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焦炭20年行情回顾 ——周期决定方向 ,政策影响价格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1-01-28 09:08:23 来源:五矿经易期货 作者:王月颖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钢铁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焦炭消费量快速增长助推了我国焦炭产业快速发展,焦炭价格与上下游产品的变动表现出较强的联动性。在焦煤、和钢材的双重作用下起起伏伏,自2000年至2020年总体经历了上涨-下跌-上涨三大阶段,下文我们将从焦炭的产能产量、国内需求、成本及进出口等方面对焦炭近20年的行业发展状况及价格走势进行全面分析。


一、2000-2008年:产量逐年升高,焦炭价格达历史高位


1.1 2001-2004:产能加速扩张,内外需求旺盛


世纪末受钢铁行业不景气的影响,焦炭行业发展相对缓慢,2000年国内焦企数量由366家减少至330家,2001年进一步减少至318家,随着下游行业景气度回升,焦企退出数量减少,2002年后钢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焦化行业逐步复苏并进入产能扩张时期。统计局数据显示,2001年国内焦炉新增产能1014万吨,2002年新增产能为1169万吨,2003年焦化产能在高利润的刺激之下激增至4092万吨,2004年新增产能达到最高值9284万吨,之后逐步回落。在此期间,焦炭产量也从1.006亿吨回升至2.06亿吨,4年内产量翻倍。



从下游需求来看,2001-2004年焦炭表观消费量与生铁产量的增长率基本一致。铁水产量从1.45亿吨增加至2.68万吨,钢铁行业焦炭消费量达到1.5亿吨,2004年铁水累计产量较2001年同比回升84.5%。但是对比焦炭产量104.98%的回升浮动,焦炭市场明显步入了供应过剩的局面。


我国焦炭出口从20 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的200 万—300万吨/年增至90年代末的1000-1100万/年。到了2000年,我国焦炭总出口量增至 1520 万吨,成为全球第一焦炭大国。2001-2004年海外国家钢铁产量逐年回升,2001年焦炭出口量累计1384万吨,2004年回升至1501万吨,焦炭需求显著增加拉动国际焦炭市场价格不断攀高,到2004年,除中国外的其它国家焦炭表观消费量达到2.31亿吨。



2002年国内钢铁行业已经开始快速发展,焦炭的国内需求快速增长已经显现,焦炭价格企稳回升。2003年国际国内研究机构已经预期中国将取消焦炭出口的增值税退税政策,此时国内钢铁产量高位增长,煤炭资源紧张,成本支撑提升、出口刺激叠加国内消费旺盛促使出口焦炭价格上涨,国内主流焦炭从低点300-400元/吨逐步攀升,2004年上半年价格高点达到1300-1400元/吨,焦化厂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1.2 2005-2007:国际需求回落,焦炭价格进入调整期


前几年焦炭行业资金涌入明显,大量土焦的生产叠加大批小机焦炉盲目重建使得焦炭产能快速扩张,产量快速增长,市场供应过剩,2004年下半年迎来价格拐点,焦炭价格中枢下移。2005国内焦化新建成投产焦炉约61座,新增产能为2736万吨,钢铁企业配套设备占比较重,但总产能较2004年增速明显放缓。2005年底,全国炼焦产能接近3亿,当年产量2.33亿吨。全国铁水产量累计3.3亿吨,生铁产量增速放缓。除中国外多数国家钢铁减产,焦炭刚需下降。03-04年中欧焦炭贸易出现摩擦、价格暴涨使得俄罗斯、印度、德国乌克兰等国家扩大产能,美国、日本等主要国家新建产能投产后外采焦炭数量下降,钢材市场表现低迷叠加国际焦炭供应增加,焦炭价格走低。



