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五年,上证指数“五千点论”再度被提起,此次发布“五千点论”不是券商或基金公司,而是知名度极高的社科院。根据社科院发布的2021年“经济蓝皮书”,认为A股在“十四五”期间具备冲击5000点的可能,而上一次社科院在蓝皮书中提到“5000点”还要追溯到2014年末,当时在3000点附近预判2015年可望冲击5000点,这被市场后来的走势所证实。也正因为如此,此次的“新五千点论”引发投资者的关注热议也在所难免,但如果细看此次“蓝皮书”的表述,对五千点的预判并非是单纯看好2021年的走势,投资者在有“重上五千点”梦想的同时,也需要兼顾A股的现实情况,做好长期持久的“耐力投资”。 又见“五千点论”:参考价值几何 相比券商等机构在年末对股市的预测,社科院每年的“蓝皮书”在某些投资者眼中更有参考价值。除了社科院本身带有“学术中立”的色彩,而券商和股市涨跌有密切的利益关系,因此社科院被认为更能站在相对客观的角度看待股市波动。不仅如此,过去五年社科院对A股的预判看起来也有一定的准确性,除了2014年末在3000点关口前大胆预判来年上5000点获得市场走势证实之外,2016年的“震荡筑底论”、2017年的“稳中有升论”、2019年提出“市场底”被确认、2020年看好大科技和大消费的观点,也都在相当程度上被市场走势所印证。只有在2018年,社科院认为上证指数将在 3200-3700点之间波动,但当年的实际波动区间是在2449-3587点之间,出现了相当程度的落差。虽然百分之百的准确预测是不存在的,总体来说,社科院蓝皮书的判断对投资者的操作,有相当程度的参考价值,因此“新五千点论”提出之后再度引发关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过,今年的蓝皮书表述和往年有所不同,以往侧重于对下一年股市的看法,而今年则聚焦在“十四五”期间,认为冲击5000点的可能性是在未来五年内。不仅如此,今年蓝皮书对股市的看法还相对谨慎,认为2021年把握股市结构性机会的难度“正在加大”。一方面是未来五年冲击5000点的“可能性”,一个是把握投资机会难度“正在加大”,而且这个机会还是“结构性”的。换言之,蓝皮书虽然看好五年内A股长周期的表现,但对2021年的看法还是比较保守的,投资者在关注“新五千点论”的同时,需要全面认真解读其中的逻辑。 既远又近:“新五千点”非一蹴而就 换一个角度来看,五年内见五千点,这样的目标高吗?笔者认为可以分成两个层次来看。如果是像2015年那样,在半年内就从3000点冲破5000点,即使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提升,但也不可能和股市的大涨程度一致,出现一定泡沫在所难免,大起之后大落的压力如影随形,这样的五千点算是难度大的目标。但如果将五千点的目标拆分到五年内完成,那么每年平均上涨400点,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出头,和GDP增速、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相匹配,看起来就不会有太多的“恐高症”。而在社科院的蓝皮书当中,这种“每年8%”的慢牛,才是未来五年可能性较大的走势,“新五千点”并非一蹴而就。 在笔者看来,五千点是一个“既远又近”的目标,短期之内看似遥不可及,但如果进行“任务分解”,也并不是不可完成的。正如过去十多年上证指数围绕3000点整数关进行反复震荡,而目前已经有摆脱3000点向上展开新震荡空间的趋势。未来五年,如果上证指数把震荡中枢从3000点抬高到4000点,应该说还是可以预期的合理目标。如果投资者能够实现跑赢大盘或者和大盘基本持平的收益率,那么股市成为资产保值增值的投资场所,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稳扎稳打进行“耐力投资” 投资者如果认同社科院预判的逻辑,那么就应当选择稳扎稳打的“耐力投资”。何谓“耐力投资”?首先是要立足于中长期,起码是从五年为一个周期来规划自己的投资,而不是中短期的波段操作,这就需要投资者用长期的“闲钱”来进行投资;其次是设定合理的年度盈利目标,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既然上证指数五年见5000点对应的年化增长率是8%出头,那么每年取得10%的收益率就算是跑赢大盘,不必急于求成“一口吃成胖子”;第三则是选择合适的“赛道”,发掘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行业,从基本面的角度出发进行长期投资。 以上三点,对投资者最难的恐怕是第三点,蓝皮书建议从“十四五”规划入手,在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行业中,选择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进行中长期布局。这一方向固然潜力巨大,但恐怕更适合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如果中小投资者自行研究布局,将面临选股难度大、股价波动大的双重考验。相比之下,选择“紧贴大盘”的战法,对无暇实时看盘的中小投资者更具有实战意义。从A股主要指数来看,和上证指数波动节奏最接近的是沪深300指数,因为集中了两市的头部企业,沪深300的长期收益率又强于上证指数,最适合投资者进行“紧贴大盘”的确定性布局。目前,有40多只公募基金追踪沪深300指数,从今年的表现来看这些基金不仅实现了和沪深300指数一样的波动节奏,大部分基金更收获了相对指数的超额收益,最多甚至跑赢指数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的差异,除了有成分股分红的因素之外,基金通过打新来增厚收益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投资者选择规模相对较小、管理费率相对较低的品种来进行布局,则有望将打新红利发挥到最大化,实现“紧贴大盘、超越大盘”的收益,让长期牛市的梦想更好地照进“耐力投资”的现实中。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