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价格研究

2021年期债先抑后扬 等待破局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1-01-07 08:52:50 来源:新湖期货 作者:李明玉

最近一个月债券资产已经跌出相对价值,回到了近年的平均相对价值水平。随着近期股市板块切换,债券资产开始具备一定优势,需要等待基本面破局。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成为资本市场最大的黑天鹅,并成为上半年债券市场核心定价因素。进入第四季度之后,在经济进一步复苏、资金成本上升和信用风险事件的共同影响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3.30%。对于2021年来讲,当前长债收益率相对疫情之前已经偏高,收益率对基本面持续修复已有充分预期。预计2021年上半年债市对经济持续修复的利空逐渐钝化,而更加关注紧信用对经济的负反馈何时体现。预计紧信用可能二季度中后期开始对经济形成负反馈,债市将迎来确定性上涨机会。


2021年新冠疫苗将推出和全面推广。随着世界疫情的逐步消退、中国超常规政策的常态化、内生新动能的逐步抬头将成为左右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最核心的力量。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将在低基数效应和趋势回归的基础上,呈现“总体偏高、逐季回落”的显著特征。短期经济恢复惯性预计将维持至2021年一季度左右。但考虑后续缺乏新项目,后续政策托底的延续性可能不强。同时,去年疫情冲击导致经济波动振幅较大,后续经济冲高回落过程中,斜率也可能也比较陡峭。由于2020年二季度以来经济复苏的步伐好于预期,那么为应对疫情出台的临时性、阶段性的特别举措可能将在2021年适度退出,同时货币政策可能回到中性“相机抉择”的状态。因此未来政策导向上,大概率是维持“稳货币+紧信用”格局。2020年年末“紧信用”已经提上日程,预计“紧信用”可能在2021年二季度中后期开始对经济形成负反馈,债市将迎来机会。


积极财政政策逐渐退出,利率债供给压力缓解。2020为对冲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财政政策大幅发力,赤字率由2.8%大幅提升至3.6%,特别国债额度高达1万亿元,此外新增专项债额度大幅提升1.6万亿元至3.76万亿元,导致政府债券发行量明显高于往年。此外,政策性银行作为广义财政的一部分,2020年需更大程度上发挥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发债额度也有明显的提升,导致利率债整体净增量创历史新高。对于2021年来说,考虑到中国经济已经于2020年年底基本回到潜在增速附近,我们预计利率债供给压力将明显缓解。国债方面,国债净增量与赤字规模挂钩,随着疫情后经济稳步复苏,我们预计2021年赤字率可能重新回落至3%附近的正常水平。地方债方面,预计2021年专项债额度将有所回落,假设新增专项债额度在3万亿元左右。由于经济基本回到潜在增速附近,逆周期调节政策逐渐退出,预计2021年政金债发行规模同样较2020年有所回落。


2021年利率债供给预计近16.42万亿元,比2020年的18.15万亿元少近2万亿元。整体看,2021年利率债供给压力有所缓解,对债券市场来讲,算是利好。通常来讲,债市的供给压力向来不决定债市的整体趋势,因为一般在供给压力大增的同时货币政策都会出手相助,比如央行通过MLF、降准等方式配合发行,但仍可能导致债市阶段性承压。


2021年利率债需求端动力不减。受地方债发行新规引导,长久期利率债供给大概率回落,供需关系相比短久期利率债更为友好。银行、保险等配置盘方面,2021年广义流动性大概率收紧,信贷潜在增速回落,叠加负债压力较2020年缓解,将推动银行等配置盘增加债券配置额度。此外,纳入指数、高利差、稳汇率,境外资金配置和交易支撑仍在。随着对外开放的提速和加码,境外机构已成为利率债市场重要参与者。我们认为2021年境外机构资金的净流入有望延续。


债市相对股市优势明显。从股债两类资产的相对视角,我们用“沪深两市市盈率倒数”与“企债AA到期收益率”差来计算股债相对优势指标可以看到,2020年4月初因海外疫情暴发引起的A股下跌,一度让债股相对优势指标回到了2018年年底的水平。随着5月到8月的债券下跌,股市反弹,这一指标又回到0轴附近,与2018年年中水平相当,仍低于2015年以及2017年股市高点时的水平。最近一个月相对价值小幅上行,债券资产已经跌出相对价值,回到了近年的平均水平,偏离已经大部分修复。随着近期股市板块切换,债券资产开始具备了一定优势,需要等待基本面破局。


整体看,当前长债收益率相对疫情之前已经偏高,收益率对基本面持续修复已有充分预期。预计2021年上半年债市对经济持续修复的利空逐渐钝化,需要更加关注紧信用对经济的负反馈何时体现。我们预估全年十年期国债收益区间2.9%—3.4%,T主连波动区间96—100元。五年国债收益率区间2.7%—3.15%,TF主连波动区间99—101元。

责任编辑:唐正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