2006-2007年焦炭行业新增产能继续回落,企业数量下降。2005 年《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实施以来,焦化行业不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改造力度,焦炉建设和改造逐步向大型化、自动化、清洁环保化发展,促进了焦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尤其是主产区土焦炉、 改良焦炉的去化有效改善了大中型煤炭企业的经营环境,新增产能多为大型焦化设备,设备水平逐渐提高并趋于稳定。需求方面,2006-2007年国内生铁产量分别为4.04、4.69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9.8%和15.2%,焦炭产量分别为2.81、3.2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7.4%、16.3%,增速同比下降,国内生铁产量增速明显快于焦炭,叠加出口的好转(2006-2007年焦炭出口分别恢复至1450、1530万吨),焦炭供应过剩格局有所修复,价格中枢有所上移,上下游产业连利润分配逐步“合理”化,但由于需求过分集中于钢铁行业,焦化定价话语权依旧较弱。



1.3 2008年全球通胀显著,焦炭价格冲高回落


2008年是焦炭价格波动剧烈的一年。2006-2008年以来,受美元走弱及全球通货膨胀的影响,全球商品市场迎来牛市,国内焦炭、出口焦炭价格中枢上移。2008年1-6月份焦炭累计产量1.73亿吨,6月份单月产量达2119.77万吨,为年度单月最高记录。1-6月份全国铁水产量2.464亿吨,出口虽同比下滑,但价格高位。上半年焦炭产销两旺,促使价格大涨,国内主流焦炭价格从2018年1月份1700元/吨附近攀升至3000元/吨,价格高点出现在6月份。



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钢材价格指数在7月份达到162.36美元的高点后迅速跌落,我国焦炭价格从当时最高的3000元/吨急速下滑,9月份跌至2500元/吨,10月份跌至1500元/吨,低于国内主焦煤价格,价格低点在1250附近。



与此同时,中国调整焦炭出口关税,从2008年8月起,我国焦炭出口关税调整为 40%,下半年焦炭出口量明显萎缩,国内焦炭企业集体亏损并出现限产、停产,国内焦化行业深陷泥潭。截至目前国内焦炭价格也未能恢复到危机前的高点。


二、2009-2015年:产业供应宽松,价格前高后低


2.1 2009-2012:负利润迫使焦化减产 焦炭价格触底反弹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焦炭价格暴跌,焦化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09年焦化企业盈利状况有所好转,但受制于供应过剩格局,行业景气度仍旧不高。数据显示,2009 年年底,国内焦炭产能约4.2亿吨,产量3.45亿吨,产能过剩1.2亿吨,产能利用率约 71%。而国内生铁产量5.4亿吨,焦炭实际消费量为3亿吨,焦炭剩余库存高达0.45亿吨。受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调整焦炭出口关税的影响,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主要进口国钢铁产量缩减,国际焦炭需求大减,2009年我国焦炭出口大幅下降至54万吨,内外供需核算下来,焦炭供需过剩局面依旧明显。


为应对全球经济低迷状态,国家出台 4 万亿投资计划,带动钢铁等行业继续高需求拉动,2009年国内高炉生产恢复增长,焦炭表观消费量增加。从价格表现来看,2009年焦炭价格共经历两次上涨。一是上半年焦煤价格回升,部分煤种严重短缺,焦炭成本抬升,加上2季度以来钢厂开工回升,焦炭日耗增加。6月份在需求旺盛预期下,钢材各品种行情继续纷纷上扬,焦炭各环节库存出现下降,焦炭价格回升,华东部分钢厂优质焦炭采购价格一度上调至1900-2000元/吨。第二轮上涨出现在4季度,精煤价格高位支撑焦炭,焦企纷纷限产,钢厂冬储保量,焦炭市场价格出现上涨。焦炭全年呈触底反弹态势。


2010 年焦炭行业仍呈供大于求格局,但存在结构性特点--钢铁企业自产焦炭供不应求,独立焦化企业产焦供大于求。上半年焦炭全国供应产量稳定增长,1-6月累计产量1.93亿吨,同比增长21.4%。焦企利润在上一年有效修复后,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而此时国内生铁产量达到3.04亿吨,出口恢复至140万吨左右,远低于09年之前水平,国内焦炭价格在供应过剩的背景下持续走弱。下半年月度产量明显下滑,企业限产力度明显加大,焦炭7月、9份产量同比出现负增长,8月和10月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下游钢材价格震荡上行、重心抬高,国际钢材市场复苏,年出口恢复至335万吨。焦炭在成本支撑、下游提振的双重影响下,价格震荡回升,12月份长治一级冶金焦出厂价格回升至1850-1900元/吨附近。2010年主产区焦炭月均单价较2009年上涨了140元, 涨幅达10.09%,12月份同为最高值,较2009年同期高172元价格,价格呈现先抑后扬态势,重心整体高于2009年。


