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其成交活跃度大大超过业内人士的预期,呈现出良好的成长势头。股指期货推出后,长期来看资本市场整体的波动性将会趋稳,流动性将会增加,这无疑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表现。 沪深300股指期货自4月16日挂牌上市以来,在主管部门“高起点和稳起步”的严要求下,在证监会、交易所和众多经营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平稳、高效、有序运行。总之,股指期货作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划时代创新性工具无疑已取得了初步成功。 平稳上市 成交量屡创新高,流动性不足担忧不复存在 通过这一个月来的交易情况看,市场成交量不断创出新高,交易十分活跃。据观察,上市第三个交易日,即4月20日成交153419手,成交金额1459亿元,与沪深两市A股1523亿相当,在五一节前夕即4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创出该月最高成交量193380手,为5月一路高涨打下主基调。据计算,4月份11个交易日的平均日成交在129963手,截至5月12日的5月日均成交高达218457手,在5月12日达到315025手,成交金额2663亿元,远超出当日两市A股1268亿的成交总额。屡创新高的成交量不仅打消了市场原来担心的因门槛过高而导致流动性不足,而且这对股指期货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一方面其会吸引更多的场外资金,促进市场的进一步壮大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为将来金融机构、证券投资者的套保对冲和套利交易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流动性充裕、成交量巨大的背后是价格日内波动更强更快,交易风险相应增大,要求投资者有更好的应对策略和风险控制水平。 市场活跃度短期内急升深受投资者欢迎 尽管股指期货的开户门槛较高,开户程序上相比股票和商品户严格,但投资者的参与热情一直高涨,特别是在其上市交易以后,期货公司、IB券商迎来开户小高潮。品种上市前,开户数是9137户,截至5月13日,股指期货开户数或达到2万户。下一阶段,随着众多机构的入场,可以肯定开户数量定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根据中金所的数据,股指期货首日参与交易的账户为5154个,约占当时总开户数(9137户)的56.5%,首日总成交量为58457手,平均每个账户要交易11手;到了5月份,按估计2万开户数,百分之八十的参与度和上述5月日平均成交218457手计算,平均每个账户也要交易13.6手。从这可以看出股指期货受到投资者热捧,成为新的投资交易热点。 上市初期近月活跃远月清淡 近月合约活跃是海外成熟市场的重要交易特征之一,而目前市场表现完全符合此特征。沪深300期指从上市的第一天起,近月5月合约的交易量就占据了主流位置,四月份其平均占总成交量的达94%以上,五月份维持在93%的高占有率,显示近月合约的绝对主力地位。相比之下,其他三张合约表现就比较逊色,6月份合约平均每日不超过万手,两个季月合约基本不超千手。 期现行情趋势一致符合成熟市场表现 近期沪深两市在基本面的影响下出现大幅下跌行情,此时“出世”的沪深300期货未能逃脱大盘的恐慌性空头氛围,上市首日大幅高开低走,次日则大幅下挫逾200点,在5月6日和11日再次出现恐慌性下跌,上市四周来期指总体上跟随大盘步调,开始其“漫漫熊途”。这种表现非常符合海外期指上市初期的“历史结论”,即股指期货不会改变大盘的基本趋势,国内沪深300指数期货也跳不出这一基本定律。 成交量与持仓量倍比过高略显不足 上市一月以来的一路高歌的成交量让人兴奋,但其背后也有让人担忧的一面,即持仓量数据一直较小。从下图可以看出,成交量与持仓量倍比一直维持在10倍以上,最高时候竟达到31倍,日内短线不隔夜交易成为市场主流。笔者认为,在短线交易为主且缺乏套保盘的初期市场,这种现象也实属正常。随着机构的进驻,股指期货投机氛围将有所改变,中金所近期已发布《套期保值额度申请指南》和《特殊法人机构交易编码管理业务指南》等相关文件,可以预计,当基金、保险、券商及QFII等大机构正式参与交易后,此现象将得到有效改善。 功能初显 价格发现和定价功能初步显现 期货交易的价格发现和定价能力是期货市场的重要功能。期指对沪深300指数开盘跳空幅度和方向的影响是较为显著的,两者的缺口方向基本一致。同时,根据我们对日内波动的观察分析,期指对沪深300指数有短暂的先行特征。 期现联动步调一致让套保功能充分发挥 今年以来由于国家出台一系列针对高房价的严厉政策,加之央行收紧流动性,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拖累大盘整体走弱,也让股指期货自交易开始至今维持一个空头交易氛围,各合约指数全面振荡走低。在期现联动股市与期市主趋势一致的情况下,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截至5月14日,上证指数从4月16日开盘价3159.67点到5月14日收盘2696.63,下跌463.04点,跌幅14.65%;同期IF1005主力合约从3450跌至2862.6点,下跌587.4点,跌幅17.36%,两者跌幅基本相当,通过做空股指期货,就可以很好的保护股票现货头寸,减少大盘弱势中的损失,规避系统性风险,实现有效的套期保值效果。 