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裂到了一个新的地步。 新年前四天,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指数全线飙涨,不过很多人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指数大涨,个股表现是一天比一天惨。 下面这张图广为流传: 嗨,我也一样,涨的好(baotuan)的这些股票都没买…… 大家愤怒的背后,是因为抱团的现象又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去年还偶尔带着弟弟们一起玩,现在干脆摊牌了,自己独自嗨。 去年底还在义正言辞说2021年抱团不再的人们,在这四个交易日脸都被打肿了: 股王茅台本周大涨7%,PE超过了60倍; 隆基股份本周大涨23%,PE超过了50倍; 金龙鱼本周狂涨28%,PE终于过百了; 宁德时代本周涨了18%,PE超过了200倍,市值马上万亿了; 爱尔眼科也迅速从风波中恢复,PE已经来到了接近200倍; 慢牛,不存在的,A股不信这套。 对于市场如此癫狂的表现,躲在背后骂骂咧咧没用,不如多想想背后的根本原因和应对方案。 理解现实:抱团为啥这么狠? 在16,17年之前,强如茅台的股价也是受到短期业绩和消息有很大波动的,在14年还一度跌到过个位数PE。 但这种情况在外资逐步进入A股之后就变了,它们更倾向于自己的那一套审美,对估值要求低一些,对品质要求高一些。外资在进入A股之后,首先干的事情就是对各行业的龙头进行扫货,所以在2017年A股的龙头公司表现要远好于其他股票。曾经风光无限的小市值策略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失灵的。这几年,MSCI,富时罗素,标普等国际指数纷纷纳入A股。 对于外资的到来,还没适应新常态的大部分股民对它们能带来的改变还将信将疑。真正把这波抱团行情推向高潮的是我们国内的机构,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公募基金。2020年,公募一共发行了超过3万亿的新基金,这个数据是19年的两倍多,也超过牛了大半年的2015年。有意思的是,基金也和股票一样,资金都集中到了大公司手上,也是二八分化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百亿基金早已不再是新鲜事。头部的基金公司,一个基金经理就可以掌握数百亿的资金,而他们的选择,则是很一致的。这就进一步把市场的分化程度推到了新的高度。 最后,现在的极致疯狂,应该离不开A股最神秘的力量,散户的参与。现在入市越晚的股民,声音是越大的,因为他们赚的最多。他们有的去买涨势最好的股票,有的则是抢着去买入新基金,为基金大佬们输送弹药。很多去年买基金的人都开心死了,因为随便扔飞镖买一个,收益超过50%难度不大,翻倍也是常有的事。 以上,是行情的外部催化。事实上,行情走到这个地步,跟A股的内部驱动是离不开的。 A股的内部驱动,一是这几年经济增速整体下滑后,各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不断调整,集中度提升,只有真正的行业头部公司才能赚到钱,以前同涨同跌的情况已经看不到了。二是这几年A股的制度在逐步完善,以注册制为核心的政策把以前很多的规律都打破了。 内外结合,也就是本轮行情的现实基础了。 思考未来:抱团股会崩盘么? 会崩盘么?虽然我在这波抱团行情里获利不多,但我并不认为会崩盘。 最底层的原因就是前面说到的,行情的背后,不仅仅是表面资金的驱动,还是A股自身成熟的表现,只不过我们这一步走的快了一些,别人几十年的变化,我们一两年就可以走完。市场也迅速过渡到了一个人人对小票嗤之以鼻,对机构拍手称好的时代。 以后注册制的趋势会变么?中国各行业龙头集中度越来越高的趋势会变么?答案很明显都是否定的。 如果看的更短期一些,非但不一定会崩盘,继续抱团大涨,也是有可能的。毕竟这两天的数据也在不断提升大家,新基金又卖疯了,新年第一周已经诞生了好多个百亿爆款。而这些钱比起中国人在房市,在银行存的钱来说,都不值一提。中国居民财富的腾笼换鸟,正在快速的进行中。 应对——该怎么办? 首先,如果没参与抱团行情,先别抱怨了。市场不是有求必应的机器,它不会仅仅因为你需要就提供高额收益。很多人因此赚了钱,也不要觉得人家就是运气好,毕竟运气也是投资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谁没有受过运气带来的好处呢? 对于现在在抱团的大部分股票,我的态度还是很明确的,虽然大概率不会崩盘,但我不会在这样的价格去买入了,因为大部分抱团股的估值已经高的离谱,已经透支了两年三年,甚至要畅谈十年梦想才能解释了。 估值这个事,在短期三个月,半年角度看来不值一提,但是从长期来看,却会极大的影响收益。股票的长期收益,跟业绩成长,几乎是正相关的。 抱团股大概率不会崩盘,但现在的估值对应的长期回报已经很低,未来在很长的时间里,横盘消化估值是更可能的方向。 最后,再补充一句,对自己宽容一点,短暂没跑赢指数而已,很平常的。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