金融危机以来,焦炭价格大涨大落让市场意识到焦炭行业与金融系统的紧密联系。为改善焦炭行业经营方式,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改善市场投资环境2011年4月15日,焦炭期货上市。2011 年,既是“十二五”规划初年,也是焦炭期货上市元年,国内经济形势较前两年进一步好转。年初,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研究部署了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钢铁、焦炭等重点行业近期淘汰落后产能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工信部下达了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其中焦炭要求减少1870万吨,生铁减少2653万吨,对应焦炭需求1200-1350万吨,焦炭减量明显高于铁水。8、9、10月份下游铁水产量均保持同比两位数增长,在国际焦炭价格上涨、国内焦炭价格低位徘徊的影响下,焦炭出口价量齐升,9月份焦炭出口量恢复至301万吨,高于去年同期24.38%,焦炭价格在需求的提振下达到高点,临汾一级焦车板价在2000-2050元/吨附近,为近三年价格高点。


2012年焦炭价格走势整体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上半年焦炭产量持续上行,累计同比增速显著高于生铁产量增速。6月份焦炭产量累计2.24亿吨,同比增长6.4%,而生铁产量累计3.34亿吨,同比增长2.9%,国内焦炭总需求约1.85-1.9亿吨,市场过剩0.34-0.39亿吨,同期海外需求回落,上半年焦炭总出口仅58万吨,钢厂库存高位,打压焦炭采购积力度增强,焦炭持续回落。焦炭主力合约J1209从4月中旬2084元/吨下跌20.3%至6月底1660元/吨,J1301期价从7月中旬1728元/吨下跌25%至9初低点1296元/吨,基差从年初基本平水状态到至9月初期货贴水282元/吨。


10月份部分煤矿停产,焦煤价格上行提振焦炭,焦炭产量自7月份起增速回落,国内下游需求回升,焦炭供需格局改善,但海外需求持续萎缩,焦炭全年出口仅为102万吨。价格则自10月份价格逐步回升,年底山西一级冶金焦维持在1500-1550附近,全年平均价格1704,价格中枢较2011年下移。



2.2 2013-2015:焦炭进入漫漫熊市,负利促使行业优胜劣汰


2013年-2015年,随着4万亿财政刺激的消退,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大宗商品进入新的供需错配阶段。2011-2012年国内保障性住房建设释放、“十二五”期间西部开发及联通各个城市间快速轨道建设带来的钢材需求带动黑色产量震荡上行;而2013-2015年,需求端对原料价格上行的驱动减弱,黑色系被悲观情绪笼罩,行业进入主动去库阶段。


从上游成本端来看,自2013年以来炼焦煤价格大幅回落,到2015年煤炭企业经营举步维艰,成本偏高的煤矿被迫停产,小型煤矿关停现象普遍。2013-2015年国内炼焦煤产量分别为5.7亿吨、5.63亿吨、4.8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5.62%、-1.18%、-14.22%,2015年产量下滑速度加快。焦化同样步入全行业亏损状态,焦炭产量2013年-2015年分别为4.764亿吨、4.798亿吨、4.478亿吨,同比增长8.13%、0%、-6.5%。随着国内部分成本高、规模小的焦化厂的倒闭,到2015年年产规模60万以下的焦化厂基本退出,大中型焦企减产甚至焖炉,2015年底焦炭产量及库存降至低位。



