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为何简单有效的投资方法很少有人能驾驭?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1-01-12 09:43:02 来源:网络

造成投资账户“死亡”的,或者“不现实、不可能从事”的理由并不是投资方式本身,而是投资者失控的情绪。


很多年来,定义“买入并持有”这一投资风格结果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描述方式,要么飞黄腾达,要么“死”。


美国主流财经媒体MarketWatch的专栏作家Chuck Jaffe就这一颇具争议的投资方式说开去:


当然,“买入并持有”的投资风格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被贴上了“死亡”标签,只要在高位坚守的投资者最后发现自己的投资组合缩水一半。


不过同样的方式在最近几年表现卓越,那些在大跌中遭遇重创的投资者只要继续坚守,那么持续多年的牛市将使得他们的账户完全收复失地并录得新的盈利。


真实情况是,问题不在于投资风格,更多的是取决于时机,因为至少有一位顶级基金经理和行为金融学专家现在指出,买入并持有是不切实际且不可能的。


法盛全球资产管理公司(Natixi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出资100万美元支持了麻省理工学院金融工程实验室(Laboratory for Financial Engineering)的一个研究项目,目的主要是研究投资者如何在超额回报的渴望以及规避风险的恐惧两种矛盾情绪中找到均衡的。


金融工程实验室的负责人Andrew W.Lo在谈及这个项目时表示,该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投资过程真正困难的部分。数十年来,由于股市总体上是向上不断攀升的,因此对于上述课题往往得到的是正面鼓励。


Andrew W.Lo是被翻译成中文的著作《对冲基金:一个分析的视角》的作者,他是世界公认的金融学家、金融工程学界领袖、对冲基金研究泰斗、生物金融学的创始人,被誉为华人金融学家第一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经济学家。在《投资新革命》一书中与保罗·萨缪尔森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相提并论的金融学大师。


Andrew W. Lo说:“纸面上看,似乎这是个明智的建议,标普500股指在10年、20年乃至30年的表现都着实优异。但问题在于,这样的建议不切实际,你不能指望投资者在2008-09年还能生存,并乐于看到自己的投资急剧缩水50%。”


他补充说:“当资产缩水一半,几乎没有人还会情绪稳定并不采取什么行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会心旌摇曳。”


Chuck Jaffe评述说,他作为一个专注于长线投资的投资人,这种体会是刻骨铭心的,而情绪正是阻止人们从事真正长期投资的最大障碍。无论是斩仓还是花钱聘请资产管理经理,人们都会试图躲避这种痛苦。


Andrew W. Lo做了另一个不同的人性层面的对比。他说:“根本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说服投资者——‘嘿,别慌,让股份待上10年、20年,你仍是赢家。’这就像告诉一个青少年去放弃七情六欲,这从长期来看似乎合理,但在短期来看,几乎不会有人去遵从。”


无论是那种投资策略,买入并持有也好,快进快出或者动能驱动也罢,投资成功的要素是把握情绪的纪律,以及坚持到底的能力。


《资产组合管理者行为学》作者、AthenaInvest的研究主管C. Thomas Howard指出,近期投资者所面临的大问题是遵从投资策略,在投资过程进展顺利时遵从某种方式是容易的,但在交易不顺时就显得困难了。


Howard说:“你只有做到伟大投资者做到的事情时才会成为伟大的投资者。在一些投资以亏损告终后,你的投资策略就会改变,现在你从事的投资方式就不是原本那个能够帮你通向成功的策略了,修改后的方式有可能带你走向成功,但更多时候结果都是惨淡收场。”


他补充说:“在股市赚钱并获取成功的方式有很多,关键是你得掌控你的情绪,遵守看似简单的投资方法,并在长时间内做到知行合一。”


回到“买入并持有”的话题,市场会时不时去考察投资者的决心。最终,这就造成Lo所说的“不可能从事该策略”的后果,即便大部分金融行为学专家们都告诉世人,这可能是最好的在股市赚钱的方式。这也意味着,投资者有必要做一些自测题,或者让投资分散在几个不同的投资策略池中。


结论是,造成投资账户“死亡”的,或者“不现实、不可能从事”的理由并不是投资方式本身,而是投资者失控的情绪。如果投资者无法承受类似2008年股市大跌的情形,那么你也会碰到其他觉得无法承受的“灾难”,因为没有哪种投资方法是可以完全逃避市场的“惩罚”。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