良好的套利机会 从股指期货上市以来的一段时间来看,期现基差和合约价差相比理论价差都比较大,套利机会不断出现。例如上市首日的股指期货开盘即出现较高溢价,为市场参与者进行期现套利提供良好机会。再如5月11日,各月合约升水大幅度收敛,期现基差趋向零,上午IF1005合约升水最高达到52点,但午后期货跌幅开始大于沪深300指数跌幅,基差大幅度缩小,一度基差为正,收盘基差在-1点;市场普遍认识的交割日无风险套利被提前“预演”。从我们跟踪的5月与12月合约价差来看,其价差走势呈不断扩大态势,在4月底到5月初基本维持在200点上下,考虑到前期5月合约的跌幅大多高于12月合约的幅度,或有超跌反弹的走势,这样就存在一个很好的做多5月合约做空12月合约的跨期套利机会。 流动性充足,日内交易游刃有余 自上市以来,期指成交量就一直出乎市场的预期,日成交量屡创新高,完全没有受到开户数量有限的影响。从5分钟K线图来看,日内小波段交易机会明显,20—40点的上涨和下跌走势比较平稳,短线机会相对容易把握。 焦点分析 沪深300期货对现货是否有定价权? 在股指期货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沪深300现货指数对股指期货的价格运行是否存在绝对的牵引作用,或者期货是否拥有对现货指数的定价权,是市场各方十分关注的话题。根据笔者对期指上市以来对二者的连续跟踪和盘面表现分析,期指的价格发现功能尚不能形成对现指的绝对定价能力,盘中有时会有短暂的先导作用,但更多地是现指对期指的基础性影响力,这从沪深300现指近期的每日收盘涨跌幅度基本大于主力IF1005合约的这一特征可以看出。总体上来说,期货引领现货更多地是心理上的作用。 股指期货是近期大盘下跌的“元凶”吗? 自股指期货自上市以来,国内股市出现连续大幅下跌,特别是其推出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市场出现暴跌,这让人认为是期指造成了市场的跌势。笔者认为这种论调站不住脚。从基本面来说,严厉的地产政策调控、央行流动性收紧、银行再融资压力、高盛案、希腊问题恶化、欧元危机等等“内忧外患”利空因素已决定国内股市的空头格局。从期指市场角度来看,第一,目前期指保证金存量大约200亿,根本无法与股市的20万亿相抗衡;第二,从收盘统计来看,无论是主力合约还是远期合约跌幅基本小于现货,显示了股指期货并不是主导现货下跌,而仅仅是跟随;第三,目前投资者结构并不能支持期指引领现货的结论,在机构缺失情况下,散户主体交易根本不可能左右股票大盘;最后,市场对因股指期货上市而寄予厚望的大蓝筹行情也由于大盘下跌而没有出现,这是个很好的佐证。所以,股指期货是跟随而非引领现货下跌,更谈不上是近期大盘下挫的“元凶”。 是否存在过度投机沦为“赌博”工具? 期市活跃的短线交易现象、高成交量低持仓量的不成熟市场表现,让不少人认为当前的股指期货是赌博工具。这种论调未免过于片面,甚至是严重的误解。笔者认为,金融市场的博弈行为与传统生活中的赌博完全是两个概念,其规则、参与者行为表现存在巨大差别。尽管,在上市初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投资者更多采用日内T+0交易模式,但不能就此断定期市就是“赌市”,随着各类机构的进入、投资者数量的增大、市场的成熟和完善,期市的各种功能定能得到充分发挥,且会成为优秀的一个风险管理工具和投资交易工具。 意见建议 回顾沪深300期指短暂的一个月的市场表现,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良好的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良好的期现联动和平稳运行,让人看到其美好的发展前景。但就目前来看,也存在一些方面需要改善,比如由于投资者结构的不合理引发的高频交易特征,金融机构的缺失导致套期保值功能得不到充分体现。随着主管部门不断地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例如近期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证券投资基金从事股指期货交易指引》、《关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股指期货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以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的《套期保值额度申请指南》和《特殊法人机构交易编码管理业务指南》等一系列政策与制度的出台与完善,一定将利于更多的机构投资者进入期市,利于期指市场投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使它变成风险管理市场。同时我们建议,应该加快推出与沪深300期指相对应的现货工具,比如相关的ETF基金投资工具,以利于股市和期市投资者的套利、套保策略的实现,以利期市的价格发现、定价功能更好的发挥。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