2013年-2014年国内生铁产量增速放缓,2015年进入负增长阶段。受国内焦炭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出口逐年增加。2013-2015年国内焦炭出口分别为467万吨、850.71万吨、985.4万吨,出口形势明显好转。焦炭供需缺口核算下来,全年分别过剩0.936、0.918、0.692亿吨。以山西一级冶金焦出厂价为例,价格从2013年高点1630元/吨暴跌至2015年年底570元/吨。焦炭期货指数也从2000点附近回落至605点。



三、2016-2020年:供给侧改革红利显现,焦炭价格趋势上行


3.1 2016-2018年:去产、环保干扰供应,焦炭价格逐步回升


2016年开始,供给侧改革拉开帷幕,2月份国务院发布了6号文和7号文,分别确定了“十三五”期间钢铁煤炭去产能的量化目标,煤炭行业276政策引导企业减量化生产。上半年煤炭企业仍然亏损严重,叠加276减产政策的影响,国内煤炭产量下滑。1-6月份全国焦煤累计产量2.12亿吨,较2015年同期回落10.82%,国内煤炭价格率先触底回升带动焦炭价格企稳。于此同时国内生铁产量增速持续恢复且增速始终高于焦炭产量增速,钢厂焦炭库存去化明显。从年初的370.21万吨下降至5月初的300万吨左右,同比减少约32%,供弱需强格局下,焦炭自年初570元/吨低点到5月份上涨至950元/吨。


下半年国内煤企、焦企盈利状况明显改善,4季度下游钢铁行业生产持续增加,焦炭消费进入正向增长阶段,焦炭全年出口再次恢复至1003万吨,内外需求的提振叠加国内供应的相对偏紧,焦炭价格持续上涨。而焦企自3、4月份逐步扭亏为盈,下半年利润基本接近100-150元/吨,高利润刺激下焦企生产快速修复,10月份到达高点,全国独立焦企产能利用率平均达到85%左右,2016年焦炭全年产量达4.49亿吨,同比增长0.6%。年底山西一级冶金焦价格回升至1900-1950元/吨附近,期货价格指数自600点附近持续拉涨,在11月率先见顶至2200-2250附近,随后进入调整阶段。



在经历2013-2015年周期下行、产能出清的的大背景之下,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进一步拉动煤炭需求。欧盟、美国、日韩等国家制造业PMI回升并创近年新高,国内经济扩张速度加快,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回升,黑色系商品向好趋势明显。


受环保限产干扰,2017年全年焦炭产量4.314亿吨,同比下降3.3%,全年月度增速基本维持在-4.5%-2.6%之间,但产量下滑主要体现在下半年。其中,10、11、12月份单月产量同比分别下滑12.6%、10.9%及7.1%,下游钢厂限产严格,铁水产量同比增速回落,但仍旧保持正向增长。出口方面,2017年全年焦炭累计出口809万吨,同比下滑20.06%,由于地区保护主义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反倾销税抑制出口,在海外需求整体良好的环境下,焦炭出口小幅下降。



从价格表现来看,呈现两端低、中间高的状态。1-2月份、10-11月份下游钢厂减产抑制焦炭需求,焦炭现货均处于回落状态,企业利润低位倒逼开工率下行,开工率基本维持在73%-75%附近。而7、8月份下游去地条钢带动钢材价格上行,中频炉改革促使钢材利润大幅改善并带动焦炭价格上行,山西一级冶金焦出厂价在9月份到达高点2250元/吨,焦化利润最高达到450元/吨。



2018年春节过后,由于山西省环保放松,焦炭产量增加,加上钢材库存偏高,需求释放滞后,焦炭价格偏弱运行山西一级冶金焦出厂价自年初2300元/吨附近回落至1700元/吨附近。进入4月随着终端需求的释放,钢材库存大幅下降,需求端对焦炭支撑明显,5月份,江苏省印发《关于加快全省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徐州多家焦化企业停产,加上前期利润下滑,多地焦企减产,焦炭出现阶段性供应缩减,现货价格迅速回升。


