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拓宽公募基金业务链条已成为券商资管业务转型的重要发力点之一。 新年伊始,又一家券商获公募基金“入场券”。至此,持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系队伍已增至14家。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券商拥有公募基金牌照后,可以更好地扩大发展其资产管理业务,为财富管理条线提供更多的特色化产品,为券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当前,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大转移的趋势已经形成,2020年,A股市场虽然没有出现大牛市,但公募基金的发行规模节节攀升,前11个月已突破3万亿元,大量居民储蓄正在通过购买基金而进入股市。券商拥有公募基金管理牌照后,无疑将受益于居民储蓄的转移。 国泰君安资管获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 2021年1月3日晚间,证监会核准国泰君安全资子公司国泰君安资管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 此前,不少头部券商受制于“一参一控”政策的限制,无法申请公募基金牌照。直到2020年7月31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允许同一主体同时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机构。随后,拥有5721.58亿元资管规模的国泰君安资管向证监会递交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申请。 《证券日报》记者翻阅证监会网站后发现,在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表中,国泰君安资管申请材料的接收日为2020年8月14日。这意味着,从递交资料到获批,国泰君安资管用时不到5个月时间,就成功获批公募基金牌照。而此次获批,距离上次中泰证券获批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已过去3年之久。 从券商资管业务结构来看,资管新规的发布与实施,大大压缩了券商的通道业务,强化主动管理能力已成为券商发展资管业务的关键环节。截至目前,已有不少券商资管的主动管理能力已初显转型成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发布的2020年三季度证券公司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数据显示,国泰君安的资管规模排名第三,为5721.58亿元,仅次于中信证券和招商资管。其中,国泰君安资管的主动管理资产规模为3586.39亿元,仅次于中信证券排名第二,占国泰君安资管总规模的比例达62.68%。 同时,国泰君安在券商资管产品公募化改造方面也进展较快。2020年半年报显示,国泰君安资管继首批获得大集合公募改造试点资格后,截至去年6月底,已累计完成4只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从经营业绩来看,2020年上半年,国泰君安资管实现营业收入10.05亿元,实现净利润3.74亿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国泰君安资管总资产为69.09亿元,净资产为54.87亿元。 在获得公募基金牌照后,国泰君安方面表示,将按照法律法规以及批复要求,尽快完成筹备工作,并在换领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后,开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 五矿证券等多家券商仍在排队申请 在国泰君安资管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获批后,目前持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系队伍已增至14家,包括华融证券、山西证券、国都证券、东兴证券、北京高华、中银证券等6家券商,以及东证资管、浙商资管、渤海汇金、财通资管、长江资管、华泰资管、中泰资管、国泰君安资管等8家券商资管子公司。 一家上市券商负责资管投资业务的总经理表示:“资管新规延期,结合‘一参一控’限制的放宽,为券商资管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提供了更多便利。券商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有利于资管业务的长远发展。首先,大部分券商资管业务目前仍局限于固收类产品,在打破刚兑的环境下,监管层鼓励券商资管业务向权益产品倾斜,但受募集方式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券商资管在权益投资方面表现平平。公募基金牌照的发放,有望逐渐改善这一格局。其次,获得公募基金牌照后,将有更多银行、社保、保险领域资金进入券商资管,为券商资管规模的提升打开了大门。第三,有助于监管的合规透明。” 多家券商内部人士透露,已开始筹备或有意愿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其中,五矿证券、华金证券先后于2019年11月和2020年8月提交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牌照申请,目前仍在排队中。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表示,“‘一参一控’松绑后,券商申请公募基金牌照自然会加速,对小券商的收购也会全面展开。券商获得公募基金牌照后,将对基金业形成一定冲击。因此,基金公司也会设法拓宽募资渠道。此外,银行、信托、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以及一些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也可能会积极申请基金销售资格。” 上述接受记者采访的券商资管投资总经理透露称:“拥有公募基金牌照,应该是各家券商资管的共同心声。我们也有此计划,但需要各项指标达到监管要求后方能申请。从长期来看,券商或许能够借助线下营业部的优势,瓜分部分基金公司的客户”。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