的天量。尽管成交活跃,但投资者交易理性,没有出现价格偏离现货指数的恶意“炒新”现象。据调查显示,市场没有发生一起爆仓事件,甚至很少发生客户需要追加保证金的情况发生。多数投资者表示,由于股指期货合约价值大,留仓过夜的风险往往较大,因此,多数投资者非常注意风险控制,尽量减少过夜持仓,在日内交易时也都比较注意控制保证金占用比例。可见股指期货推出以来,市场活跃度显著提高,且投资者较为理性,我们认为这与监管层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和颁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密不可分。

  应该说,股指期货的推出为我国资本市场带来了做空机制,然而本轮股指急挫真的可以完全归咎于股指期货的推出么?我们对此不以为然。我们认为,宏观基本面的影响才是本轮股指下跌的真正原因。首先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直接导致了地产股的疲态从而引领股指一路下跌;其次是流动性问题凸显,四大国有银行再融资方案获批、农行IPO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央行发行50年期固定收益债券等,无疑对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造成较大的冲击;更为严重的是,欧元区债务危机正席卷全球,欧美股市危机四伏。我国股市内忧外患,无实质性利好消息刺激股市,从而导致了股指一路下跌连续击穿整数关口。另外,从国外经验来看,在统计了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发达经济体推出股指期货后资本市场的走势数据之后,我们发现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对于资本市场的走势并无直接影响,各经济体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的走势也涨跌不一,无法找到股指期货助跌股市的历史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股指期货推出这段时间以来股指期货下跌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市场参与者主要是私募和期货炒手,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期货交易经历,多以投机和套利为交易目的,目前股指期货市场中真正做套保的并不多,这一点从股指期货持仓量上也能看出。通过实际测算,我们发现主力合约IF1005一直运行于期现套利的无套利区间之上,也就是说利用期现套利赚取无风险收益的机会一直存在,这主要与目前主力机构诸如券商基金尚未进入股指期货市场参与交易有关,使得套利空间没有被及时抹平。

  我们不能因为股指期货推出初期股市的暴跌而忽略了股指期货对于资本市场的正面作用。股指期货推出以后,其对资本市场的正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对于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和流动性的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来看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股指期货配合现货进行期现套利活动,使得股指期货自发产生“减振器”作用,从而降低了现货市场的长期波动率。事实也印证了上述观点,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股市剧烈振荡下挫,美国拥有股指期货等一系列完备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作为其管理金融风险的工具,标普500指数年振幅仅为96.81%;同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因缺乏相应的金融衍生品工具来对冲市场风险,造成投资者疯狂出货规避风险,从而导致A股股指巨幅下挫,上证指数年振幅高达231.71%。

  其次,股指期货推出后,其对股票现货市场流动性同样产生巨大的影响。股票现货市场的流动性会伴随着股指期货市场规模的放大而增强。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这一现象:股指期货助推股票现货市场进入“蓝筹时代”,蓝筹权重股交易量增加,市场流动性得到改善;股指期货有效降低了市场系统性风险,从而提高了资金入市意愿,促进了交易量的增加;股指期货意味着指数化投资时代真正到来,相关指数化投资产品(套利产品、结构化产品等)陆续推出,其成本、税收等优势将会吸引大量资金入市,提高资本市场的整体流动性。

  总之,股指期货推出后,长期来看资本市场整体的波动性将会趋稳,流动性将会增加,这无疑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表现。

责任编辑:姚晓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