进入第三季度后,7月份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汾谓平原作为焦炭主产区,第一年被列为冬季环保限产计划,市场对秋冬季节焦化行业限产预期强烈,7-8月份焦炭现货大幅走强,累计上调800元/吨,期货盘面1901一路飙升至2700附近。焦企高利润刺激下生产积极,华北地区第四季度焦炉开工依旧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焦化厂限产不及预期,焦炭价格快速回落。4季度焦炭主产区限产有所加严,但执行远不及17年同期,10-12月份单月产量同比转正,而终端需求淡季,钢材价格下滑拖累原料,焦炭价格相对弱势。



3.2 2019年进入调整阶段,价格重心下移


2019年焦化产业环保整年呈现出相对宽松的状态,临时限产成为常态,但是对产量影响有限。全国焦炭累计产量4.7亿吨,同比增加5.2%,明显高于2018年。虽然政府提出相应的去产方案,但是政策实际落实到位的仅在山东省,关停的焦化厂短期在当地市场形成一定供需错配,部分新产能投产以及华北地区高利润刺激下的增产,焦炭供应仍旧偏于宽松。


从需求端来看,2019年国内生铁产量增速略快于焦炭,全年产量8.09亿吨,增长5.3%,增速略快于焦炭。出口方面,东南亚地区大型焦化设备增产代替作用加强,国内焦炭价格优势逐渐丧失,2019年全年出口量下滑至650万吨附近。焦炭全年基本处于供需双旺格局,供应相对充裕的情况下,下游钢厂的高炉生产情况、利润、采购节奏,以及利润驱动下短流程钢厂对成材产量的动态调节,都对原料端阶段性的价格产生扰动。



2019年底焦炭期现价格整体重心下移,从涨跌的上下幅度来看,基本结束了2017年、2018年涨跌最高5-8轮的幅度,期现价格波动放缓,平均调价幅度在上下3轮左右。2019年准一港口现货平均价格维持在2060附近,较2018年2281元/吨下降220元/吨。期货主力合约平均价格1996元/吨,较2018年2147元/吨的平均价格下降151元/吨,整体上焦炭的价格中枢下移200元/吨左右。 2019年黑色系产业链除铁矿外平均利润均有所下移,尤其是受巴西矿难事故的影响,铁矿供应缺口出现、价格暴涨,钢厂利润严重受到压缩的情况下挤压焦炭,期货盘面主力在5月底上冲至2350附近后重心下移。



3.3 2020年供给侧改革收官之年,焦化利润重回高位


2020年焦炭行业供需格局改变重大,主产区落后焦化产能集中淘汰,高炉铁水产量历史高位,下半年市场供应一度紧张,焦化行业利润大幅上行并到达历史高位。


从供应端看,年初受疫情扩散影响,焦企原料紧缺被迫限产,后随煤矿复工、物流恢复,焦炭产量逐步回升。2季度山东去产、“以煤定焦”限制煤炭消费,叠加徐州去产执行造成华东地区焦炭供应紧张,华东主流钢厂原料库存回落;下半年落后产能淘汰集中进行,10月初山西主流焦化厂焦炉陆续推空关停,执行力度虽不及文件计划量,但远超市场预期,延期执行的在11、12进入集中关停期,而前期投产的焦炉由于副产品链条较长、设备调试等原因迟迟不能达产,焦炭供应进入“青黄不接”时期,焦炭全年产量低于去年。



从需求端来看,2020年国内部分新增置换高炉竣工投产,全年高炉铁水产量的高位对焦炭刚需乃至价格形成了明显支撑。1-11月铁水产量同比增加4.2%,折合铁水产量约3100万吨,折合焦炭需求约1400万吨。而焦炭1-11月份累计产量仍低于去年同期,同比增长-0.2%。前11个月出口回落至309万吨,较2019年大幅回落。按照钢联高频数据测算,12月月度缺口平均136万吨,供弱需强的双重利好下,焦炭库存不断去化支撑价格一路走高,尤其是山东、徐州去产后,华东钢厂生铁产量高位、焦炭日耗增加使得钢厂库存回落至历史低位,焦炭外采增加,补库需求急迫助推焦炭价格上行,钢厂与焦化厂利润倾斜。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